戰(zhàn)國錯金銀戈樽,趙夢言私人藏品,2007年香港國際文物博覽會展出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釋“錯,金涂也,從金,昔聲”。
著名學(xué)者史樹青,1973在《文物》上發(fā)表了《我國古代的金錯工藝》,將這類錯金銀分四個步驟:
第一步:作母范預(yù)刻凹槽,器鑄成后,凹槽內(nèi)嵌金銀。
第二步:鏨槽?!般~器鑄成后,凹槽還需加工鏨鑿,精細的紋飾,需在器表用墨筆繪成紋樣,然后根據(jù)紋樣,鏨刻淺槽,這在古代叫刻鏤,也叫鏤金”。
第三步:鑲嵌。將金銀或?qū)毷瞥杉毥z或薄片,打、壓、嵌入器表的凹槽圖案中。
第四步:磨錯?!敖鸾z或金片鑲嵌完畢,銅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須用錯(厝)石磨錯,使金絲或金片與銅器表面自然平滑,達到嚴絲合縫的地步”。
卷曲細絲部分也是錯,卷曲地方是金銀絲錯嵌,涂金和鎏金以及燙金的過程差不多,區(qū)別在于涂金厚度,細絲部分就是完全的錯嵌。
金銀錯工序中還有一道專門負責“金銀涂章文工”,“章文”是文章、紋飾的意思,所謂“金銀涂章文”,就是在青銅器上,用金銀涂飾花紋圖案。
金銀混錯、大工套小工遠比細線條的單錯金、單錯銀高級的多。 ???并根據(jù)紋飾華麗的程度,劃分等級:
一:金銀混錯、滿錯、大工套小工、鑲嵌寶石和綠松石。滿錯;指金銀錯滿整個器物的表面,幾乎不見銅,表面被金銀復(fù)蓋。
二:金銀混合滿錯、大工套小工,不鑲嵌寶石。
三:單金滿錯,大工套小工
四:單銀滿錯,大工套小工。
五:單金線條錯,圖案稀松。
六:單銀線條錯,圖案稀松,露出器物的銅胎
戰(zhàn)國錯金銀戈樽,趙夢言私人藏品,2007年香港國際文物博覽會展出
戰(zhàn)國錯金銀戈樽,趙夢言私人藏品,2007年香港國際文物博覽會展出
清代的段玉裁注釋:“錯,俗作涂,又作措,謂以金措其上也”。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銀圖案的,均叫金銀錯。金錢繡成圖案花紋的背心,漢代稱其“金錯繡襠”。漆器上做金銀圖形的,叫“金漆錯”。由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的《辭海》,對“錯”字的第一解便是:“錯,用金涂飾”。飾,就是紋飾。
本文作者趙夢言簡介:
中國知名古代藝術(shù)品收藏家;擅長戰(zhàn)國琉璃珠,中國歷代青銅鏡,明清佛造像的收藏和學(xué)術(shù)研究。中國文物學(xué)會青銅器專業(yè)委員會常務(wù)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