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微博@鐘馨研
每年清明節(jié),除了如約而至的春雨,四月還期待著嘗一口新上市的青團。
昨天路過超市順手買了一盒,今天公司的下午茶又有新鮮的青團,雖然味道和小時候不一樣了,但吃過青團,才有迎接春天的儀式感嘛~
青團到底是怎么做成的?除了豆沙餡,還有哪些稀奇古怪的口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青團,前方口水預警!
{ 芍藥姑娘 Vol.1106 }
x
又是一年艾香飄
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今天你吃青團了嗎?
最近突然刮起一陣「青團風」,先是肯德基推出咸蛋黃肉酥青團,迅速被搶空;然后「青團咸甜之爭」登上微博熱搜,兩邊吵得不可開交;又冒出各種奇葩口味的青團,榴蓮、小龍蝦、酸菜魚……
△ 肯德基咸蛋黃肉酥青團
看著全民追捧的網(wǎng)紅青團,四月一臉懵逼: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青團嗎?
△ 圖片來自十一映畫
清明節(jié)前后,江南地區(qū)有吃青團的習俗,仿佛把這個圓潤油綠的果子吃進肚里,才算真正開啟春天。
為了追求色澤明亮,如今的青團大多用漿麥草做成,而傳統(tǒng)青團用的是艾草。
艾草看似只是路邊野草,在植物王國里,連十八線明星都算不上。但你千萬別小看這株野草,治病辟邪、染布印泥、制作美食,都少不了它的功勞。
(艾草有許多種類,外觀差別細微,并且清明節(jié)是鮮嫩狀態(tài),端午后變干枯,針灸用的是陳年艾草,這篇就不做具體區(qū)分了~)
艾草又名香艾、艾蒿、艾絨,
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葉片羽毛狀,背面有白色絨毛。
每年9、10月,
艾草會開花結(jié)果,
這才算有點菊科的樣子。
△ 圖片來自織雨@新浪博客
真正讓艾草區(qū)別于路邊野草的,
是它濃郁強烈的香氣。
輕輕揉碎一片葉子,
香氣會在指尖停留許久。
因為這香氣可以防蚊蟲,艾草便有了驅(qū)邪避災的寓意。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們把艾草扎成一束,懸掛于門前,或輔以菖蒲、蒜頭、榴花,制成「艾虎」。聞著滿室清香,果真覺得心緒安寧了。
《本草綱目》曾說「艾葉能灸百病」,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艾葉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于是這株野草搖身一變成為藥草界杠把子。
把艾草放進枕頭,可以安神助眠;艾葉搗碎放進浴缸,泡一個充滿植物清香的澡;或者尋一處中醫(yī)館做艾灸,在煙霧縹緲中找回內(nèi)心的寧靜。
四月很喜歡艾草燃燒的味道,植物的清香,泥土的厚重,很樸素的煙火氣。
作家李靜睿在《小鎮(zhèn)姑娘》描寫:「奶奶有老年風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艾草點燃放在火罐里。老屋的窗太小,煙排不出去,很久之后屋子里依然有苦澀清香。」
「有時候會特意把裙子掛在房間里熏,每一條裙子上都有揮之不去的艾草味,就像把旭河邊帶著水汽的草地穿在身上。」
想擁有一條艾草香的裙子,除了熏蒸,還可以用草木染的辦法。
艾草還是天然草木染原料,經(jīng)過一番采摘、蒸煮、浸泡、染色,布料便染成了淡雅清透的綠色,猶如春風拂面的溫柔。
△ 圖片來自七寶齋
艾草染色會隨著季節(jié)推移而產(chǎn)生微妙的變化。端午前的艾葉尚鮮嫩,染出淡綠或黃綠色;仲夏之后,顏色漸濃,直到變?yōu)楹稚?/span>
染出的布料不僅顏色清麗,還散發(fā)著一股淡淡的藥草香。穿一身艾草染成的衣裳,所到之處會留下迷人香氣吧~
△ 圖片來自七寶齋
說了艾草這么多用處,四月最喜歡的還是把它吃進肚子里(吃貨上線
以前把艾草當作一種能吃的野草,如今覺得用「香草」來定義它更合適。無論任何食物,只要加入一點艾草,立刻浸潤一股獨特的清香,沾染了綠盈盈的春色。
春天,廣東當?shù)厝藭?/span>
采摘艾草的嫩葉和芽,
簡單焯水涼拌就是美味,
吃的就是一個新鮮。
△ 圖片來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
曬干的艾草很像茶葉,
可以加蜂蜜沖水喝,
有清熱去火的作用。
△ 圖片來自微博帽帽moer
地方特色的艾姜煮蛋,
用艾草和姜片煮水,
剝皮雞蛋放進去煮幾分鐘,
你就能get翠綠色的水煮蛋~
△ 圖片來自牛媽廚房@美食天下
傳統(tǒng)小吃艾葉糍粑,
切碎的艾草揉進糯米里,
隔水蒸十幾分鐘,
綿軟Q彈,吃到停不下來~
在艾葉糍粑的基礎(chǔ)上,
加入餡料,捏一圈花邊,
就是萌萌的艾米果。
△ 圖片來自微博@還是王晴天
西點也有艾草的身影,
艾草戚風蛋糕,
甜蜜里帶一絲清香。
艾草系列美食里,四月最喜歡的還是青團,那是春天的味道。小時候能吃到新鮮青團的時間只有十幾天,所以格外珍惜。
△圖片來自微博@會飛的美少羊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道,「搗青草為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
把艾草洗凈、焯水、剁爛,然后和上糯米粉,可以做出清香筋道的艾草青團,黏稠里包裹著細膩的甘甜。
△ 截圖自CCTV紀錄片《餐桌上的節(jié)日》
做青團外皮的原料也很講究。一種是用艾蒿,葉如叢叢鳥羽,做出的青團綠得深沉,聞起來有股別致的艾香;
另一種是黃花艾,長長的葉子上有嫩白的絨毛,做出的青團綠得淡雅,有著菊花葉般淡淡的氣息。(源自崔岱遠《吃貨辭典》)
△ 圖片來自微博@ATM剁手小分隊
外皮精心制作,內(nèi)餡兒就自由發(fā)揮了。甜味的有豆沙,細密綿軟,在嘴里化開;咸味的有雪菜、筍和肉,越嚼越香,欲罷不能。
△ 圖片來自微博@昔物集-WL
最近的網(wǎng)紅青團更是大開腦洞,什么榴蓮、小龍蝦、酸菜魚統(tǒng)統(tǒng)包進去,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
不過四月還是喜歡傳統(tǒng)的豆沙餡兒,兒時的味道,經(jīng)典永不過時~
△ 圖片來自微博@芙蘿大人
清明將至,草木芬芳。
一片小小的艾葉,
背后藏著我們對童年的回憶,
以及對春天的期盼。
答應我,今晚記得吃青團,
一口一個綠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