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槍騎兵
中國歷史上倭寇扮演了非常丑惡兇殘的海盜角色,然而我們常常忽略的是,16世紀世界處于'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無數(shù)為利益驅使的東西方亦商亦盜的海商海盜集團,也在推動人類近代史的演進,倭寇就是這種大背景下活躍于東方遼闊海域的一支海商海盜群體。
▲提起倭寇,中國讀者一般會覺得就是明代騷擾我國沿海的日本海盜(包含裹挾其中的中國人),其實倭寇是16、17世紀東南亞普遍出現(xiàn)的日本海商海盜群體
和習慣于封閉型歷史觀的中國人印象截然不同的是,倭寇并非只出現(xiàn)在中國沿海。而是幾乎足跡遍及西太平洋地區(qū),自古貿(mào)易最繁盛的馬六甲地區(qū)以及中南半島都是倭寇頻繁光顧的。
16世紀的東南亞儼然已經(jīng)是一個國際化貿(mào)易、文化交流熾盛地區(qū),歐洲殖民艦隊、傳教士、阿拉伯商隊以及伊斯蘭傳教者、中國商人以及東南沿海移民、以及經(jīng)常以倭寇面目出現(xiàn)的日本海商在這里匯集交流。出現(xiàn)了許多國際化的商業(yè)城市:巴達維亞、澳門、馬尼拉、曼谷等等。
▲東南亞的日本人大多都是被日本幕府驅逐的日本基督教徒,所以他們更容易和西方殖民者勾結一起
由于倭寇都是一些武藝高強的日本武士浪人,所以他們經(jīng)常被西方殖民者和東南亞一些封建領主雇傭做保鏢、衛(wèi)隊,大多數(shù)中國人不知道的是,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最喜歡雇傭日本浪人,這些倭寇的后裔至今還生活在澳門(不過已經(jīng)同化為漢族)。這就是為什么明史記載中,每每將西方殖民者也視同倭寇的原因,因為他們往往糾結在一起,你中有我,我只有你。
▲日本屏風畫,描繪的就是西洋、東洋海盜在一起
倭寇同樣經(jīng)常被越南、暹羅(泰國)的封建領主甚至國君聘為護衛(wèi)軍隊。在這些國家歷史上留下濃重筆墨。山田長政就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在暹羅歷史叱咤風云的一個日本浪人雇傭軍的頭領。山田出身于日本戰(zhàn)國時期的駿河國一個武士家庭,其父山田長知為本多正信的家臣。長政青年時期即參與通往大明的朱印船貿(mào)易,1605之后又獨自赴暹羅探險,在大城(今泰國清邁府阿瑜陀耶)時染病就滯留于此。當時大城地區(qū)有近一千多名信奉基督教的日本武士浪人(切支丹)流亡大城,山田長政由于在日本地位較高而被浪人推舉為首領。長政于是將這些武士中的精銳者組織成一支日式部隊,投效暹羅大領主帕拉素·東親王,并從澳門、馬尼拉和巴達維亞購買大量西式槍炮,因此這支全副日式鎧甲刀劍、西洋火器的雇傭軍成為暹羅國內(nèi)一支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帕拉素·東王對這支日本雇傭軍十分器重,不僅將他們當做心腹,而且準許他們在大城設立一個日本町,供日本僑民居住。
▲暹羅是一個中南半島古國,有鮮麗而獨特的文化,同時也非常尚武,暹羅武士孕育出凌厲的武技
▲正因為暹羅君民全都具有高超的戰(zhàn)斗技能,所以走到哪里都野心勃勃的日本浪人在暹羅也只能乖乖的
1621年緬甸入侵暹羅,長政率領日本雇傭軍經(jīng)過血戰(zhàn)擊敗了十倍的緬軍,因此被封為大城受備長官。長政從政的同時也不忘經(jīng)商,他利用暹羅王的寵信很快壟斷了日暹之間的貿(mào)易。
1628年,帕拉素王趁山田出使日本,妄圖自立為王。山田聞訊后立即趕回粉碎他的企圖,在其堅持下,帕拉素·東不得不改立策陀之子阿滴耶王。
▲近年來泰國拍出一些反應山田長政的影視劇,這是其中山田長政形象
為此為帕拉素忌恨,1630年山田被帕拉素任命為統(tǒng)帥,攻打穆斯林居民叛亂的洛坤府。長政在戰(zhàn)斗中負傷,帕拉素派心腹假扮醫(yī)生探視長政,在他的傷口涂撒摻有毒藥的藥物,長政旋即死去。長政死后,帕拉素·東王立即將大城的日本僑民全部驅逐,日本町夷為平地,許多日本人被殺,消息傳入日本,德川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大怒,斷絕了與暹羅的一切貿(mào)易往來。
▲當時西方人描繪的暹羅日本僑民覆滅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