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經常出現(xiàn)關于美人魚的報道,不過也有人說那些生物其實是儒艮。至于儒艮為什么叫美人魚,大概是因為儒艮經常抱著小儒艮在礁石上坐著,儒艮為什么叫美人魚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儒艮胸前有著像人一樣的乳房,頭頂著海草經常被看做是長發(fā)美人魚。
相信很多人都想過世界上有美人魚嗎,海洋中,并沒有一半是人一半是魚的 “美人魚”。沒有一個真實的美人魚標本,一切結論都只能是猜想。人們所說的“美人魚”其實是一種海獸,它的名字叫儒艮,儒艮為什么叫美人魚呢?其實是因為它有和人類相近的地方儒艮的體型確有像女人的地方,它退化了的前肢胸鰭旁邊長著一對較為豐滿的乳房,位置與人類非常相似。
儒艮為什么叫美人魚,主要因為它定時浮出海面換氣。雌儒艮生了小儒艮以后,會有18個月左右的哺乳期。在喂養(yǎng)小儒艮時,它不像其它魚類那樣在水底進行,而是在海草叢中露出半截身子,用雙鰭抱著小儒艮哺乳,就像一個母親抱著孩子一樣。人們遠遠地看見,經常誤以為是哪個女子在抱著孩子喂奶呢。
“南海有鮫人,身為魚形,出沒海上,能紡會織,哭時落淚”這是南朝時中國古人在《述異記》中對儒艮的記載。儒艮為什么叫美人魚,因為長期生活在海溝之中,以海溝上淹沒在海水下的海草為食,每隔半個小時左右都要出水換氣,通常像人類一樣懷抱小儒艮喂奶。有人傳說,儒艮出海時頭上偶爾會披海草,所以被人們描繪為“頭披長發(fā)的美女”。
儒艮行動緩慢,性情溫順,視力差,聽覺靈敏,平日呈昏睡狀。飽食后除不時出水換氣外,愛潛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于巖礁等處靜候,從不遠離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對海溫有一定的要求,不去冷海。對冷敏感,水溫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質差也易罹皮膚潰瘍、內寄生蟲等。
儒艮經常以2~3頭的家族群活動,雖然常單獨行動,但也會組成6頭左右的小群體,有時會達數(shù)百頭以上。在隱蔽條件良好的海草區(qū)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生性害羞,只要稍稍驚嚇,就會立即逃避。從不遠離海岸。行動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時2海里左右,在逃跑時也不過5海里。
一般每1至2分鐘浮至水面一次,但有時會潛水達8分鐘以上。上浮時僅將吻部尖端露出水面,下潛時會像海豚一般整個身體垂直旋轉1圈。一般而言每天會游動25公里左右的距離。自四千年前起,人類便開始對儒艮的捕殺,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數(shù)量已極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