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標題下方【愛家暖心屋】→直接關注
這些天陸陸續(xù)續(xù)接到許多媽媽的頭疼,說孩子做作業(yè)很慢,磨蹭,情緒不好……午托班的老師也說確實有一部分孩子在學習上有很多的困難點,而家長又只寄托希望于學校以及輔導機構。
這個話題,確實是經(jīng)久不衰的一個老話題,值得重新拿來解析一下。
孩子究竟害不害怕學習?或者說孩子害怕的到底是學習本身,還是上學以后的“學習”?
事實上學習二字貫穿了孩子從0歲到現(xiàn)在的旅程。從他學爬、牙牙學語、蹣跚學步,每一天都在學習,每一天都在接受新的事物。在公園里玩耍見到了小狗,這也是一種學習。在幼兒園里學唱歌,念童謠,都是學習。孩子們回來,都會樂此不疲地跟媽媽重復著自己學到的東西。孩子并不是天生懼怕學習。
上了小學之后的“知識的學習”,孩子喜不喜歡呢?
我兒子二年級上學期時有一天非常興奮的告訴我,“媽媽,我學會乘法了!!我好開心??!我們數(shù)學老師好厲害,她居然會乘法,她一定是個數(shù)學家!”
其實一年級上學期孩子不太適應作業(yè)的節(jié)奏時,也是非常難受地磨蹭到9點多的。二年級時有時候遇到老師的批評,也提到過不想上學了。但是從剛才學習乘法給他帶來的快樂來看,孩子是喜歡新知識的。我想,自然狀態(tài)下,每個孩子也許都是如此。
那么孩子們到底不喜歡的是什么?為什么那么害怕“學習”?
我想,孩子懼怕的,也許是那種“學不會的無助感”;這種無助感的背后,又是害怕老師的批評,父母的指責,內心中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評價。
如果孩子可以像學說話學走路那樣,摔倒了有人鼓勵,站起來了有人喝彩,摔倒100次依然是英雄,那么或許他就不會那么害怕這種無助感了。
如果孩子學習了新的知識,得到的是爸爸媽媽的驚嘆和喝彩,沒有學會的部分,也視為理所應當,允許差異和失敗。那么孩子一定會為了更多的驚嘆和喝彩,而用心地吸收新的知識。
因此孩子害怕的,并不是學習本身,而是學習不成功時帶來的感受。
我們能做的,是幫助孩子去緩解這部分難受,讓學習的感受,變得更好。
這部分內容,在我博客中《愛與學習》中,花了非常多的篇幅來寫。有興趣的朋友,請仔仔細細地閱讀每一篇。
今天我打算重點提幾個關鍵點:
1、永遠都帶著“相信你、為你驕傲”的心態(tài),承認差異,允許失敗,來看待孩子的每一個體驗
學習只不過是一場體驗而已,跟小時候學說話學走路學游泳是同樣性質的。幾乎百分之一百的父母都可以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相信孩子是一定能學會的,所以永遠都在為自己的孩子驕傲和喝彩,孩子那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背后,永遠都是“哇??!我兒子今天會叫媽媽了!他會走路了!”孩子說話不標準不清楚,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愛,過不了多久就會說清楚的。
這種“相信”的態(tài)度,是真正有力量的。
2、不要把學習和不好的感受掛鉤
比如帶著情緒的時候,對孩子說:“你快點做作業(yè)!不然媽媽就生氣了”。
比如孩子不開心想要玩一會兒的時候說:“你先做作業(yè)!其他的免提!”
盡可能的把做作業(yè)、學習,跟快樂的感受、放松的感受掛鉤,這樣在孩子的腦神經(jīng)鏈路中形成的條件反射就是:學習是輕松快樂的,輕松快樂時,我們要開始學習。
父母在陪伴孩子做作業(yè)時,如果自己有了不舒服不愉快的心態(tài)時,盡量的先隔離自己,冷處理,尋求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而不是去斥責孩子。盡可能避免孩子在從事如此困難的工作時,還要背負著很重的負面情緒。
爸爸媽媽還要學會去幫助孩子轉化來自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不好的感受”。譬如被老師批評了怎么處理?考試成績不好怎么淡化。孩子是需要幫助的,他們并不是天然就懂得處理情緒的。所以父母的智慧最重要的支撐在于為他們撥開云霧,而不是火上澆油。
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覺得懲罰和不良的感受的威脅是有效的。比如“你不好好學習,以后長大了就沒工作了?!薄澳悴蛔鲎鳂I(yè),媽媽就不給你買玩具了”等等。事實上,不好的感受,并不能帶來好的結果,好的感受,才能激發(fā)更多的靈感創(chuàng)意,成為人生的真正動力!
3、適當?shù)牟扇∫恍┕ぞ?、方法,來幫助自?/span>
我的孩子一年級下半學期后,學習就變得簡單輕松了。我是在很多支持之下完成的。例如在孩子學齡前,我就已經(jīng)上過賞識教育研究所的《家庭幸福研修班》《父母智慧學堂》,跟周弘老師魏建惠老師學習了很扎實的理論基礎;我還有幸認識了羅建坤老師,他有非常豐富的實戰(zhàn)指導經(jīng)驗,真正的幫助父母用愛來陪伴孩子的學習,他主導開發(fā)的《賞識潛意識》的光盤,對我的孩子非常有幫助。很多時候我在陪伴做作業(yè)的時候心情變差時,我都會打開來聽一聽?!?/span>
媽媽們還可以尋找合適的老師做一下咨詢和指導,比如可以預約羅建坤老師的咨詢。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會更愿意投資在自己身上,跟有智慧的老師們學習如何提升自己支持孩子的能力。因為孩子在人生中、學業(yè)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父母的有效支持,是他們最重要的心理緩解方式。父母自己花錢學習,應該能大大的減少在孩子身上花錢請輔導老師的成本。
總而言之,孩子至少要在學校呆12年,我們都希望這12年,孩子是幸??鞓肥嬲钩錆M力量和信心的,這比什么都重要。
祝福孩子們!
愛家暖心屋,旨在為青少年健康成長、選擇人生伴侶、婚前交往、婚姻家庭、親子教育、自我成長等方面需要學習提高的人提供一個學習、交流、服務的學習互助平臺。
針對人際關系,青少年成長中的問題,自我形象感和安全感缺乏等方面提供一對一咨詢;自我心靈成長、婚戀情商提升,青少年品格教育等方面培訓。
直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