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戰(zhàn)國時期道教代表人物,大開悟者,成道的人,作品非常的多,非常值得我們?nèi)ド钊胩剿鲗Q?/span>
· 意譯者-嚴(yán)園,81年出生,明心見性的開悟者,道海禪心網(wǎng)開創(chuàng)者
· 莊子的年代太久,意譯起來比較費勁,只能保證意譯在同一境界。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①:“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②,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xué)邪?”曰:“惡③!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無圣人之道④,我有圣人之道而無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圣人乎⑤!
南伯子葵向女偊問道:“你的年齡已經(jīng)很大了,可是你的面目神氣卻像孩童,這是什么緣故呢?女偊回答說:”是因為我用身心來聽聞成道的方法” 南伯子葵說:”道不是不可以靠”學(xué)”來學(xué)得的嗎?” 女偊回答:”不,,不是這樣,是因為你還未準(zhǔn)備好成為可以學(xué)的那個人, 卜梁擁有準(zhǔn)備成為圣人的品行德行和一定的定靜慧功夫,而沒有成為圣人的方法,而我有成為圣人的方法而沒有準(zhǔn)備成為圣人的品行德行和一定的定靜慧功夫,如果我把方法交給他,那他最后幾乎必成圣人.
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⑥,參日而后能外天下⑦;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⑧;朝徹,而后能見獨⑨;見獨,而后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如果不是這樣把成為圣人的方法交給擁有準(zhǔn)備成為圣人的品行德行和一定的定靜慧功夫的人,結(jié)果便可能不是這樣了.(對方未必會修成).我慎重地思索再三,然后把方法告訴他,定靜以參,一段時日,直到不受外界一絲一毫的影響, 守住這種程度后,我在這基礎(chǔ)上往內(nèi)繼續(xù)精進(jìn),七日后,達(dá)到心外無一物, 守住心外無一物的境界后,我在這基礎(chǔ)上再往內(nèi)繼續(xù)精進(jìn),九日后,達(dá)到一絲念頭都不再生起的境界, 守住一絲念頭都不再生起的境界后我又繼續(xù)精進(jìn),達(dá)到心清明神朗透徹(朗月般透徹) (又如朝陽初生, 照徹大地,籠罩在一片大光明中),的境界,守住這一境界后,”見證”(不是指我們的六感眼睛等)到絕對獨一無二(超越二元對立,唯一的存在)的道,見道之后便不活在時間里面, 不活在時間里之后證入無死無生(超越夢中輪回).
殺生者不死⑩,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11),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12)。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
生生不已的道怎么也毀不去,生生不已的道怎么也無法在夢境中生成,.道是唯一的存在,(像物質(zhì)一樣具體),沒有什么東西戰(zhàn)勝得了祂, 沒有什么東西阻礙得了祂, 沒有什么東西毀滅得了祂,沒有什么是祂所達(dá)不成的,祂可以叫做攖寧,.( 攖-先天之天(初始便已存在的道), 寧-心的大安寧,大平安), 覺知順應(yīng)初始便已存在的道,和擁有大安寧這樣的人,最后便回歸于道,與祂一樣了.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13)。
南伯子葵說:”這些法你又是從哪里證得來的呢?, 女偊說:”首先呢,要疑始,先從對這個夢幻世界的真實性懷疑開始,然后參寥,仔細(xì)反思周邊的人事物,通過方法道理來對比覺察,然后玄冥,定靜入冥想禪定,然后於謳, 明白道理,然后需役,強(qiáng)行練習(xí),然后聶許->瞻明->洛誦->副墨,付諸行動,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實踐,逐步明了,反復(fù)印證,最后融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