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動起來,學一套功法吧!
今天學習五禽戲,是中國最古老的養(yǎng)生導引術,一種模仿五種動物的動作、神態(tài)鍛煉身體的方法,相傳為東漢神醫(yī)華佗創(chuàng)編。
華佗像
《后漢書.華佗傳》稱“華語普曰:‘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飲食。’” “禽為鳥獸之總稱”,由此稱此套功法為“五禽戲”。
《后漢書》等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五禽戲做法?,F(xiàn)在所見最早載錄“五禽戲”具體練法的,是南北朝時陶弘景所編撰的《養(yǎng)性延命錄》。明代正德末年(公元1565年)武狀元羅洪先所撰《仙傳四十九方》中,為五禽圖畫出了最早的圖例。
五禽戲流派據(jù)說有上百種之多
再模仿虎行走,前進后退各7次。
虎戲(點擊看大圖,更清晰)
繼而腳左右交替伸縮,也是左3次,右2次。
鹿式(點擊看大圖,更清晰)
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兩手在身旁按地,上體晃動,左右各7次。
熊戲(點擊看大圖,更清晰)
左右各7次。注意手腳動作相互配合協(xié)調。
猿戲(點擊看大圖,更清晰)
起立,上下伸展兩臂各7次。
鳥戲(點擊看大圖,更清晰)
十個動作的簡化五禽戲
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委員會新編了一套簡化五禽戲向公眾推廣,每戲兩個動作,分別為:虎舉、虎撲;鹿奔、鹿抵;熊運、熊晃;猿提、猿摘;鳥伸、鳥飛。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配合氣息調理。簡化五禽戲更適宜初學者和體質、基礎較弱的朋友習練。
虎舉與虎撲
鹿奔與鹿抵
熊運與熊晃
猿提與猿摘
鳥伸與鳥飛
——編輯: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