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今天,一位老人獨自離開人世。留下的,除了《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人們耳熟能詳?shù)淖髌?,還有一部未完待續(xù)的長篇小說——《正紅旗下》。
50年后的今天,這位老人離世的地點已變成地鐵檢修車輛段。他生命中最后一天究竟是如何度過的,也成為謎團。但這些或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名字和文字依然被人念叨和閱讀。他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極具分量的符號。
他就是老舍。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于北京小羊圈胡同一個貧困家庭,滿族,屬正紅旗。父親是一名護軍,陣亡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戰(zhàn)爭中,母親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擔起了養(yǎng)活一家人的重擔。老舍的天鵝絕唱《正紅旗下》,就是以此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
由于家窮,9歲時老舍才在一位富有的劉姓大叔資助下進了私塾。14歲時,又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老舍從北師畢業(yè),擔任過小學校長、教育局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北京一中教員等職。
期間,“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受此影響,老舍成了“文藝青年”,開始創(chuàng)作。他的處女作發(fā)表于1921年,兩年后又在《南開季刊》上發(fā)表小說《小玲兒》。1924年,老舍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授漢語和中國文學。在英國的5年,他的作家生涯正式開啟。
《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這三部長篇小說,讓老舍聲名鵲起,奠定其文壇地位。而本名舒慶春的他,也首次使用了“老舍”這個筆名。
回國后,老舍先后在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擔任教授。1931年,與畫家胡絜青成婚。此后老舍相繼創(chuàng)作了《貓城記》《離婚》《月牙兒》等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創(chuàng)造了祥子和虎妞這兩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經典形象。其悲劇命運,讓數(shù)十年后的讀者仍唏噓不已。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時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常務理事兼任總務部主任的老舍,隨“文協(xié)”西遷重慶。期間,他寫出了《殘霧》《國家至上》《張自忠》等話劇作品。
▲《殘霧》劇照
以個人的創(chuàng)作生涯論,這是老舍首次轉向話劇,具有重大意義。從社會意義上講,這些作品發(fā)揚了民族抗敵的事跡和精神,是典型的“抗戰(zhàn)文藝”。但老舍并不滿足于宣揚,他還揭露和鞭撻了貪官污吏勾通漢奸、大發(fā)國難財?shù)谋傲有袕健_@體現(xiàn)了一位作家的良知。
與此同時,老舍也完成了《四世同堂》前兩部《惶惑》和《偷生》。1946年,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赴美講學。1948年在美國完成了第三部《饑荒》。
解放后,老舍先后接到文藝界30余位友人的信函,懷著建設祖國的激情,回到中國?;氐介焺e25年的闊別故鄉(xiāng)北京——當年他離去時,這里還叫“北平”呢。
老舍買下了乃茲府豐盛胡同 10 號(今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 19 號),一座普通的四合院。老舍、老舍夫人胡絜青及三女一子,和睦地安居于此,直至老舍逝世。
新社會的風氣讓老舍振奮,他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多部刻畫新時代人民精神歷程的話劇作品,如《春華秋實》《西望長安》等。最成功的當屬《茶館》。王掌柜、常四爺、秦仲義、康順子等人物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恫桊^》亦成為當代中國話劇舞臺上享有盛名的保留劇目。
隨著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的地位穩(wěn)步上升,并于1953年出任全國文聯(lián)主席、作協(xié)副主席。
1961年起,根據自身經歷,老舍著手創(chuàng)作《正紅旗下》。但因種種原因,并未完成。1966年春,老舍獨自前往以養(yǎng)豬聞名的陳各莊,與農民一起生活,寫作了一篇科學養(yǎng)豬的快板書《陳各莊上養(yǎng)豬多》。這成為他最后一篇公開發(fā)表的作品。
1966年8月24日,老舍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據稱,他的最后一句是對三歲小孫女說的:“和爺爺說再——見——”。
· End ·
文字 / 胡 描
編輯 / 喬如月
視覺 / 徐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