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家常說:“體質(zhì)平和,健康之源,體質(zhì)偏頗,百病之因?!?/span>
中醫(yī)體質(zhì)學(xué)說將人群分為平和質(zhì)、氣虛質(zhì)、陽虛質(zhì)、陰虛質(zhì)、濕熱質(zhì)、血瘀質(zhì)、氣郁質(zhì)、特稟質(zhì)、痰濕質(zhì)九種。
日常的身體調(diào)養(yǎng),我們可依據(jù)不同的體質(zhì)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才能發(fā)揮最大功效。
01 | 易感冒--氣虛質(zhì)
總體特征:形體消瘦或虛胖,肌肉松軟,臉色萎黃或淡白,平素語音低弱,疲乏無力,消化無力、易腹脹,抵抗力差,易患感冒,易出虛汗。
溫補清單:這類人群以補氣為主,宜吃性質(zhì)平和「益氣健脾」的食物,如小米、山藥、南瓜、大棗、香菇、雞肉、鰱魚、鴿子等。
艾灸調(diào)養(yǎng):氣虛體質(zhì)的人,可常按揉/艾灸,涌泉、足三里、關(guān)元等穴,可激發(fā)人體正氣。
提醒:補氣就要多睡覺,同時注意保暖,尤其在運動出汗后不要馬上脫衣吹風(fēng)。
推薦食補方
一茶:黃芪紅棗茶
【做法】黃芪30克,紅棗1把,加水煎煮30分鐘即可,放置適宜溫度飲用。
一粥:山藥小米粥
【食材】山藥200g,小米100g,白米50g,紅棗3枚。
【做法】
1. 小米、白米洗凈,山藥去皮切片,紅棗洗凈去核。
2. 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加入小米和白米,大火煮10分鐘后加入山藥和紅棗,再煮5分鐘后改小火續(xù)煮15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胃,益肺腎,補氣血。
一湯:栗子雞湯
【食材】土雞1只,栗子400g,香菇100g,黨參30g,生姜3片。
【做法】
1. 處理好的土雞切塊,焯水后撈起;香菇清洗后用水泡發(fā)備用,栗子剝殼去皮,黨參洗凈。
2. 鍋內(nèi)放入栗子、香菇、黨參和姜片,水燒開以后把雞塊放進鍋里,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再煲1.5個小時,然后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補腎固腎。
02 | 喜暖怕冷--陽虛質(zhì)
總體特征:體型白胖,面色蒼白,肌肉松軟不實,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四肢發(fā)懶,精神渙散,小便清長,易感寒癥。
溫補清單:這類人群以溫陽補氣為主,宜吃「有溫陽散寒作用」的食物,如韭菜、胡蘿卜、桂圓、茴香、香菜、生姜、牛羊肉、枸杞、板栗等。
艾灸調(diào)養(yǎng):陽虛體質(zhì)的人,可常按揉/艾灸,大椎、命門、腎腧、神闕等穴,可益氣壯陽、強腎固本、溫補元陽。
提醒:多曬太陽(特別是多曬百會穴)。秋冬注意保暖,尤其腹、頸肩背、腰膝部等部位。
推薦食補方
一茶:姜棗茶
【做法】帶皮生姜3片,大棗6個,兩者一同冷水下鍋,煮開后轉(zhuǎn)小火,再煮30分鐘,代茶飲即可。
體虛的人,還可在姜棗茶的基礎(chǔ)上,加入適量紅糖。
一粥:牛肉小米粥
【食材】小米100克,牛肉50克,胡蘿卜10克,姜末5克,鹽4克。
【做法】
1. 小米淘洗干凈;牛肉洗凈,切碎;胡蘿卜洗凈,去皮切丁。
2. 鍋置火上,加適量清水燒沸,加入小米、牛肉碎、胡蘿卜丁,大火煮沸后轉(zhuǎn)小火煮至小米開花,加入姜末煮沸,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滋養(yǎng)脾胃、溫腎補陽。
一湯:當歸生姜羊肉湯
【食材】當歸9克,生姜3-5片,羊排500克。
【做法】
1. 羊排切塊,清水浸泡半個小時,盡可能沖掉血水。砂鍋中注入清水,將羊肉下鍋,大火開后轉(zhuǎn)小火,中間撇去浮沫。
2. 放入當歸和生姜,小火燉1.5小時,加少許鹽和胡椒粉調(diào)味,吃肉喝湯。
【功效】溫中補虛,益氣養(yǎng)血。
03 | 怕熱不怕冷--陰虛質(zhì)
總體特征:平素手足心熱,面色潮紅,身干口燥,??诳省⑾矚g冷飲,睡覺時易出現(xiàn)“盜汗”,小便黃、大便硬、易便秘。
溫補清單:此類人群以滋潤為主,宜食「甘涼滋潤、生津養(yǎng)陰」的食物,如梨、蓮藕、銀耳、木耳、黑芝麻、花生、鴨肉、百合、麥冬等。
艾灸調(diào)養(yǎng):陰虛體質(zhì)的人,可常按揉/艾灸,三陰交、太溪、照海等穴位,可清熱生津、調(diào)和氣血。
提醒: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而夜晚又是養(yǎng)陰的好時節(jié)。不熬夜,睡好覺,保持一定午休時間,避免熬夜和在高溫酷暑下工作。
推薦食補方
一茶:枸杞菊花茶
取菊花5多,枸杞10克,稍加清洗后用開水沖泡即可飲用。
一粥:紅豆花生大棗粥
【食材】大米、紅豆、花生仁各50克,紅棗15克,紅糖10克。
【做法】
1. 紅豆提前浸泡2小時,花生仁浸泡4小時;紅棗洗凈去核;大米洗凈,浸泡30分鐘。
2. 鍋置火上,加適量清水燒沸,放紅豆、花生仁、紅棗大火煮沸,加大米,用小火慢熬至粥成,加紅糖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滋陰補血。
一湯:蓮子百合煲瘦肉
【做法】取蓮子(去蓮心)20克、百合20克、豬瘦肉100克,加水適量同煲,肉熟爛后用鹽調(diào)味食用。也可選用鴨肉/烏骨雞替代豬肉。
【功效】清心潤肺、滋陰潤燥、益氣安神。
04 | 愛長痘--濕熱質(zhì)
總體特征:面部油光,易生痤瘡、濕疹,頭發(fā)油膩易脫發(fā),常感口苦口臭,大便不暢、小便常有灼熱感。
溫補清單:此類人群應(yīng)以清熱化濕為主,宜食「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苡仁、白扁豆、蓮子、綠豆、鴨肉、鯽魚、冬瓜、苦瓜、絲瓜、空心菜、芹菜、金銀花等。
艾灸調(diào)養(yǎng):濕熱體質(zhì)的人,可常按揉/艾灸,支溝、豐隆、陰陵泉等穴位,可起到健脾祛濕、清熱理氣的作用。
提醒:嗜煙好酒可積熱生濕,應(yīng)力戒煙酒。
推薦食補方
一茶:荷葉薏苡仁煲水
【做法】用荷葉10克,薏苡仁30克,加水200-300m煲水,代茶飲。
一粥:山楂扁豆粥
【做法】薏苡仁30克,炒白扁豆15克,山楂15克,紅糖適量。以上三樣放在一起加水煮粥,粥成后加入紅糖調(diào)味。
【功效】化痰利濕、活血通經(jīng)。
一湯:赤小豆鯽魚湯
【食材】赤小豆50g 鯽魚一條 鹽適量。
【做法】赤小豆洗凈,提前泡發(fā),鯽魚去鱗去內(nèi)臟,清凈去腥;鍋中少油將鯽魚煎至表皮略黃,加適量開水,放入赤小豆,燉至鯽魚和赤小豆都熟爛,加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滲濕利水。
05 | 體型肥胖--痰濕質(zhì)
總體特征:體型虛胖,腹部肥滿,易脫發(fā),頭皮油膩瘙癢,面部黏膩多汗,口中黏膩、痰較多,眼睛浮腫,容易困倦。
溫補清單:此類人群應(yīng)以化痰祛濕為主,宜多食「健脾利濕」的食物。如海帶、冬瓜、白蘿卜、茼蒿、赤小豆、薏苡仁、茯苓、荷葉等。
艾灸調(diào)養(yǎng):痰濕體質(zhì)的人,可常按揉/艾灸,中皖穴、足三里穴、豐隆穴、陰陵泉穴,可起到化痰祛濕,健運脾胃的作用。
提醒:不要過于安逸,貪戀床榻。外出時衣著應(yīng)透氣散濕,還可經(jīng)常曬太陽或進行日光浴。
推薦食補方
一茶:三寶茶
【做法】菊花、陳皮、普洱茶各5各,用沸水沖泡,代茶飲。
一粥:荷葉粥
【做法】將荷葉洗凈,煎汁去渣。取荷葉汁與100克粳米共煮為粥。
【功效】化痰祛濕、利水消腫。
一湯:山藥冬瓜湯
【做法】山藥50克、冬瓜150克,將兩者置鍋中慢火煲30分鐘,調(diào)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利濕。適合痰濕質(zhì),尤其是單純性肥胖者食用。
06 | 皮膚晦暗--血瘀質(zhì)
總體特征:面色口唇晦暗,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長期有黑眼圈和褐斑,易煩躁、健忘,身體無故疼痛,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經(jīng)。
溫補清單:此類人群以活血化瘀為主,宜多吃「補氣補血、養(yǎng)血活血」的食物,如山楂、桃仁、玫瑰花、陳皮、黑豆、黑木耳、洋蔥、香菇、紅糖、黃酒等。
艾灸調(diào)養(yǎng):血瘀體質(zhì)的人,可常按揉/艾灸,肝俞、曲池、血海、三陰交等穴位,可起到理氣化滯、活血化瘀的作用。
提醒:不可過于安逸,以免氣機郁滯而血行不暢。若運動時出現(xiàn)胸悶、呼吸困難、惡心眩暈、脈搏顯著加快等不適癥狀,應(yīng)立即到醫(yī)院檢查。
推薦食補方
一茶: 山楂紅糖水
【做法】將各10克的山楂、益母草放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煮取汁液,加入20克紅糖,再煮至紅糖完全溶解而成。
【功效】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一粥:黑豆川芎粥
【做法】川芎10克用紗布包裹,與25克黑豆、50克粳米一起加水煮熟,加適量紅糖,分次溫服。
【功效】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一湯: 三七燉母雞
【食材】土雞半只、三七20克,蔥、姜、鹽、料酒適量。
【做法】
1. 三七用水泡軟切片(大概需要泡48小時以上),將蔥白、生姜切片,雞肉洗凈切塊,瀝干放入湯碗。
2. 將三七片、蔥姜片擺在雞肉上,加入鹽、料酒,并倒入適量清水,將湯碗隔水蒸至雞肉爛熟即可。
【功效】活血通絡(luò)、散瘀、定痛。
07 | 抑郁寡歡--氣郁質(zhì)
總體特征:較瘦削,食欲不振,易情緒低沉,緊張焦慮,敏感多疑,常感乳房及兩脅脹痛、或有胸悶的感覺,少眠多夢。
溫補清單:此類人群應(yīng)以疏肝行氣、解郁散結(jié)為主,宜多吃「行氣解郁」的食物,如白蘿卜、柑橘、佛手、菊花、玫瑰花等。
艾灸調(diào)養(yǎng):氣郁體質(zhì)的人,可常按揉/艾灸,期門、太沖、合谷、肝俞等穴位,以疏肝解郁、理氣寬中。
提醒:平時多外出活動,常與人溝通,將心事出來,不可一直在心頭壓抑。
推薦食補方
一茶:杞瑰茶
【做法】將各10克的枸杞子、玫瑰花用開水沖泡后代茶飲。
【功效】疏肝、理氣、解郁。
一粥:佛手百合粥
【食材】佛手,百合15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新鮮佛手切成片,裝入潔凈的紗布袋中,扎緊口。粳米洗凈,加百合同適量水熬煮至粥八成熟時,放入紗布袋,再煮約15分鐘,下冰糖溶化調(diào)勻,揀去紗布袋。溫熱適量食用。
【功效】行氣止痛,疏肝養(yǎng)胃,清心安神。
一湯:菊花雞肝湯
【食材】銀耳15克,菊花10克,茉莉花24朵,雞肝100克
【做法】
1. 銀耳洗凈撕成小片,菊花、茉莉花溫水洗凈;雞肝洗凈切薄片備用。
2. 將水燒沸,先入料酒、姜汁、食鹽,隨即下入銀耳及雞肝,燒沸后打去浮沫,待雞肝熟透,調(diào)味,再入菊花、茉莉花稍沸即可。
【功效】佐餐食用可疏肝清熱,健脾寧心。
08 | 易過敏--特稟質(zhì)
總體特征:此類人群即使不感冒也常鼻塞、打噴嚏、易患哮喘,易對藥物、食物、花粉過敏。
溫補清單:這類人宜以避免“過敏源”為主,多吃有抗過敏功效的食物如烏梅,以及扶養(yǎng)正氣的食物,如山藥、大棗、黃芪、西洋參等。
艾灸調(diào)養(yǎng):特稟體質(zhì)的人,可常按揉/艾灸,肺俞、風(fēng)門、尺澤等穴位,可增強肺臟功能,有利于預(yù)防過敏。
提醒:保持室內(nèi)清潔,被褥床單要常洗,室內(nèi)裝修后不要立即搬入,最好放上一段時間。
推薦食補方
一茶:甘草菊花桑葉茶
【做法】生甘草6克,菊花、桑葉各3克,開水沖泡10分鐘,一日一劑即可。
一粥:烏梅粥
【食材】烏梅15克,黃芪20克,當歸12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烏梅、黃芪、當歸放入砂鍋內(nèi),加適量水,武火煎開,再轉(zhuǎn)文火熬成濃汁;取出藥渣后,在原藥液中加入粳米,加入適量清水,熬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補益氣血、防過敏。
09 | 精力充沛--平和質(zhì)
總體特征:這類人膚色潤澤、頭發(fā)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嗅覺靈敏、唇色紅潤、精力充沛。
溫補清單:平和質(zhì)的人養(yǎng)生重在維護為主,飲食宜規(guī)律,適當多吃五谷雜糧及果蔬,“辛、甘、酸、苦、咸”五味不能太偏,需要平衡膳食。不要輕易進補,如果濫用藥物補益反而容易破壞陰陽平衡。
艾灸調(diào)理:平和體質(zhì)的人,可常按揉/艾灸,足三里、神闕、中脘、關(guān)元、氣海等養(yǎng)生大穴。
每個人因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體質(zhì)也不同,只有認清自己的體質(zhì),才能對癥下藥,也能根據(jù)自已體質(zhì)進行相應(yīng)保養(yǎng)。
“三分治,七分養(yǎng)”,學(xué)習(xí)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亞健康狀態(tài)。
想要了解更多適合你的穴位按揉、食療方法、健身功法等養(yǎng)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