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晚唐詩人李商隱,就不得不說他那刻意追求詩美的詩風(fēng),雖說刻意卻絲毫不顯做作,他的風(fēng)格在晚唐乃至于整個唐代都是少有的為數(shù)不多的。所以他筆下的愛情詩和無題詩都寫得非常優(yōu)美還有些朦朧,這首《錦瑟》就是如此。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首詩堪稱是李商隱最為晦澀迷離的詩,并且雖然李商隱將其命題為錦瑟,但實際上卻是一首借瑟以隱題的無題詩。而無題詩為什么會無題呢,自然是因為作者不想或是不便用題目直接來表達詩的主旨,這類詩通常都蘊藏著作者難以言表的情懷,這首《錦瑟》就是這樣,至今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旨意都還未落定,說法眾多,有認為這是悼念亡妻的詩作,也有認為這是自傷身世的作品,除這兩種觀點外,還有贈給侍女戀情說,影射政治愛國說,描寫樂理詠物說等看法,但無論是哪種創(chuàng)作旨意,都不能否定這首詩寫得非常之美。
這首詩運用了多個典故,首聯(lián)就用了“素女鼓瑟”的典故,來暗喻詩人自己才華出眾,順理成章的引出下一句追憶青春年華。緊接其后的頷聯(lián)又分別運用了“莊周夢蝶”和“望帝啼鵑”兩個典故,而這兩個典故都在引起詩人心中的悲傷與冤憤,為后文作鋪墊。頸聯(lián)兩句同樣運用了典故,不過這句“滄海月明珠有淚”是將多個典故揉合在了一起,“滄海月明”本是美好之景,卻以珠喻淚將這句詩帶入一個奇妙的意境,令人浮想聯(lián)翩。但后一句典故的出處卻因古籍失傳而無從考證了,只知道唐代中期詩人戴叔倫曾主張過“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不過從頸聯(lián)兩句的對仗就可以看出,李商隱在詞藻上的考究有多細致,文學(xué)功底有多深厚。
尾聯(lián)兩句則收攏全詩,并且也是全詩最為經(jīng)典的兩句,但這里有兩個望文生義的點,那就是古代詞語用法和現(xiàn)在是有一些不同的,“可待”在當時是“何必等到”的意思,“只是”則是“就是”的意思。讀完這首詩,不得不說李商隱的詩的確是情真意長,讓人回味無窮。
圖片源自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