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想要準(zhǔn)確的理解這句話,還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題主所說,楊伯峻老先生在《論語譯注》中解釋的“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xiāng)土”,在意思上是正確的,但可能對于還沒吃透《論語》的人來說,仍舊比較含混。下面,我們根據(jù)整句話的含義,來一一說明題主的幾點疑問:
第一,“土”應(yīng)該如何解釋?“懷土”是鄉(xiāng)愁的意思嗎?
第二,“小人”應(yīng)該如何解釋?
第三,整個句子應(yīng)該如何解釋?
首先,“土”在此處,是故土、鄉(xiāng)土的意思?!皯淹痢?/span>在古代漢語中有兩個常見意思,第一是安于所居之處,第二是懷念故土。此處應(yīng)該采用第一個,也就是安土重遷,安于所居之處,并非鄉(xiāng)愁的意思。
其次,在《論語》中,經(jīng)常有“君子”和“小人”對舉的例子,這些“君子”“小人”,都是基于一般人而言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居高位者與無地位者。“君子”可以理解為有遠見、有德行的人們,“小人”可以理解為目光短淺、缺乏道德的人們。在翻譯中,也可以直接稱為君子和小人,不作特別解釋。
第三,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國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貪圖小恩小惠。進一步解釋,就是君子眼界高遠,因而為了追隨德行,志在四方,心中有明確的道德界限,不會隨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淺,因而只安于此時身處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因此,君子和小人就高下立判了。
希望能夠幫助到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