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很多平臺都在拿“書”做文章。書評、影評、拆書稿、講書稿、書單的大量需求,催生出很多簽約作家。比如羅振宇的“得到”APP,投中一篇講書稿就可換回六千至上萬的報酬,很多人心動而紛紛砸錢報各種寫作課,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然而,當大家報了名,交了錢,讀了課程,開始嘗試寫作的時候,常常會遭遇“寫不出來”的瓶頸。寫文章想要獲得受眾的認可,必須要有鮮明的觀點和使人信服的案例、論據(jù)來支撐,否則就會像一具沒有血肉的骨架而失之單薄。
能成為簽約作家的寫手們,都有一個“秘密武器”——素材庫,其中積累了大量有效的信息,隨時供寫手們選取調(diào)用。再經(jīng)過思考整合,信息轉(zhuǎn)化成新知,帶給受眾更多的知識體驗。如果你寫不出來,十有八九,是你的積累不夠。
也許你坐在電腦前面對谷歌、百度,樂觀地想象自己擁有整片信息大海。但若對信息不加篩選來者不拒,被信息浪潮吞沒的同時,仍會不知什么才是自己的真正需要。《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本書給出了一個極其簡單的解決方法:“只需一冊筆記本,任何人都能活用信息”。也就是說,只要練就一招“如來神掌”就足以制敵,完全省卻在“藏經(jīng)閣”中苦學不到頭的煩惱。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介紹了在日常生活中用筆記本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方法。只需遵循三條極簡規(guī)則:一元化、時序化、索引化,就可以自由玩轉(zhuǎn)筆記本,醞釀只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意。
本書作者奧野宣之,在日本號稱“筆記本作家”。他畢業(yè)于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yè),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其獨創(chuàng)的信息整理術(shù)和智慧創(chuàng)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寫游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chuàng)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chuàng)造好點子》等。
規(guī)則一:一元化
所謂一元化,就是把你想記錄的一切信息都納入這冊筆記本中。
不管是工作企劃案,還是生活麻辣燙,不管是電影票根還是旅行票據(jù),不管是日記還是明信片,不管是公家的事還是私人的事,所有你經(jīng)歷的事情,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毫不猶豫放進你的筆記本中。
奧野宣之認為所有的紙質(zhì)信息都應該在當天貼進筆記本。他經(jīng)常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每當想起什么的時候,就會立刻寫下來,回家后再粘貼到筆記本里。讀報紙雜志如果發(fā)現(xiàn)了好的觀點,他也會剪下來回家粘貼。這種做法并不陌生,比如李敖的讀書法號稱“大卸八塊”,一本書如果有他需要的資料就動手剪下來。書看完了,書也被“分尸”掉了。
規(guī)則二:時序化
所謂時序化,就是給筆記本中的所有內(nèi)容添加6位日期。
日期的格式很簡單,××年××月××日記錄就ok。奧野宣之使用過的筆記本,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是第189冊。這些筆記本除了作為信息的載體,更是一個人的編年史。時間就像一條伏延千里的暗線,各種回憶散落一地。當你重讀筆記時,串起的更是一個人生活的軌跡思想的變遷。
規(guī)則三:索引化
所謂索引化,就是你從筆記本里找尋信息的路徑。
手工記錄索引的做法是:在每本筆記本的切口處都用馬克筆寫上序號,比如185,就代表第185本筆記本。其次筆記本封面背后和的第一頁可以用來設置目錄。目錄可以寫成日期標簽+檢索標記+條目標題的形式,比如 030414 閱讀 思考何謂頭腦的優(yōu)點。
建立索引數(shù)據(jù)庫是防止找不到信息的進階方法。
奧野宣之將重要的、獨特的、在網(wǎng)上不容易找到的信息,組成由筆記本編號+日期標簽+檢索標記+條目標題關(guān)鍵字,輸入Excel表格或是Word文檔,以便查找。比如,在找《國家的圈套》的書評報道的剪報時,輸入“國家”關(guān)鍵字,電腦顯示記錄074 071219 書評 《國家的圈套》/佐藤優(yōu)/日經(jīng)新聞,如此,只需按圖索驥找到第74本筆記本就ok了。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有疑問:這樣會不會有點亂呢?其實,那只是你覺得亂而已。當你開始在海量信息中有意識的去閱讀、篩選、裁剪、粘貼的時候,這些信息就會因為你的關(guān)注而在腦海中加深印象,也就是俗稱的輸入。
如果在粘貼之余再加上個人的思考,記錄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那就是難得的輸出了。奧野宣之把筆記本中所有的信息都圈點出了重點,在空白處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印度哲人葛印卡說過:“別人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不是你的真理。”同理,你搜集到的信息也要經(jīng)過自己的消化才能內(nèi)化于心。
如何才能讓信息真正為你所用呢?奧野宣之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就是有效促進寫作輸出的好方法。
科普一下,別想歪
先解釋一下,蔥鮪火鍋是以蔥段和金槍魚為食材的火鍋料理,因為這兩種食材交叉出現(xiàn),和“蔥鮪火鍋式”筆記法結(jié)構(gòu)相同,才以此命名。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的具體做法是:
①標注好○,逐條記錄來源于外部的信息,比如會議、講座等客觀事實。
②標注好☆,寫下自己對外部信息的主觀感想。
③不斷重復①和②。
那些經(jīng)過自己思考而得出的結(jié)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的知識,奧野宣之將之稱為記錄自己的聲音。
心理學派中有個專攻書寫療愈的分支,就是讓大家隨意寫出心中所想,釋放壓力感受情緒,獲得平靜。心靜了,指揮就來了。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交感神經(jīng)始終運作不易放松。很多人每天除了被動接受信息,很少想過在信息之上加入自己的思考,聽聽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
使用“蔥鮪火鍋式”筆記法能在任何時候觀照自己,捕捉思維的火花。每天養(yǎng)成書寫的習慣,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是對工作與生活的復盤?,F(xiàn)代人都有個共識,擁有自律才有開掛的人生。一元化筆記本的使用極其簡單,大大降低了人們對于“自律”的投入成本。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能被很多人效法吧。
作家有時候就像廚師,想要下筆成文言之有物,就像做菜一樣。素材庫就是冰箱,做筆記就是準備食材,思考就是琢磨菜譜,寫文章就是煎炒烹炸,最后端出來的菜是否色香味俱全,全看廚師的水平。
別林斯基說:靈感是一種不是被人的意志,而是被與此無關(guān)的某種影響所喚起的靈魂的精力。一元化筆記中大量看似無關(guān)的素材積累,在無意中形成的聯(lián)結(jié)而產(chǎn)生的創(chuàng)意,正是造就了奧野宣之這位筆記本作家的原因。
奧野宣之在書的最后還推薦了一些得心應手的文具,比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娜狻贅饭P等。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喜歡收集文具,其流暢的書寫感覺的確能讓人心生愉悅。指尖摩挲書頁,筆尖劃過紙張,書寫尋找自我。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感覺到奧野宣之對文字的熱愛。
美國營銷專家西蒙·斯涅克創(chuàng)建了一個叫做”黃金圈法則“的模型,據(jù)說蘋果手機風靡世界就是喬布斯對這一法則踐行的結(jié)果。
Why(理念,為什么做)
How(計劃,怎么做)
What(執(zhí)行,做什么)
這三個疑問詞,能使你捫心自問行事的初心,調(diào)整前進的方向。想成為簽約作家?那就用這條法則來衡量一下,看看自己離目標還差多遠。
欲成簽約作家,必得素材庫;欲得素材庫,必得信息;欲得信息,必得一元化筆記本。奧野宣之說得好:不是有思才寫,而是為寫而思?,F(xiàn)代社會,終身學習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口號。都說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同樣的,奧野宣之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沒有白寫的筆記本,每一本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