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鱗鮫人,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魚”。很多人都把它當成神話傳說,但是大量的史料記載,又不得不讓我們懷疑,也許真的有“人魚”這一物種存在。
西方航海傳說中的美人魚,往往是上半身是美女,下半身是魚的形象。它們出現(xiàn)在大海中,利用優(yōu)美的歌聲誘惑水手,然后殺死他們吃掉。
但是我要說的是中國史料記載的“人魚”。
根據(jù)《搜神記》《博物志》的記載:
“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這里對鮫人的描寫略微簡單,就說它們像魚一樣居住在水里,甚至會織布。它們只要流眼淚,就會變成珍珠。
看來鮫人的眼淚特別珍貴,在《加勒比海盜》中,美人魚的眼淚也很珍貴,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最為可信和令人遐想的記載是《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始皇初即位……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這是《史記》關(guān)于秦始皇陵的記載,除了弩箭防盜,水銀做江河大海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長明燈”。這種長久不滅的燈,靠的是“人魚膏”。也就是說,人魚的油脂是最好的燃料,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保持長久的燃燒。
《史記》相對來說是比較嚴謹可信的,所以關(guān)于“人魚膏”的記載,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但是鮫人是不是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普遍描寫的美女形象,那就不得而知了。關(guān)于人魚的來源,有很多種假設(shè)。
最普遍的說法就是“儒艮”,這種海洋哺乳動物體型上和女人略有相像,尤其是有水手遠遠看到儒艮露出上半身漂浮在海上,懷里抱著幼崽喂食乳汁。在距離較遠和光線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誤認為是“美人魚”。
但是看看儒艮的圖片,會讓人大失所望的。
還有人認為,人魚很有可能是當年的亞特蘭蒂斯遺民。亞特蘭蒂斯是傳說中的大陸,曾經(jīng)有著高度發(fā)達的文明。但是因為地震和洪水,亞特蘭蒂斯沉入了海底。但是亞特蘭蒂斯人并沒有滅絕,他們經(jīng)過長久的適應和進化,能在水中生活了。
關(guān)于亞特蘭蒂斯人魚的故事很多,甚至還有消息說捕捉到了活體的人魚。但是這些多半是小道消息,不足為信。
因為人類對海洋的探索還不夠,大量的秘密還在海底深處,也許有一天,我們的潛水技術(shù)更加發(fā)達,能夠探索的區(qū)域更廣,可能會有讓人驚喜的發(fā)現(xiàn)呢。
不過根據(jù)科學常識,就算真的找到了“人魚”,它們長期生活在海中,不可能是美女的形象。說不定長得像《水形物語》中的人魚,那就會讓很多人失望了。
鮫人,又名泉客。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流傳這不少有關(guān)的傳說,傳說鮫人哭泣時,眼淚會化為鮫人珠(美麗而透明的珍珠),不僅價值連城,還有香銅軟玉的功效。
西方也有很多類似的故事,只是西方把這類生物稱之為美人魚。
鮫人出沒的故事其實很多,如1962年活鮫人現(xiàn)身事件、南海發(fā)現(xiàn)鮫人...似乎都可以證明鮫人的存在,最出名的是英國《太陽報》的報道。報道大概是講述蘇聯(lián)的科學院維諾葛雷德博士的經(jīng)歷,1962年,一艘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船,在古巴外海捕獲一個能講人語的小孩,皮膚呈鱗狀,有鰓,頭似人,尾似魚。
無獨有偶,1980年在南海境內(nèi)也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鮫人的痕跡,據(jù)說漁民在海中捕獲到一個人首魚身的尸體,并把這具尸體帶回漁村。在不久后這具奇怪的尸體就被一群身份不明的人沒收了,并送給漁民一些柴油安撫漁民的不滿
在古代也有很多古籍記載鮫人的存在
明朝的野枵子在《平山草堂筆記》提到:“太祖十三年,洞庭焦郡,一士子過海遇大風,沒于浪。數(shù)日尸浮于岸,有漁人見其口噙一珠,如鴿卵,華光煜煜,觸之則灼痛難忍,以為不祥。俄頃生醒,自云入龍宮與龍女繾綣,突覺水波翻涌,而不知身在何處也…”
南朝,梁任所寫的《述異記》:“鮫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虾S旋埥媽m,泉先織紗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p>
張華的《博物志》:“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p>
如果說龍是中國人古人根據(jù)幾種動物形象拼湊的動物圖騰,還容易理解,因為龍這種獨特的形象只出現(xiàn)在中國。而美人魚在很多國家都有傳說,西方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也有記載,而且形象都基本一致,前些年媒體報道過俄羅斯曾經(jīng)在索契發(fā)現(xiàn)美人魚木乃伊,至于日本有多個美人魚木乃伊,所以我認為美人魚是真實存在的。美人魚是硬骨魚從水中進化到陸地上人的過渡階段,是一種兩棲動物,是人類進化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美人魚只是傳說中存在的生物,現(xiàn)實的世界里是沒有這種生物的。但是在中國和西方的神話傳說中都有這種生物的描述和故事。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黑鱗鮫人即美人魚,是海里的某種魚類,在古代科學不發(fā)達的時代,人們把某種魚類誤認為是海中生活的人類,由于古代人類對海洋接觸較少,只是在遠處眺望,故此產(chǎn)生了豐富的想象?,F(xiàn)代專家認為美人魚即為儒艮,其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質(zhì)良好并有豐沛水生海草之海域,定時浮出海面換氣。因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習慣,而露出水面的時候常常披著海草,幼崽哺乳之聲猶如嬰兒啼哭故儒艮常被誤認為“美人魚”。網(wǎng)上流傳的美人魚的圖片,絕大多數(shù)都是人們想象編造的,經(jīng)過人工處理的照片,在大英帝國百科全書中,已明確標注:儒艮別稱美人魚、人魚。他的分布活動范圍很廣,這就是古代世界各國都有它美麗傳說的原因。希望這能解答你的疑惑。
所謂的黑鱗鮫人其實就是所謂的“美人魚”。
在丹麥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里就出現(xiàn)過,這近有事實考證的是在澳大利亞的海灘發(fā)現(xiàn)美人魚的尸體,隨后官方出面也就不了了之,至今隱藏待考。
其它的報導都是妄談,東拼西湊,無實事根據(jù)。大千之大,無其不有??赡苡校徊贿^現(xiàn)在人類文明這么發(fā)達,他們躲起來了也不一定。大洋深處人類尚未到達的地方,什么都有可能。
我曾經(jīng)回答過一篇,關(guān)于人魚的問答,其實黑鱗鮫人,也就是人魚。據(jù)說世界上已經(jīng)有很多人發(fā)現(xiàn)人魚的尸骨了,美國海軍還曾捉到過一條活的。黑鱗鮫人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鮫人。男性鮫人背上有角質(zhì)鰭,女性是透明軟質(zhì),因此男性看起來兇惡而女性柔美。西方很多童話傳說美人魚上半身是美麗的女人,腰部以下是披著鱗片的漂亮的魚尾,整個軀體,既富有誘惑力,又便于迅速逃遁;聲音通常像其外表一樣迷人,具有欺騙性;一身兼有誘惑、虛榮、美麗、殘忍和絕望的愛情等多種特性。早些年很多史學家認為美人魚的生物原型是儒艮或海牛。
中國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的《搜神記》中就有也有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眰髡f鮫人善于紡織,可以制出入水不濕的龍綃,且滴淚成珠。唐詩人李商隱的名作《錦瑟》中,“滄海月明珠有淚”即使用了鮫人的傳說。很多古代志中也有過類似記載說;鮫人的油,一旦燃燒將萬年不熄。鮫人油燃點極低,且一滴就可以燃燒數(shù)日不滅。傳說秦始皇陵中就有用鮫人油制作的長明燈。
日本的民間也有類似人魚的傳說,一種類叫做“磯姬”。她的下半身是魚形,很像人魚,但臉部卻有很大的不同??诹验_至耳朵,有尖銳的牙,而且頭上長著二支像鹿角的東西,是相當可怕的海妖。藏匿在狂風巨浪的海岸邊,一有人靠近,就乘浪襲擊,將人的身體從頭開始扭轉(zhuǎn)。磯姬是身長約二十至三十米多的妖怪,所以一旦被她狙擊后,無論是多么有力道的男人都招架不住。
近幾年有美國研究者稱美人魚并不只是傳說,它在我們現(xiàn)實世界中是真的存在。此語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guān)注。研究者認為,美人魚是在古猿進化為人類的過程中,一部分古猿進入海中生活,進化而成的類人猿,與人類同一祖先。只是在慢長的進化歲月里,人類將其遺忘,成為傳說,曾有一本書《自然歷史》中寫到:“至于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這并非難以置信……她們是真實的,只不過身體粗糙,遍體有鱗,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鱗片。”
1990年4月,一隊建筑工人,在索契城外黑海岸邊的附近的一個放置寶物的墳墓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3000年前美人魚的木乃伊遺體。她看起來像一個美麗的黑皮膚公主,下面有一條魚尾巴。這一驚人的生物從頭頂?shù)綆[的尾巴,計長有173厘米。科學家相信她死時約有100多歲的年齡。一些科學家正在竭力設(shè)法找到這一當今考古學最驚人的發(fā)現(xiàn),一個3000年前美人魚的木乃伊遺體的由來。
但是無論是那種說法,都可以說明其實是有人魚這種生物的,現(xiàn)在的科技人們還沒有能力對深海情況完全解密,海底這塊最后未開發(fā)的“處女地”其蘊含的秘密現(xiàn)在也是個未解之謎,其實要我說不解密也好,如果真的有人魚這種生物,真要是被人類找到了,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被實驗、解剖、產(chǎn)珍珠、做鮫紗、做油燈,有錢的土豪們說不上還想償幾品人魚肉,想想都驚悚。然后變成真珍惜動物放到水族館里,實現(xiàn)最后一點價值供人觀賞拍照。還不如不要被發(fā)現(xiàn),如果真有人魚還是自由的活在深海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