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謀朝篡位,搶了侄子的皇位,搞得自己在朱家的形象很不好,出于多方面考慮,急需重新建立和調(diào)整自己的家庭群,特別是自己的兄弟子侄等藩王。
在侄子建文帝削藩時,朱棣是一臉的看不上,但當朱棣把建文翻下來,自己當了皇帝后,也恬不知恥得實施著過去自己一直咒罵的“削藩”國策,但他的手段要比建文帝要高明或說是狡猾的多。
自登基起,朱棣就變換各種手段,打著“親情關懷”的口號抑藩、削藩、禁藩,完全改變了朱元璋時期的政治格局。
具體來說,朱棣削藩至少有六種不同的手法,甚至針對一個藩王就使用多種手法。
一:甜蜜抑藩法
朱棣上臺后對藩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恢復已被建文帝廢黜的藩王,并賞賜以大量金銀財富,這樣做不僅是要表現(xiàn)自己重視“親親之禮”,更在于要籠絡藩王,取得他們的支持,不僅以前遭罪的藩王們要平反昭雪,就連他們案子里受牽連的人也應該恢復官職。你看,我做皇帝你們不吃虧吧,既然不吃虧,就別挑我的不是了。從那時起大明似乎又回到了皇帝與藩王其樂融融的時代,“(朱棣)日與諸王兄弟聚語?!?/p>
就在跟藩王們大話兄弟之情時,新皇帝朱棣的腦子不停地盤旋著這樣的念頭:藩王問題不解決好永遠是個隱患,“欲削必先予之”,于是從那天開始就不斷優(yōu)渥藩王,這群龍子龍孫們內(nèi)心充滿了幸福和驕傲。可誰也沒想到,朱棣甜蜜“厚藩”的背后卻隱藏著無法言語的動機——削藩。他直截了當?shù)慕o藩王劃定了權(quán)限范圍,嚴禁越權(quán),不許干涉地方事務,“自今王府非得朝命,不許擅役一軍一民及斂一錢一物,不從者有罰”,“事干王府者,遵祖訓啟王知之。有司令行事務,不許一概啟請,推托利害。若王府事有相關,即遣人馳奏,不待報而擅承行者,論以重罪?!?/p>
二:徙地削藩法——塞王變內(nèi)王
朱元璋為了北疆的穩(wěn)定,將諸子藩王分封在長城沿線,以拱衛(wèi)中央,因此有人稱那時的藩王為“塞王”。從北方發(fā)家的藩王朱棣對那邊的復雜情況很是了解,要是他們想模仿或超越我,再來一次“靖難之役”,我豈不會死的很慘,想到這里,朱棣反倒很佩服建文削藩了,尤其佩服建文朝大才子卓敬的徙地削藩策略。于是從即位起,朱棣就一改朱元璋的分藩格局,將北疆塞王紛紛內(nèi)遷,讓他們?nèi)ギ敗皟?nèi)王”。最讓其頭疼的是對自己皇位威脅最大的十七弟,史稱“燕王善戰(zhàn),寧王善謀”的寧王朱權(quán)。“永樂元年二月,(寧王被)改封南昌”,就這樣,一個原本在大明北疆以善謀著稱的藩王大將從朱棣登基起就逐漸轉(zhuǎn)型為“內(nèi)王”,差不多同時,朱棣又將谷王由宣府改封長沙,遼王由廣寧改封荊州,等等?!搬愕叵鞣比〉贸晒?。
三:推恩削藩法
朱棣削藩首戰(zhàn)打的快準狠,找準人,下好藥,與建文朝削藩只是一味蠻干形成極大反差,當然這也有吸取了建文帝的經(jīng)驗教訓的原因。
這里邊最虧的要數(shù)寧王了,朱棣當皇帝寧王是幫了跟大忙的,結(jié)果幾乎被“發(fā)配”到江南的“蠻荒之地”——南昌,想起來朱棣也太殘酷無情了,但政治家考慮的更多的是政情和危情。最危險的藩王給擺平了,朱棣自然高興,但他心中有兩個最恨的藩王哥哥:二哥秦王朱樉和三哥晉王朱?。據(jù)《奉天靖難記》記載,朱元璋晚年時,這兩位曾多次欺負甚至暗害朱棣?!袄咸扉_眼”,老跟朱棣過不去的哥哥已經(jīng)在朱元璋死前見閻王去了,老冤家死了,但他們的后代還在,按普通人的想法,朱棣一定會報復收拾他們,父債子還嘛,但朱棣不愧天才皇帝,沒那么“小氣”,反而表現(xiàn)出了好叔叔的風范。
“封秦愍王第二女為長安郡主”,“吾與爾父皆皇考妣所生,自少友愛深厚,爾為皇考妣長孫,鐘愛尤篤。爾父雖逝,正圖與爾共享富貴……”,你看人家朱棣這氣魄,很有些偉人風度,三皇兄朱?曾加害于他,可他全然不記仇,反而記得小時候手足情深的事,不過朱棣也沒忘給朱?的長子提個醒:我和你爸爸都是高皇帝高皇后所生,你的政治立場得站穩(wěn)了。這孩子很乖,皇帝叔叔的美意他心領神會。此外,朱棣還給其他一些侄兒封了王。
這一下多出了很多藩王,朱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非也,朱棣讓老藩王供給這些新藩王的軍事力量裝備,若是他們不肯撥付,便是對抗朝廷,那就等著倒霉吧,這樣一來朱棣既受到了新藩王的感激,又使老藩王的實力削弱,一舉兩得。
四:架空削藩法
以上的削藩方法其實并無新意,要說有點新意的就是架空削藩法了,有兩種途徑實施:第一,趁著大明帝國軍事調(diào)動時做手腳,削奪藩王軍事權(quán)力。朱棣明確告訴岷王朱楩,自今以后凡是要與邊將袁宇等商議而行,這使得原本藩王高于群臣的地位到永樂時已經(jīng)降格到與邊將共同議事的地步,其軍權(quán)大為削弱。第二,乘著藩王“出錯”時削奪其護衛(wèi),有的削三衛(wèi),有的削剩一衛(wèi),最少的留幾百人或幾十人,僅夠給藩王跑跑腿,使喚使喚。
如:徙地就藩的遼王被削成“軍校廚役三百人”;皇帝的連襟代王被削成“止給校尉三十人隨從”;齊王被廢為平民;岷王被“削護衛(wèi),罷官屬”等等。
五:暗殺削藩法——暗殺建文帝三兄弟
建文帝的三弟吳王朱允熥和四弟衡王朱允煇在中都鳳陽囚所突然暴斃。建文的五弟徐王朱允熙被燒死,“邸中火,暴薨”。
六:暗察抑藩法
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正面就是皇帝給藩王府官兵進行賞賜,擴大皇帝對王府官軍的影響,或者說是收買藩王身邊的官兵,讓他們好好看住自己的王爺。側(cè)面,朱棣對藩王們實行暗自特務監(jiān)視,“凡察藩王動靜皆密事”。
永樂朝就是用這幾種方法對洪武時期確立的藩王體系進行了改弦更張,使得自此以后大明帝國各地的藩王們都掌握在皇帝的手心里,明代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自己取得了在家庭群里的絕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