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天
第十二天(9月27日)。計劃行程:那曲出發(fā),翻過唐古拉山,途經可可西里無人區(qū),進入昆侖山脈,再到格爾木市。
早上6:00我們踏上從那曲至格爾木市的征程,仍然是走109國道。今天應是我們西藏行最艱難的旅程。因為要駕駛車輛翻過唐古拉山海拔5330米的高峰,途經可可西里無人區(qū),進入昆侖山脈,在高原上要行駛822公里,可以說在青藏高原行走最遠的一天。大家面對這樣的艱難險阻,還是做好了思想和物質的準備,可期待整個行程一切順利。
7:53我們已經駛出了那曲市,基本行駛在海拔較高的青藏高原上。由于車外一片荒漠,寸草不生,荒無人煙。對于南方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于是,我們在一處停車照相,讓旅程留下記憶。
圖284 樊榮鋒
圖285
8:18我們進入西藏安多縣轄區(qū)內。安多縣隸屬西藏那曲市。安多藏語意為“末尾或下部”,地處西藏北部,平均海拔5200米,縣城海拔4800米,是至今人類定居生活的最高海拔地區(qū),也是全國建制縣最高海拔縣之一。境內氣候惡劣、天氣寒冷、環(huán)境艱苦,年均氣溫-3℃至-4℃,最低氣溫-36.6℃,大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
從地域來說,安多縣位于著名的唐古拉山脈南北兩側,東與青海省治多縣、雜多縣、西藏聶榮縣為鄰,南與那曲縣接壤,西與班戈縣、雙湖縣搭界,北靠青海省格爾木市,是西藏地區(qū)的北大門;屬高原亞寒帶氣候,全縣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安多縣自然礦產資源豐富,又是一個天然的野生動物王國。著名景點有:白日寺、唐古拉山等。這里常被人們稱為“生命禁區(qū)”,很多路人談及色變,不敢涉足。
圖286
圖287 在青藏高原國道兩側時常見熱棒
安多縣因屬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qū)。山梁溝壑縱橫,年均氣溫-3℃至-4℃,109國道經過山脊之間的低洼部分,必然會常年結冰積雪,地下面就會產生高原凍土。由于氣候的變化,凍土凍脹和融沉往往是破壞路基的主要原因。為了保護國道路面的正常運行,在低洼地段交通部門都在路邊設置著傾斜熱棒予以保護(圖287 )。
資料顯示,我國的多年凍土主要分布于東北高緯度地區(qū)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qū)。多年凍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的活動層;下層為多年凍結層。東北高緯地區(qū)多年凍土南界的年平均氣溫在–1°~1℃,青藏高原多年凍土下界的年平均氣溫約為–3.5°~–2℃。
熱棒的技術原理為“主動降溫、冷卻路基、保護凍土”,也就是熱棒是給路基降溫的,把路基中的熱量散到大氣中去。
熱棒是由一種由碳素無縫鋼管制成的高效熱導裝置,長7米,其中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具有獨特的單向傳熱性能:熱量只能從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傳輸,反向不能傳熱。在冬季,熱管內工作介質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帶走管內熱量;在暖季,熱棒則停止工作。
熱棒的具體結構大致為一個密閉空心長棒,內裝有一些液氨,液氨沸點較低,在冬季氣溫降溫快,地溫降溫慢,所以冬季地溫高于氣溫,這時候土中熱棒液態(tài)氨吸收凍土層的熱量形成氣態(tài)氨蒸發(fā)到頂部,通過散熱片將熱量傳導給空氣,冷卻后又液化回到下部,保持凍土冷凍狀態(tài)不松軟,不至于完全融化。
在夏季,液態(tài)氨沸點低,液體全部變成氣體,氣體對流很小,熱量向底部傳導很慢,所以基本夏季不工作。熱棒里的物質在氣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不斷進行轉換,又依靠熱棒的單向導熱性和高效的傳熱和散熱效率,從而源源不斷帶走路基的熱量,保持路基的穩(wěn)定。8:25我們路過安多縣城,繼續(xù)往前走。
圖288
9:12我們到達了妥巨拉山(圖288),俗稱小唐古拉山。在海拔5170米的高度上的原野,9月已經是雪海茫茫,一片白皚皚。因氣壓低和高原缺氧,汽車行駛比較緩慢,道路時而還會出現(xiàn)沉降大坑,熱棒也不是處處設置,能將整條路面都保護起來,在洼地處也常有道路凹陷沉降的情況出現(xiàn),駕駛車輛需要特別謹慎(圖289)。
圖289
有時團友對特色景觀,會自覺停車,照相留影(圖289)。
圖289 鐘秋江
10:10我們到達唐古拉山關口,唐古拉山藏語意為“高原上的山”。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也就是說我們已到達和西藏道別的時刻了,
在唐古拉山關口時,天降小雪,溫度在零下4°C,海拔5231米。在卡口的地標及光纜、電網紀念碑附近,大家看見這些有紀念意義的標志物,興奮異常,忘記了海拔高度,忘記了身體的疲憊,就是原來有高反的人,立刻沒有了癥狀??磥砣藗兊木褡饔檬蔷薮蟮模蠹颐χ疥P口照相留念。
圖290軍民共建蘭州西寧拉薩光纜通信干線工程竣工紀念
在唐古拉山關口的這座紀念碑,是紀念1998年8月7日,國家“九五”重點工程——蘭州—西寧—拉薩光纜干線全線開通而設立的。江澤民曾為蘭西拉光纜工程紀念雕塑作了題詞。當年紀念雕塑揭幕儀式,也在唐古拉山口隆重舉行。
在高達8米的花崗巖紀念雕塑上??坍嬛o握風鎬的解放軍戰(zhàn)士和手持電話的郵電建設者以及光纜絞盤等構成,矗立在海拔5231米的光纜全線最高點唐古拉山口(圖290)。
圖291
圖292 樊榮鋒
除了光纜紀念碑,在附近還有一座是青藏電力聯(lián)網工程紀念碑(圖293)。該紀念碑是在2011年9月建成,10月正式運行。
據查,青藏電力聯(lián)網工程的起點。是位于昆侖山腳下海拔2800米的格爾木換流站作為青藏電力聯(lián)網工程東起點,西至到拉薩,全長1038公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設規(guī)模最大的輸電工程,被稱為“電力天路”。為了點亮“藏家燈火”,數(shù)萬名電力工人曾在高原參與建設。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在高海拔環(huán)境下施工對員工的健康危害嚴重,極易誘發(fā)各類高原綜合病癥。沿線大部分地區(qū)處于低氣壓、缺氧、嚴寒、大風、強輻射和鼠疫疫源等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惡劣。這里含氧量只有內陸的50%左右,極端溫差最大接近70攝氏度,全年約有5個月出現(xiàn)6級以上大風,最大風力達9級。惡劣的環(huán)境考驗著每一個建設者的身體和意志。在高原建設電力輸電線路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付出堅韌不拔、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務。
上面提到的“換流站”是指在高壓直流輸電系統(tǒng)中,為了完成將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或者將直流電變換為交流電的轉換,并達到電力系統(tǒng)對于安全穩(wěn)定及電能質量的要求而建立的站點。通俗一點就是將交流電變高壓后輸送,減少能耗。
團友在唐古拉山關口的標志物紀念碑前留影。
圖293
圖294 黎明 程東文 童建文
圖295
圖296 李慶云
圖297 梁文英打著電話
我們在唐古拉山關口停留時間不長,畢竟是在海拔5231米的高原上,空氣稀薄,呼吸艱難,不宜久留,急忙往山下走。
12:10我們到達可可西里無人區(qū)一片開闊地帶的國道旁。在那里視野較好,能看清周圍環(huán)境,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野獸的襲擊(圖298)。停車休息吃午飯,體驗野外生活,在高原上煮飯(面條、米粉、面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童建文要求大家不要遠離確保安全。
由于高原氣壓低,還時常有風,我們用攜帶的卡士灶和高壓鍋煮面條、米粉時,將其它物件把爐灶圍起來。加上原準備的面包、點心和罐頭、醬菜。午餐也是能滿足的。有些團友急于在這無人的荒漠草原上照相留影。
圖298
這時,位于天空上方飛來一大群鳥,成群結隊,自由的飛翔,它們是否大雁不得而知,就算是對我們的歡迎吧,也給了我們美的享受(圖299)。
圖299 天上成群結隊的鳥
梁文英團友把午餐做好后,大家逐漸圍攏過來,品嘗高原上的“美食”。由于在高原上第一次煮食物,不知是否能煮熟,程東文“總務”先過來檢查,確保大家吃飽吃好。
圖300 程東文正在檢查
圖301梁文英給食物調味
圖302 中間穿藍色衣服的深圳小伙子梁超
正巧這時,有一位深圳市自駕游的小伙子梁超,開著一輛單排座小型客車路過此地,看到三輛廣東牌汽車停在路邊吃飯,于是他過來打招呼。出門在外,正值午時,語言相通,自然是“老鄉(xiāng)”,我們必然會問來“客”吃飯沒有。小伙子誠實,回答說沒有。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就叫他過來一起吃飯(圖302)。團友吃飯期間,問實了梁超只是一個人竟敢獨“闖蕩江湖”故事,年青人就是有理想。
午餐后,大家?guī)兔η謇聿秃罅粝聛淼睦么b好帶走,不留現(xiàn)場,大家基本的常識還是有的。
圖303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上的午餐
在我們午餐期間,天空除了有鳥經過,還有“大鳥”在飛翔。直升飛機有幾次在我們的頭頂飛過,可可西里無人區(qū)的監(jiān)管還是到位的(圖304)。
圖304
13:00我們繼續(xù)向格爾木市進發(fā),途中天氣晴朗,若不是高原氣壓氣溫偏低,仿佛就是南方夏季一樣。
14:09,我們在路旁發(fā)現(xiàn)了一處有10多臺直升機的停機場(圖305)。
圖305 直升機停機場
14:46我們在行進途中,又追上部隊的車隊,他們也是向西寧方向行駛,車隊后車雙車并排行駛,并警示所有地方車輛禁止超越車隊(圖305)。
圖305 緊跟軍車后面
我們跟在軍車后慢慢行駛,大約一小時后,軍隊車隊轉到一處集結,我們才能放開駕駛,但這時整個國道上的汽車已有幾公里的車龍。
為了補回“跟車”損失的時間,我們3輛車在109國道路上采取相互協(xié)作配合,抓住機會,能超車時就上,超車后,預留車位,如發(fā)現(xiàn)前方沒有逆向車輛行駛過來(會車)時,即電話告知后車,叫后車大膽超車追上來,插入自己的前車,能超車的車輛,再不斷地循環(huán)此操作,漸漸地與其它車輛拉開距離。這種方法不可取,但也是無奈之舉,老司機都干過的事。
圖306 沱沱河保護站
15:50我們車輛路過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沱沱河保護站。
圖307風火山
16:10我們到了風火山,海拔5010米。16:15又遇到一隊軍車,只能繼續(xù)跟車行駛(圖308)。
圖308 跟隨部隊車隊
圖309
16:55我們到了秀水河,還繼續(xù)跟軍隊車輛,17:40經過五道梁。直到18:22,軍車停車駐扎,道路才暢通。
圖310 唐古拉山兵站
在可可西里無人區(qū),氣候變化異常,天上的云彩顏色變化莫測,一些氣象景觀是我們從未見過美極了。我們還看見一群類似馬鹿的動物(圖311)。
圖311 馬鹿
圖312
19:30我們基本通過可可西里無人區(qū),正值太陽快要下山,在地平面陽光映射出五彩繽紛(圖312)。
圖313 昆侖山啞口
19:48我們到達昆侖山啞口,海拔4786米。在啞口停車休息片刻。參觀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標志(圖314),在不遠處還有一座昆侖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標志(圖315)。
圖314
圖315
從昆侖山往山下行駛時,天色已黑,雖有開車燈,但能見度有一定影響。因為天氣溫度漸漸回升,同時下著雨,路面又出現(xiàn)泥濘。由于前車輛不斷地碾壓路面,路面積水和坑坑洼洼越發(fā)嚴重,車底盤低的車,常會聽到刮路面的響聲,車主總有些心痛。為了早些到達,車速沒有刻意減慢,直到22:30到達格爾木市區(qū)預定的中山賓(圖316)。
圖316
圖317 中山賓館大堂
到達中山賓館較晚,明早還要趕到蘭州市,團友在賓館旁的餐廳急忙吃飯,回賓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