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涌等
教科書發(fā)下來的第一天,學生出于新鮮感與好奇心,最先翻的就是語文書。但等到真正上課的時候,學生對課文就會產(chǎn)生一種厭倦情緒。
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
積極語用教育觀主張語文教師不僅要用活教科書、開發(fā)課程資源,而且,教師本身是一本“活”的教科書,語文教師要成為學生語用榜樣,教師今日語用之修煉就是學生明日語用之造化。
學基礎知識時,我不講生字詞,而是在課前五分鐘直接聽寫,給學生壓力,讓他們自己去記。
因為我明白真正的語文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尤其是表達能力。
課程改革就是解放教與學的創(chuàng)造力。
如果人人都是執(zhí)行,那么教師就異化為“被教”,學生異化為“被學”。
如果用積極語用教育觀來看待,語文教育首先目標要明確。目標實際上就三個字:表達力!為了培養(yǎng)表達力,必須培養(yǎng)理解力、鑒賞力、思想力。在教學組織上,我們提倡小班化教學,為每個學習者提供交流、表達的契機;在教學藝術(shù)上,我們提倡留白,即時間留白、思維留白。時間留白,即把課堂主要時間留給同學們閱讀、思考、交流、探討;思維留白,即減少指令性話語的使用、避免不恰當?shù)膬r值干預。
母語教育千教萬教,是都會人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獨立表達。這就是思維留白的本質(zhì)。從思維的留白開始,引導學生起身思維的開放,從而養(yǎng)成自主選擇、獨立判斷的能力。
成功的母語課就是解放學習者的思想力和表達力!所謂積極語用教育觀,樸素地說,就是開放思維空間、釋放思維活力,并且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未來公民獨立表達、自主評論并迸濺個性魅力的那種高度自覺的語用意識、能力和習慣。在這種教育觀下培養(yǎng)出來的人,就是英語語用中的單數(shù)第一人稱“I”:無論是句首、句中或句尾總是大寫著,上面一橫象征浩瀚天空,下面一橫象征廣袤大地,中間一豎——這頂天立地的“人”啊,每一個智慧的個體,問題在陽光下思考著,在大地上行走著,在穿越時間的艱難中不懈地表達著!
中學語文教學201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