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 | 是 | 攝 | 影 |
微信第一攝影脫口秀
2016年1月22日晚8時,第五屆“螞蟻攝影獎”頒獎儀式如期舉行。在儀式上,評委吳家林除了對每組獲獎作品進行精彩點評以外,還用了近70分鐘的時間,回答了部分影友現(xiàn)場提出的多個問題?,F(xiàn)根據(jù)語音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1、吳老師評判A級片、B級片的標準是?
吳家林:A級片、B級片標準很難用語言或用什么理論來總結梳理,甚至可以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這就是評判照片的不容易之處。A級片、B級片、C級片的分類,是我和馬克·呂布結交了近二十年的友誼,一直不間斷學習研究的過程。其中大部分是他為我的作品分類,我僅為他的“黑皮書”和《上海》畫冊分過類。從我們一開始認識就是相互看對方的照片,并進行A、B、C分類。A最好,B也不錯但稍有缺陷,C不太好較為一般。因為我們倆人語言都不通,就是靠攝影作品——這種國際相通的圖像語言來交流溝通的。后來我才知道不光是馬克·呂布,在歐洲很多影友和大師之間互相看作品都是用這種方式來評判照片好壞的。當然,同樣是大師級人物,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閱歷不同,修養(yǎng)不同,出生不同、對A級片、B級片的認可也會有一些微妙的偏差。如我的作品集《故鄉(xiāng)昭通》,馬克·呂布和馬丁·弗蘭克都進行過全部的分類,他們之間的評判也是有些出入的,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
1993年6月7日 深圳,馬克呂布第一次為吳家林的作品按A、B、C分類 (楊延康 攝)
2、綠水無憂:請教吳老師,對影友參賽有何忠告?
吳家林:影友參賽這個問題要看參什么賽,大多數(shù)參賽就是參加一場游戲。我自己覺得螞蟻攝影獎這種民間性的東西相對要純粹一些。它是公益的,獎金由“螞蟻”自愿捐贈,不像官方的那種比賽。大家請我做評委,我有一種道德責任,我必須絕對公平公正。我覺得做一個評委不僅要有一定的水平,關鍵是你的職業(yè)道德怎么樣。這方面戴樂·比爾給我做了榜樣。馬克·呂布的兒子一直想進入“黑皮書”,戴樂·比爾始終沒有給他進入。我認為有道德良知的戴樂·比爾,藝術是藝術,友誼是友誼,親情是親情,朋友是朋友,分得清清楚楚。這方面給我們做了榜樣。
3、陜西--G4瞬間:您好!請問在攝影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主題先行呢還是隨后再確定主題?
吳家林:這方面肯定是要把主題確定下來,你想拍什么都還沒有想清楚,盲目的去拍是不行的。
4、攝影愛好者:吳老師好,組照里有豎構圖和橫構圖片,是否會影響組照整體質(zhì)量?
吳家林:不會的。不論是橫構圖豎構圖,只要是質(zhì)量好,一樣會為整組圖片添分的。碰巧這次“螞蟻獎”獲獎作品都是橫豎構圖都有的組片,建議你參考一下。
回復“螞蟻獎”看2015年螞蟻獎獲獎作品
5、新疆--夏建國:吳老師好!所謂的構圖真的就這樣重要嗎?黃金分割法,三分式構圖?九宮格構圖,對稱式構圖、s型構圖等等,這些都是學習攝影的時候,一般老師都要教的,而且現(xiàn)在授課泛濫。
吳家林:我沒有學過什么構圖學,我覺得什么黃金分割法、三分式構圖、九宮格構圖啊,如果按照這種模式去構圖,這不叫藝術家,這叫匠人。我覺得構圖就應該是一種獨創(chuàng)性,很多講構圖學的人把有點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都坑掉了。
新疆--夏建國:吳老師說話好直接我喜歡,這個就是我要的答案。
6、蘇格拉沒有底:請教吳老師,紀實類的專題組照如何安排拍攝的主線,防止照片是堆砌,毫無組織關系,如何讓專題照片看起來有聯(lián)系。
吳家林:我覺得只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不要蜻蜓點水,不要想到一次、二次、三次就把一個專題完成。這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一些內(nèi)在非常精彩的一些線索。這個問題也不是幾句話談的明白的。
7、侯北軍:我想請教吳老師的問題是:為什么一組作品里沒有A級片,整體也可以是好作品,像剛剛那組霧霾。謝謝!
吳家林:A級片除了內(nèi)容好的話,它的影像結構、它的內(nèi)在的關系、甚至作品的內(nèi)涵等等確實不一樣。有時候一些較一般的照片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組照專題,居然可以共同強化一個大主題。比如像霧霾這組作品,單獨看一張很一般。但是放在一起的時候,畫面里的人都帶著口罩,不同的時空,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場景的口罩組合起來,讓人們產(chǎn)生聯(lián)想,這就很有意思了。這些照片單獨一幅沒有這個效果,幾乎每張照片都有缺陷。所以,有時候沒有A級片,但是組合起來也是組較好的作品了。
2015螞蟻獎投稿作品《霧霾生活》 作者:山東-燕翔
8、光與影:請教吳老師,從組織的角度講,馬格南還是不是紀實攝影的先鋒?紀實攝影是否到達了發(fā)展的瓶頸期?
吳家林:我覺得是不是先鋒要從實際來看。在世界上,我個人覺得馬格南在紀實攝影上確實做的非常優(yōu)秀,非常全面。而且它的攝影師風格各異,這跟它的創(chuàng)始人卡帕、布列松兩位大神是分不開的。這兩個人一個是做新聞的,一個是做藝術的,他們影響了馬格南后來眾多的攝影大師。所以,馬格南的攝影師對世界攝影的貢獻是巨大的。
紀實攝影是否到達了發(fā)展的瓶頸期?我個人認為只要有生活、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紀實攝影就不會完結。問題是馬格南眾多大師的紀實攝影已經(jīng)如一座座高峰屹立在世界上,這些高峰把我們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嚇得望而生畏,另辟蹊徑去做一些所謂的當代藝術,所謂的“觀念攝影”,我稱之為新畫意攝影的東西。反而攻擊這些高峰“模式化了”、“過時了”,這是莫大的悲哀。
9、快樂每一天:您對于人文紀實之外的其他攝影形式,比如風光、抽象等,是一種怎樣的看法。還有您對于攝影的后期修改又有什么觀點,是該支持原汁原味還是應該追求視覺效果。
吳家林:我自己也不光是拍紀實攝影,我的作品也有風光,也有小品,甚至也有抽象的東西。我個人認為無論風光也好、抽象也好,你必須是有一種獨創(chuàng)的東西,必須是與眾不同的東西那才叫好東西。重復別人的不是好作品。
攝影作品特別是紀實攝影作品,我覺得后期不能修改。今天凡是攝影登載的這位攝影大師(拍照片,玩后期,不亦樂乎?-弗朗西斯科·齊佐拉【布列松的選擇】No.72),我覺得已經(jīng)做的非常好了,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點擊查看《拍照片,玩后期,不亦樂乎?-弗朗西斯科·齊佐拉【布列松的選擇】No.72》
10、紫竹:請問用什么相機拍記實比較好?會不會引起別人抵觸情緒?謝謝!
吳家林:我個人的經(jīng)驗還是徠卡旁軸相機,它小,比較隱蔽,不威懾別人。
11、凡哥朋友:吳老師,攝影是西方傳入的,目前攝影語言可以說是西方的,但中國審美是不同于西方的,您覺得我們中國攝影有自己的攝影語言嗎?如果有,那么你心目中的中國攝影語言是個什么樣子的?
吳家林:所謂西方的攝影語言,中國的攝影語言啊,這都是扯淡。這都是在講共性的東西,如果西方的攝影語言、中國的攝影語言都成為模式,這還叫攝影嗎?攝影是非常個性化的東西,馬格南的攝影師一個不同于一個的,他們風格各異。同樣是紀實攝影同樣是抓拍,他(風格)相同嗎?布列松和薩爾加多相同嗎?布列松和寇德卡相同嗎?和馬克·呂布相同嗎?他們風格各異啊!我覺得這是(中西方攝影語言)政治家的說法,不是藝術家的觀點。不要去講西方的攝影語言、中國的攝影語言,個性化的攝影語言就是好東西。
12、大氣:請問吳老師:在當前數(shù)碼時代,在拍攝人文紀實作品時,還有必要非得采用黑白影調(diào)進行創(chuàng)作嗎?!彩色的片子在信息量上是不是更大?更好些呢?!
吳家林:可能因為我對黑白情有獨鐘,可能對影友產(chǎn)生誤會,非得黑白才能產(chǎn)生好作品。其實是不一樣的,西方有些大師用彩色同樣拍出好作品。我覺得不管是彩色也好黑白也好,你的影像拍的怎樣這是最重要的。例如馬格南現(xiàn)任主席馬丁·帕爾他的彩色作品就很棒。我非常反對很多影友,他的彩色作品信息量很豐富,彩色的構成也很好,結果還要把顏色去掉,反而成為一張平庸的黑白照片。我覺得彩色作品一樣能產(chǎn)生很好的攝影家。
馬丁·帕爾作品
13、niuniu:請問吳老,怎么看現(xiàn)在的新銳攝影作品?
吳家林:我覺得新銳攝影的東西是一種探索性的攝影,以前沒有出現(xiàn)過的攝影,探索性的東西可以歡迎。但是絕不能重復前人,要有獨創(chuàng)性。我覺得無論怎樣;有藝術個性的東西就是好東西,有原創(chuàng)精神的東西就是好東西。
niuniu:謝謝吳老講解的樸實明了,比很多所謂磚家長篇大論的講新銳清楚多了。
14、媒老板:請問吳老師:您如何看待新紀實攝影,比如,景觀攝影
吳家林:我曾經(jīng)說過;紀實攝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記錄。只要你不是平庸的記錄,是藝術地記錄并有藝術個性的攝影。不管你是新紀實攝影還是景觀攝影,我都認可的。
15、請問吳老師,中國攝影以后會朝哪個方向發(fā)展,會不會趨向于政治化、利益化。我們影友應該以什么心態(tài)去認識和學習攝影呢?
吳家林:中國攝影的問題是長期以來的一個歷史問題,非常復雜。她經(jīng)受了文革時期極左思想的影響,經(jīng)受了80年代思想解放以來那種沙龍式攝影的影響。經(jīng)受了改革開放以后那種金錢的誘惑。所以我覺得中國攝影病的很厲害。
攝影她很個性化,而且現(xiàn)在朝著民間的這種形式發(fā)展,我就覺得非常的好。越是淡化功利,越是把攝影作為自己的追求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老老實實的愛攝影,時間長了他一定會有建樹的。
16、霓虹燈:請教吳老師:如果一組參賽作品本身很優(yōu)秀,但是名字沒有起好,對于這樣的片子您如果是評委,會如何處理。作品的名字真的很重要嗎?
吳家林:我做評委的話,基本不會看作品的名字是否取好。首先是看照片,好的作品是靠照片說話的,不是靠文字來補充的。
17、品茗聽雨:吳老師強調(diào)“藝術地記錄”,這里的“藝術”包括哪些方面?謝謝!
吳家林:攝影藝術很復雜,她包括形式和內(nèi)容的關系,包括攝影作品的藝術構成,包括了攝影的瞬間性的把握,等等,等等。
18、周祥:請問吳老師,組圖有的多幾張有的少幾張,以幾張最為合適這里有什么規(guī)定嗎?謝謝!
吳家林:組圖沒有什么規(guī)定一定要多少張,要看作者自己去把握了。個人認為一張能說明問題的不要用兩張,用兩張能說明的不要用三張。當然一個大的專題可能組圖要多它才能豐富多彩,這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還是作者深入生活的了解、構思和把握的問題。
19、貓鼠一家親:請教吳老師:如何看待攝影新人在學習過程中躋身現(xiàn)在頗受詬病的“中國式攝影”?那些扎堆拍攝的情況你有沒有一個引導的好辦法?
吳家林:所謂中國式的攝影我個人認為是從沙龍攝影傳過來的。在過去港澳臺的業(yè)余愛好者把他們休假的時候互相一窩蜂的組織起來,集體到一個地方大家拍的同樣的場景。在中國現(xiàn)在也有這樣有點像攝影經(jīng)紀人一樣的,帶一個團隊去攝影旅游。找一兩個模特兒,然后讓幾十臺相機對準一個場景拍攝。在云南我聽說那個祭火的節(jié)日,鉆木取火的那個場景。那種表演式的偽民俗鏡頭,聽說有上千臺相機對準那個畫面。我覺得這不是攝影,這成了一種當代社會的行為藝術了。而攝影是很個人化的,都是獨立的、自己的。在西方我接觸過很多攝影師,他們很少這種結伴式的去拍同一個場景,很少。我一生拍照片也沒有這樣做過,參加一些大的活動我都避開雷同的畫面而去選擇獨特的東西拍。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20、開拓:請吳老師指一條明路,大多數(shù)的攝影愛好者都是看到別人的帖子好就學習,沒有一條正規(guī)的路子可走,甚至幾十年的時間都浪費掉了,1,技術和后期對攝影的影響有多大?2,想拍好紀實攝影,應該如何下手,從掃街或者專題入手嗎?
吳家林:技術和后期對攝影的影響有多大?影響肯定是很大的,如果后期做的不好的話影響作品的質(zhì)量。但是現(xiàn)在不一定什么都要你來做,后期可以交給別人去做。所以還是你要把作品拍好,拍好之后請后期做的好的人把你的作品呈現(xiàn)出來,這不就很完美了嘛。
第二個問題;我覺得這個藝無定規(guī),什么都可以。還是要看你怎么深入生活,能夠把自己的眼光訓練出來。還是眼光,這眼光的東西太多了;你的各種修養(yǎng),人文歷史的修養(yǎng)、藝術的修養(yǎng)、甚至政治修養(yǎng)等,才能讓你發(fā)現(xiàn)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馬克·呂布說:對一個攝影師來說眼光比語言重要,甚至比思維還重要。
21、鴿子:吳老師,您好!作為一位資深攝影師,您對中國的人文紀實攝影的未來是怎么看待的?
吳家林:中國人文紀實攝影我越來越看到希望了。這次螞蟻攝影獎,從來稿上看,幾乎全部是紀實攝影。而且大部分是業(yè)余愛好者,這是了不起的事情。業(yè)余愛好者不去打沙龍、不去拍風光、不去拍那種唯美的東西,而是奔向了人文紀實攝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這批攝影師不去官方比賽,沒有那種急功近利打比賽的心態(tài)讓我感動。照這樣發(fā)展下去,我覺得中國的人文紀實攝影是有前途的。
22、四川-豬豬:吳老師,您對手機攝影怎么看,相比內(nèi)容,畫質(zhì)重要嗎?拍攝一個專題,如何更好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吳家林:我覺得手機一樣可以拍出精彩的東西,照相機就像畫家手中的畫筆。只要你腦袋夠,不論什么筆都可以產(chǎn)生好的作品。當然現(xiàn)在手機的畫質(zhì)相比相機可能還是差點,但用于展示應該沒有問題。如果拍一個專輯攝影師對你拍攝的人拍攝對象沒有愛、沒有情感,你怎么能夠表達出情感在你的照片里面呢?這個是攝影師自身的修養(yǎng)問題。
23、白舟白雨:您好,我想請問吳老師,在拍街拍題材時“預見”和“遇見”如何排序?
吳家林: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說得好的,街拍肯定有遇見的問題。這個遇見性跟你生活閱歷、跟你的生活積累,對平常的細心觀察是分不開的。這個遇見就是觀察發(fā)現(xiàn),去遭遇。我覺得去遇見、去遭遇更重要,說白了,還是眼光的問題。這個遇見與修養(yǎng)的高低有關系的。
24、侯北軍:我們當?shù)叵矚g紀實攝影的影友都在討論螞蟻群年度大獎(王大可的那組片子),您是我們非常敬重的藝術家和前輩,但大可這組照片我們覺得被評為年度大獎有些不可思議,我們不是很理解他的立意和思想內(nèi)容,有些影友甚至認為是“廢片”,可否談談您對大可這組照片的看法,十分感謝!
吳家林:我的評獎點評及部分影友的留言,已對獲獎作品給予了肯定。如果習慣“主旋律”、“重大題材”才能獲獎,肯定認為這組片子是“不可思議”的“廢片”。
END
● 歡迎您投稿到914104431@qq.com,與眾多攝影愛好者分享。
—【凡是攝影】—
| 帶你進入攝影大師的世界 |
加盟、商務合作,聯(lián)系郵箱 914104431@qq.com
查看“凡是攝影”各地QQ群號請回復“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