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了解,磚混結構房屋它自身的抗震等級特性就并不是很強,必須構造柱、馬牙槎、地圈梁這三者相互功效,才可以提高磚混結構房的總體特性。
構造柱設定在墻腳和墻面相接處,地圈梁設定混凝土樓板正下方,地圈梁和構造柱能夠構成一個“偽架構”將房屋總體“箍”起來,能夠提高房屋總體特性,耐久性更強,使用壽命也更長。
構造柱的功效在磚混結構屋子里十分關鍵,但很多人建房,要不就不做構造柱,要不便是不正確的構造柱工程施工方式 。
下邊這八個構造柱工程施工留意關鍵點,普通百姓們還要把握清晰了!
1、縱向鋼筋連接前務必做防銹處理、矯直解決,建筑鋼筋尾端應做彎勾。最底層構造柱的縱向縱向鋼筋與基本地圈梁(或混凝土支腳)的鋼筋搭接長度不可低于35倍縱向鋼筋規(guī)格,并確保建筑鋼筋部位恰當。
2、構造柱的縱向縱向鋼筋需裝長時間,可選用捆扎連接頭,其鋼筋搭接長短一般為35倍鋼筋規(guī)格,在捆扎連接頭區(qū)間內的主筋間隔不可超過200mm。
3、構造柱應沿全部房屋建筑高寬比對正全線貫通,禁止層與層中間構造柱互相移位;墻體與構造柱的相接處應壘砌馬牙槎。
4、在各層墻體以及馬牙槎砌好后,應該馬上架體模板。在安裝模板以前,務必依據(jù)構造柱中心線校準縱向建筑鋼筋的部位和平整度。
構造柱建筑鋼筋的混凝土鋼筋保護層一般為20毫米,并不可低于15mm。
5、支設時還應留意在構造柱的底端(地圈梁表面)應空出2皮磚高的孔眼,便于清除模板內的臟物,消除后封閉式。
6、在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前,務必將馬牙槎位置和模板澆灌潮濕(鋼模板面不澆灌,但必須刷脫膜劑)。
將模板內的水泥砂漿殘塊、磚渣等臟物清除整潔,并在焊接面處引入適當與構造柱混凝土同樣的去石混合砂漿,混凝土澆筑構造柱的混凝土應隨拌隨時使用,攪拌好的混凝土應在1.5鐘頭內灌溉完。
7、構造柱的混凝土混凝土澆筑能夠分段進行,每段高寬比不適合超過1m。新老用戶混凝土接槎處須先自來水清洗、潮濕,隨后鋪10~20毫米厚的混合砂漿(用原混凝土砂漿配合比除掉碎石子)即可再次混凝土澆筑混凝土。
8、在砌完一層墻后和混凝土澆筑該層構造柱混凝土前,應立即對已砌好的單獨墻面加平穩(wěn)支撐點,務必在該層構造柱混凝土混凝土澆筑結束后,才可以開展上一層的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