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細(xì)雨。讀《老莊之道》“應(yīng)帝王”。
莊子說肩吾拜見接輿。
接輿問:“以前讀書,(治理國家方面)老師教導(dǎo)了你一些什么?”
肩吾回答:“老師告訴我,做國君的一定要憑借自己的意志制定法度,老百姓誰敢不聽從?”
接輿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fù)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后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p>
譯文:那是騙人的做法。那樣治理天下,就像徒步下海開鑿河道,讓蚊子背負(fù)大山一樣。圣人治理天下,難道去治理社會外在的表象嗎?圣人是以身作則,順應(yīng)本性而后感化他人,聽任人們之所能罷了?!?/p>
莊子這個故事樸素率真,一針見血點明所謂治人即是欺騙人的做法,治天下即欺負(fù)天下。
通過這個故事,借古鑒今,同樣體現(xiàn)社會治理的一個原則性問題,即治人不如治己。治己就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古往今來,在這個方面有許許多多的事例。齊國相國晏嬰,歷仕三朝,之所以德高望重,就在于處處嚴(yán)格要求自己,倡行廉潔,吃糙米飯,穿粗布衣,坐簡易車,住低矮民房……以自己行動作為榜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
所以,只要治好自己,還需要憑借個人乃至一個管理層的小團(tuán)體意志,去制定法度(規(guī)章)駕馭老百姓嗎?
莊子“無為而治”的觀點:
沙子不用去治河,把自己沖刷干凈就可以了。
鳥兒不用耽心樹木的榮枯,你該飛到那個地方就可以了。
同樣,當(dāng)個人或一個小團(tuán)體無法改變現(xiàn)狀,你就歇歇吧!
別裝上帝了,做人不能以身作則,無法控制局面的時候,要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