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開始之前,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方法都不屬于我們所說的影響人們的黑暗藝術(shù)。 任何可能以任何方式對某人有害的東西,尤其是對他們的自尊,都不包括在這里。 這些都是贏得朋友和影響人們使用心理學(xué)而不是一個混蛋或使人感覺不好的方法。
讓別人幫你一個忙——也被稱為本杰明·富蘭克林效應(yīng)。
傳說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jīng)想要贏一個討厭他的人。 他請那個人借給他一本稀有的書,收到書后,他親切地向他表示感謝。 結(jié)果,這個以前從來不想和他說話的人成了富蘭克林的好朋友。
引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 “曾經(jīng)幫助過你的人,會比你自己幫助過的人更樂意幫助別人。”
科學(xué)家們驗證了這個理論,并發(fā)現(xiàn)那些被研究人員要求幫忙的人對研究人員的評價遠遠高于其他組。
這可能看起來有悖直覺,但這個理論相當合理,信不信由你!如果有人幫了你一個忙,他們很可能會合理化地認為你一定值得他們幫忙,因此他們一定會喜歡你。
一開始要求的比你想要的要多,然后再縮減。
你開始向某人提出一個非?;闹嚨囊蟆麄兒芸赡軙芙^的要求。
之后不久,你又回來要求一些不那么荒謬的東西——那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這種伎倆聽起來也許有違直覺,但其背后的想法是,拒絕你的第一個請求,即使是不合理的,對方也會感覺不好,所以當你要求一些合理的東西時,他們會覺得這次有義務(wù)幫助你。
科學(xué)家測試了這個原則,發(fā)現(xiàn)只要同一個人同時要求更大和更小的幫助,這個原則就非常有效,因為這個人覺得有義務(wù)第二次幫助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根據(jù)具體情況,使用一個人的名字或頭銜。
戴爾·卡耐基是《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一書的作者,他認為使用某人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
他說一個人的名字在任何語言中都是最甜美的聲音。一個名字是我們身份的核心部分,所以聽到它證實了我們的存在,這使我們更傾向于積極地感受那個確認了我們的人。
但是根據(jù)as if原則,使用頭銜或稱呼的形式也會產(chǎn)生很強的效果。
如果你的行為像一個特定類型的人,你將成為那個人,這有點像一個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
利用這一點來影響他人,你可以稱呼他們?yōu)槟阆M麄兂蔀榈臉幼樱@樣他們就會開始這樣思考自己。比如你稱呼對方為“團隊靈魂”,就算一開始他自己也不相信,但久而久之他就會往那個角色靠攏。在教育心理學(xué)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yīng)”或者“皮格馬列翁效應(yīng)”,簡稱“期待效應(yīng)”。
這很簡單,比如你想和一個人變得更親密,可以每次見面都稱呼他為“朋友”或“兄弟”,或者把你想為之工作的人稱為“老板” 。但是要注意: 這可能會顯得很老套低俗。
被別人奉承,實際上會讓你更愿意幫助對方。
這一點乍一看似乎顯而易見,但有一些耐人尋味。
對于初學(xué)者來說,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如果奉承被視為不真誠,那么它將弊大于利。
但是,研究人員研究了人們對奉承的反應(yīng)背后的動機,并發(fā)現(xiàn)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簡而言之,他們發(fā)現(xiàn)人們傾向于尋求認知平衡,總是試圖以類似的方式組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所以,如果你奉承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并且被認為是真誠的,他們會更喜歡你,因為你正在驗證他們對自己的感覺。
然而,如果你奉承一個沒有自尊的人,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導(dǎo)致他們不那么喜歡你,因為這會干擾他們對自己的看法。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你應(yīng)該貶低一個自卑的人!
模仿他們的行為。
模仿,是一些人天生就會做的事情。
擁有這種技能的人被認為是變色龍,他們試圖通過模仿別人的行為、習慣甚至言語模式來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 然而,這種技能也可以有意識地使用,而且是一個讓你更討人喜歡的好方法。
研究人員對模仿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被模仿的人更有可能對模仿他們的人表現(xiàn)出好感。 更有趣的是,他們的第二個發(fā)現(xiàn)是,那些被模仿的人實際上對別人也更友好。
這種方法之所以有效,很可能是因為模仿別人的行為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別人認可的。這種認可可能讓他們會感到更加自尊,從而對他人更加自信、更加快樂和更加友好。
當別人累了的時候?qū)で笏膸椭?/strong>。
當一個人累了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受到別人的言語的影響,不管是一個陳述性內(nèi)容還是一個請求。
原因是當人們感到疲勞時,不僅僅是他們的身體疲勞,他們的精神能量水平也會下降。當你向一個疲憊不堪的人提出請求時,你可能得不到明確的回答,但可能是“我明天再做” ,因為他們此刻不想處理決定。 第二天,他們可能會堅持到底,因為人們往往會信守諾言; 從心理上來說,堅持做你說過要做的事情是很自然的。
從一個他們無法拒絕的請求開始,一步步增加。
這是第九點高要求技巧的反面。
與其從一個大的請求開始,不如從一些非常小的事情開始。
一旦有人承諾幫助你,或者同意某件事,他們現(xiàn)在更有可能同意一個更大的請求。
科學(xué)家們在市場營銷方面測試了這種現(xiàn)象。他們首先讓人們表達對保護熱帶雨林和環(huán)境的支持,這是一個相當簡單的要求。
然后他們發(fā)現(xiàn),一旦他們表示同意支持環(huán)境保護,在購買支持保護熱帶雨林和其他類似事物的產(chǎn)品時,他們就更容易被說服。
但是,不要提了第一個要求之后,馬上提第二個。心理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如果你等一兩天再提第二個請求,效果會更好。
不要糾正錯誤的人。
卡內(nèi)基也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告訴別人他們錯了,通常是沒有必要的,而且這樣做會讓你對他們產(chǎn)生好感。
你說得都對,是他們錯了。至少,你真的是這么想的。
而且,當一個問題很重要的時候,你會很自然地想要說服他們站在你這邊。
話又說回來,如果一個人對某件事有強烈的信念,而你認為他們錯了,那么僅僅從邏輯上講,他們會同意你的觀點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不太可能。
事實上,有一種方式可以表達不同意見,并將其轉(zhuǎn)化為禮貌的談話,而不用告訴別人他們錯了,因為這直擊了他們自我和自尊的核心。 這被稱為 Ransberger Pivot,由 Ray Ransberger 和 Marshall Fritz 發(fā)明。
而這個理論很簡單: 不要爭論,聽聽他們要說什么,然后尋求理解他們的感受和原因。
然后你要解釋你和他們的共同點,并以此為出發(fā)點來解釋你的立場。這使他們更愿意聽你說的話,并且允許你在不丟臉的情況下糾正他們。
解釋別人的話,然后重復(fù)他們剛才說的話。
影響他人最積極的方式之一就是向他們展示你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你真正地對他們有同理心。
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復(fù)述他們所說的話,然后重復(fù)給他們聽,也就是所謂的反思性傾聽。 這也是心理咨詢當中的一種重要基本功。
研究表明,當心理治療師使用反思性傾聽時,人們可能會表露更多的情緒,與治療師有更好的治療關(guān)系。
這很容易轉(zhuǎn)化為和你的朋友交談。如果你傾聽他們所說的,并將其重新組織成一個問題,以確認你理解了他們所說的話,他們會更愿意與你交談。他們也會和你建立更好的友誼,更愿意傾聽你說的話,因為你表現(xiàn)出了你對他們的關(guān)心。
說話的時候多點頭,尤其是當你要求幫忙的時候。
科學(xué)家們發(fā)現(xiàn),當人們在聽你說話時點頭,他們更有可能最后表示同意。
他們還發(fā)現(xiàn),當有人在他們面前頻繁點頭時,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點頭。
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人類在模仿行為方面是眾所周知的,尤其是那些他們認為具有積極含義的行為。
所以,如果你想變得更有說服力,在整個談話過程中經(jīng)常點頭。與你交談的人會發(fā)現(xiàn)很難不點頭,他們會開始對你說的話感到滿意,甚至不知道你在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