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這似乎是公認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生活中,在小區(qū)公園經(jīng)常能看到鍛煉的老年人,他們鍛煉的方法五花八門,難度可不小,體質比一些年輕人都要好。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人老了,就應該靜養(yǎng),靜止使人長壽,烏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60歲以后的人,到底該堅持運動,還是以靜養(yǎng)為主呢?這個問題終于有答案了,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并給出良心建議,不妨參考下。
烏龜不運動,壽命卻很長,但人跟烏龜不是同一個物種,實際上,烏龜壽命長,跟它運動還是不運動其實關系不大??茖W家發(fā)現(xiàn),烏龜?shù)捏w內(nèi)的細胞分裂是人類的兩倍,它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基因決定了它的壽命,人跟烏龜并沒有可比性,所以對于人類來說,靜止使人長壽的說法不是很能站住腳。
但運動的確有利于長壽,知名期刊《柳葉刀》上有項對于75種運動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可以增壽,羽毛球、網(wǎng)球等揮拍類運動排在第一名,可以大大降低全因死亡率,游泳、慢跑緊隨其后,也有利于延長壽命。
《英國醫(yī)學雜志》上有項研究,研究人員將參試者分為三組,分別是高強度運動組、中等強度運動組和對照組,最后發(fā)現(xiàn),每周進行兩次高強度運動的老人,身體更健康,死亡率最低。
這些都是生命在于運動的佐證,從這個角度上講,運動使人長壽要比靜止使人長壽的說法更站得住腳。運動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jīng)絡、增強心肺功能、釋放壓力、改善睡眠、促進身體康復等好處。
62歲的李阿姨,就有堅持運動的習慣,每天晚上都和伙伴們一起跳廣場舞,一跳就是兩小時,而且動作幅度也有一定的難度。她覺得這樣運動才有效果,只是每天散散步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幾個月過后,她卻住院了,原因是骨質疏松,而這就跟她過度運動有關。
68歲的卜大爺,有三高,他每天都堅持運動,想著能把血壓血糖血脂降下去,每天都走兩萬步,最后的結果卻是:三高并沒有因為他每天暴走而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膝蓋卻嚴重磨損了。
所以,由此可見,運動的“度”是分水嶺,雖然運動有益健康,但如果過度運動,反而容易傷身,影響壽命。研究發(fā)現(xiàn),過度運動會損傷人體內(nèi)的線粒體功能,還會對腎臟和心腦血管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
對于60歲后的老人來說,其實并不難選擇,不是非得在運動和靜養(yǎng)中選擇一個,動和靜并不矛盾,個人的建議是:動靜結合才是更好的,動在身體上,靜在心理上。
老年人運動,應當遵循“安全第一,量力而行”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注意下面幾點:
老年人靜養(yǎng),并不是說完全不動,每天都躺在床上,只是說相比之下,靜態(tài)運動消耗的能量比較少。建議老人在靜養(yǎng)方面,多注意養(yǎng)心,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不要總是讓自己情緒過于激動。當然了,對于身患疾病需要臥床靜養(yǎng)的情況,那就得另說了。
關于60歲后的老人應該選擇堅持運動還是靜養(yǎng)的問題,要因人而異,根據(jù)老人的實際身體情況來具體分析,絕對的運動和絕對的靜養(yǎng)都不好。對于多數(shù)老人來說,適度運動比較合適,不適合過多運動,一定要把握好度,另外也建議大家要注重養(yǎng)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