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常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太懶,脫下來的衣服、玩過的玩具到處亂扔,用的時候卻找不到?,F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化解? 看看整理達人的絕招!
作者:Jane
先看看如下的場景您是否也在經歷?
她一歲多時,你和她玩捉迷藏,她總是喜歡藏在同一個地方,你找不到她時,她會著急地大喊:“我在這兒”!
她兩歲時,用小手指著你的雙腳,異常嚴肅地警告你:“媽媽,把鞋穿好”,她不能忍受你沒系好鞋帶。
她三歲時,你只是掀起了她的被子的一角,她的表情驟變,繼而哭喊:“別動我的被子……”
這些都是寶寶秩序敏感期的表征,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這樣寫道:“兒童對秩序的熱愛不同于成人對秩序的熱愛。在某個年齡階段,它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需要。對兒童來說,雜亂無序是一種痛苦。它被看作是兒童心靈深處的一種傷害?!瓕嶋H上,對兒童來說,這是一個生與死的問題?!?/p>
如何呵護孩子的敏感性,幫助他們在秩序敏感期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下5招至關重要:
第一招:呵護興趣之源。
一歲多的寶寶會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翻包,翻抽屜,家里常常是一團糟,下圖是我家寶寶一歲多時翻抽屜的戰(zhàn)果。
建議家長:
1) 將可能造成傷害的物品放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比如:金屬工具、硬幣等。
2) 確保安全后,放手讓他翻。
3) 待他翻完后,帶著他把翻出來的東西“送回家”,多次練習可以幫助寶寶養(yǎng)成收納的習慣。
孩子通過亂翻來探索外部的環(huán)境,這是他的興趣之源,如果強行制止或者干涉,則可能阻礙孩子探索的腳步,為他以后的“懶”埋下種子。
第二招:具體的贊美。
我的女兒天天兩歲半左右時“默默無聞”得整理了一次鞋架。
看到被她整理得整整齊齊的鞋子,我夸獎她:“太棒啦!第一,每雙鞋左右配對完全正確。第二,把小鞋巧妙地穿插在了大鞋之間的空隙里,這個辦法很妙!第三,在爸媽沒有要求的前提下整理鞋子,主動性很贊?!?/p>
我注意到,從那以后,她把鞋子整理得越來越好。此外,她還會主動整理她的小書柜、整理箱,甚至學著我的樣子鋪床、疊被子。
具體的贊美,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關注和認可,賦予他成就感;引導孩子強化優(yōu)勢,幫助他從最初漫無目的地探索轉變?yōu)閷W⒂谒信d趣的事情;也會為孩子克服困難和應對挑戰(zhàn)提供強勁動力。
想想我們聽到贊美時的感受吧,當我們做了可口的飯菜,講了一節(jié)受歡迎的課,拿下了一個訂單,完成了一個項目……他人發(fā)自內心的具體的贊美會讓我們甘之如飴,信心滿滿。誰還會糾結于曾經的煙熏火燎、伏案苦讀、軟磨硬泡和風雨兼程?
第三招:建議而非批評!
天天快三歲時,把一整理箱的衣服都放在大浴盆里“洗”了。
可以想象她這次“洗”衣帶給我的額外工作量。我首先謝謝她替我著想,然后告訴她哪些衣服需要洗,哪些不需要。哪些她可以洗,哪些她暫時還搞不定。她點頭表示接受。
當然,我洗衣服時,依然會鼓勵她洗洗小襪子、小毛巾,然后借幫她晾曬的機會再洗一次。
在寶寶最初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嘗試的結果都不盡如我們所愿。吃飯時粘得滿身都是飯粒,打翻了盤子摔碎了碗;畫畫時顏料染了衣服;練習寫字時無論你怎么教,他總是把數字8寫成∞……在成人世界里,我們習慣了期待“成功”和“完美”之類的正向結果,對“失敗”和“錯誤”有種天生的抵觸和抗拒。其實,最初的“錯誤”和“失敗”的背后都潛藏著巨大的成長空間,這恰是家長幫助寶寶認識錯誤,從中汲取知識、教訓和成長空間、并借此引導他們如何正確處理問題的好機會。
我們對待錯誤的理念會浸潤孩子的內心,影響他們應對錯誤的態(tài)度和做法。
記得表嫂曾經抱怨,每一次她發(fā)現小外甥作業(yè)中的錯誤時,除非她指出來,孩子絕對不會主動承認自己已經發(fā)現的錯誤。我問她是不是以前發(fā)現錯誤就會訓斥孩子,她笑著默認。我說,孩子明知道承認了一定會挨訓,不承認說不定就混過去了,我要是孩子,我也不愿意承認錯誤。嫂子大笑,發(fā)現原來問題的根源不在孩子。
再比如,同樣是考試不理想,有的孩子抱怨自己運氣不佳,垂頭喪氣;有的則慶幸自己在大考之前發(fā)現了知識漏洞,對錯題視若珍寶。
第四招:興趣保持!
“媽媽,整理箱太亂了,你幫我整理吧。”
“好啊,我正想分享給你一個好辦法呢,你看著啊,看媽媽如何變魔術!”
我所謂的魔術是新學的疊褲子的做法,即先將兩條褲腿重疊,再從褲腿卷到褲腰,一條褲子瞬間變身“蛋卷”。不僅好玩,而且節(jié)省空間。
孩子果然被我的新方法吸引了,爭著要自己做,本來不愿意干的事兒倒成了搶手活兒!
孩子和成人一樣,在探索、學習過程中,也會有惰性,作為家長,我們不妨靈活處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好,正向引導也罷,但我們必須銘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鼓勵他們保持興趣的同時,基于自己的生活實踐,給孩子必要的引導和支持,幫助他們邁上更高的臺階。
第五招:良好的家庭氛圍。
我的老家在黃土高原,印象中自九七年以后,沙塵暴就頻頻光顧,氣勢不輸霧霾??v使外面沙塵滿天飛,只要回到家,目光所及之處永遠都是那么整潔透亮,很舒心。
我媽媽沒有讀過蒙臺梭利,受到的學校教育有限,但是她不斷地從生活中學習,并將習得的結果應用于實踐,媽媽的努力妝點了我們的童年,讓我們徜徉其中,在一點一滴中感知生活的美!
而今,我們都已長大,想想父母和環(huán)境刻在我們骨子里的那些印記,就會瞬間明白,此刻我們的言行和我們所營造的環(huán)境,正在怎樣地雕刻著孩子的未來?
邀您:
一起整理,讓透亮的家秒殺霧霾!
一起努力,做個走心的爸爸媽媽!
一起學習,讓追求成長成為我們的個性!
(作者簡介:Jane,南開大學商學院MBA,酷愛朗誦和主持,頭條號簽約作者,最溫暖的成就是被曾經一起玩過的2~5歲的寶寶們喜歡并深深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