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造影 ,是在常規(guī)超聲檢查的基礎上,通過靜脈注射超聲造影劑來增強人體的血流散射信號,實時動態(tài)地觀察組織的微血管灌注信息,以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并對病變的良惡性進行鑒別,評價器官功能狀態(tài)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頸動脈是人體通向頭面部的主要動脈,隨著機體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動脈內可形成動脈硬化斑塊,造成頸動脈狹窄。這些斑塊不斷增大,可出現(xiàn)鈣化、出血、壞死、脫落,其結果就會導致頸動脈閉塞及腦部血管栓塞。在我們的臨床實踐中有不少病人頸動脈彩超檢查發(fā)現(xiàn)頸動脈嚴重狹窄,正處于腦卒中高發(fā)期,但由于患者對治療頸動脈狹窄與腦卒中的利害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未能及時處理,結果發(fā)生了同側腦卒中,半身癱瘓。
什么是頸動脈斑塊?
斑塊的全名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指動脈血管壁內層鑲嵌的一些黃白色的、質地好像冷卻后的粥狀的小塊狀東西。許多危險因素共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比如“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增高,高血壓,吸煙,高鹽等。長在頸動脈內膜的斑塊就叫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是一個向大腦供血的主要通道。斑塊的出現(xiàn),會使血管變窄,阻礙大腦正常供血,形成缺血性腦血管病,俗稱“腦血栓”。頸動脈斑塊好發(fā)于頸總動脈分叉處,目前認為與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其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機制可能為:斑塊增大致頸動脈管徑狹窄引起顱內低灌注及斑塊脫落形成栓子,導致顱內動脈栓塞。臨床上,通過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及斑塊的形態(tài)學測定,來對頸動脈斑塊進行評價,判斷其危害性。
哪些情況下需要做頸動脈超聲造影?
經常規(guī)超聲檢測出頸動脈斑塊,在需要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精確顯示時,如手術計劃的制定時,確定有無潰瘍和測量狹窄的程度;尋找血管病變的其他原因,如血管炎和動脈瘤;觀察已有的側支循環(huán)或可能形成側支循環(huán)的路徑。
哪些斑塊屬于易損斑塊?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軟”“硬”之分,我們常把不穩(wěn)定斑塊比作“不定時炸彈”,他們隨時可能破裂,形成血栓,后果嚴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典型易損斑塊特點:1)大的脂質核;2)表面為薄的纖維帽;3)大量巨噬細胞浸潤的炎癥反應;4)平滑肌細胞少 。
何謂超聲造影?
超聲造影 ,是在常規(guī)超聲檢查的基礎上,通過靜脈注射超聲造影劑(ui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來增強人體的血流散射信號,實時動態(tài)地觀察組織的微血管灌注信息,以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并對病變的良惡性進行鑒別,評價器官功能狀態(tài)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與其他檢查相比,血管超聲造影能實時動態(tài)灌注顯像,避免時間取樣誤差和呼吸影響。空間分辨率高,可探測到更多病灶。提高微小病灶的顯示率,最小病灶只為0.3cm。操作簡便,可重復性好。純血池造影,可顯示組織微循環(huán)灌注信息,是目前能夠實時顯示組織微循環(huán)血流的最佳、最靈敏的影像學技術。造影劑使用劑量小,無須皮試,無X線輻射和肝腎毒性,安全可靠。
頸動脈超聲造影可以提高頸動脈斑塊的顯示率,判斷動脈狹窄程度,顯示斑塊類新生血管,彌補彩色多普勒不足,為頸動脈疾病的診斷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無創(chuàng)的檢查方法。能實時觀察頸動脈斑塊內的微循環(huán)情況,無創(chuàng)性評價頸動脈斑塊的穩(wěn)定性。能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做出評價,還能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顯影程度與急性腦血管疾病關系。能檢出動脈粥樣硬化早期血管內-中膜增厚程度及早期小斑塊,以及對血管內膜增厚程度和內皮功能障礙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王文文(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
【文字整理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