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羅素與
L.維特根斯坦在1913~1914年間討論的結果,羅素自稱其思想主要來自維特根斯坦。他認為,哲學分析的最后結果是不可分析的原子,即他所謂的“殊相”(諸如很小的色塊、聲音和瞬間等事物)以及謂詞或關系等。這里的原子并非物理學意義上的,而是邏輯分析上的,因此,被稱作“邏輯原子”。他確信這個世界可以被分析為許多分散獨立的、具有關系等等的事物,而一切試圖反對這個論點的論證都是不合理的。全部八個演講的題目分別是:事實和命題,殊相、謂詞和關系,原子命題和分子命題,具有一個以上動詞的命題和事實;信念等等,一般命題和存在,摹狀詞和不完全符號,類型理論和符號學說類,形而上學補論:何物存在。在這里,羅素系統(tǒng)論述了他之前提出的摹狀詞理論和類型論,并對形而上學問題給予了邏輯上的解決方案。中文版收入他的《邏輯與知識》,由苑莉均翻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出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