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差后,從腰已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395)
[牡蠣澤瀉散]方
牡蠣熬,澤瀉、栝蔞根、蜀漆洗去腥,葶藶熬, 商陸根熬,海藻洗去咸,已上各等分。
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日三服。
【成無己】大病差后,脾胃氣虛,不能制約腎水,水溢下焦,腰以下為腫也。《金匱要略》曰: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與牡蠣澤瀉散,利小便而散水也。
【尤在涇】大病新瘥而腰以下腫滿者,此必病中飲水過多,熱邪雖解,水氣不行,浸漬于下而肌肉腫滿也。是當以急逐水邪為法,牡蠣澤瀉散咸降之力居多,飲服方寸匕。不用湯藥者,急藥緩用,且不使助水氣也。若驟用補脾之法,恐脾氣轉(zhuǎn)滯而水氣轉(zhuǎn)盛,寧不泛濫為患耶?
【成無己】咸味涌泄,牡蠣、澤瀉、海藻之咸以泄水氣?!秲?nèi)經(jīng)》曰:濕淫于內(nèi),平以苦,佐以酸辛,以苦泄之。蜀漆、葶藶、栝蔞、商陸之酸辛與苦以導腫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