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00強的高管,去年因種種原因辭職。跟我聊起工作的壓力,感慨地說:“我有整年時間好像一本書都沒有讀,白天忙,晚上跟美國總部開會。感覺自己正在被悄悄地榨干。”
閑在家里的幾個月,這老兄瘋狂地讀書,就像餓了很長時間的孩子突然得到10個巨無霸漢堡。自己讀,還深沉地給朋友發(fā)短信,說什么什么書,值得一讀,引人思考。大家回信說,你先自個兒思考著吧,我們這兒忙著呢。
于是我發(fā)起了一個運動,叫每航一讀,就是每次坐飛機,都強迫自己讀完一本書?,F(xiàn)在很多上班族都經(jīng)常出差,無數(shù)的航空公司金卡會員,要是把乘飛機的時間都用來讀書,是可觀的一筆財富。
我有一個上班族朋友,看她瘋狂地組織各種品牌營銷活動,天天加班,可是人家出了一本書又一本書,我說你哪里來的時間?她說,我家是公交車起點站,每次上車都能有座位,上班單程一個小時,基本能寫成一篇短文,用筆在紙上劃拉完,然后到打印社打出來,積少成多,專欄啊書啊就這么出來了。
在公交車上寫作是功夫,在飛機上讀書應(yīng)該不需要專術(shù)。我已經(jīng)試了一段時間,收獲頗豐。
你會說,平均一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能讀完一本書?我想說兩個問題,首先你的旅行時間不僅僅在飛機上,也包括候機時間,特別是現(xiàn)在“航空管制,我們將推遲起飛兩個小時”的現(xiàn)象愈加普遍,旅行耗費你的時間越多,可用來讀書的時間也越多。
還有一個問題是,你還真的一頁一頁,一個字一個字把一本書讀完?有那個必要嗎?有情節(jié)連續(xù)性的小說除外,那些社會科學(xué)、歷史、星座、健康,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把失去的愛情再找回來這些書,你取其精華就可以了。我的體會是,現(xiàn)在市面上的書,平均每本書真正有價值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你把一本書十分之一的內(nèi)容真正消化體會,也是不小的收獲。
在我小的時候,書很少,好書出來,全國人民都讀一本書?,F(xiàn)在書多了,太多太濫了。選擇書的標(biāo)準(zhǔn)很多,媒體上的書評固然是很好的參考,朋友間的推薦更有價值。
在這個網(wǎng)絡(luò)的推特的微博的時代,浮躁之風(fēng)日長,人們在網(wǎng)上聊天、交友,那么多的人訴說找不到真正的朋友和愛情,那么,試一試讀書吧。這是一個“閱讀型社交”或者“社交型閱讀”的時代,好書是最好的紐帶、橋梁、媒人,把相隔遙遠的人們緊緊地聯(lián)系起來。
我們八十年代上學(xué)的時候,談朋友談戀愛時髦而有效的做法是借書。錢鐘書先生也說過,借了書就要還,機會就這么創(chuàng)造出來了。現(xiàn)在還可以借書,要是不方便,可以在網(wǎng)上談書。談著談著,心就慢慢貼近了。
當(dāng)然讀書并不是僅僅為了談戀愛。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F(xiàn)在我們都喜歡旅游,旅游的局限性在于,你的經(jīng)歷無法重復(fù),一個地方去的次數(shù)越多,印象就越模糊、越程式化。閱讀則不同,每一次打開讀過的好書,通向?qū)毑氐穆飞暇陀行碌囊坏篱T打開,讓你充滿新的驚喜。喜歡藏書的人,真正幸福的不是把書藏著跟人顯擺,而是可以一次一次地打開那些密室,窺探只有屬于你自己的心靈寶藏。
還有一個好的習(xí)慣就是在書上做筆記,寫感受。書不貴,二三十元一本,劃拉亂了也不可惜。將來你成了名人,書的批注都值錢啊。
不久前同事在我家聚會,大家一反常態(tài)不玩三國殺了,而是圍著我的書柜找書看。我的書不多,但有不少是朋友寫的,我就得意地介紹這個朋友是做什么什么的,他的書怎么怎么好。大家邊翻書邊聊,臨走每人都拿走幾本說回去看。
第二天我想起來,有個女同事拿走了我買的一本英文書,書名好像叫“Men,Women and Sex”,里面有不少我的批注。這下壞了,那些很私密的東西會不會暴露啊。書到現(xiàn)在還沒有還,我緊張的情緒也就一天都沒有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