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打家長成家庭暴力新趨勢 家長自找? |
![]() | ||
近期,十幾歲的少年打罵甚至殺死父母的報道屢見報端,有研究稱子女打家長已成家庭暴力新趨勢。這種狀況讓一向以孝道教育為傳統的中國父母們不禁思考,究竟是孩子們出了問題,還是現在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江蘇]15歲少年弒母竟說“不后悔” 金壇一名15歲少年,他為了所謂的“個人自由”,用榔頭猛砸熟睡中的母親。當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向他了解情況時,他竟說:“殺了媽媽后,我只感到自己一下子變得輕松了,再也沒有人干涉我的自由了。” 犯罪嫌疑人叫李超(化名),金壇市某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剛剛過完15歲的生日。據李超交代,他因為政治作業(yè)沒做好,老師讓他通知家長在5月的某一天到學校來。想起上個月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媽媽將身高1米75的他打得渾身青紫。他感到,只有沒有這個兇狠的媽媽,他才能徹底自由。于是,他從樓下拿了一把榔頭輕輕地上了樓,媽媽正在熟睡,他走到床前,舉起榔頭,對著媽媽的頭狠狠地砸了下去,一下、兩下……床上的媽媽早已沒有了聲息,李超又拿起枕頭捂在媽媽頭上幾分鐘。〈〈〈 [包頭]一14歲少女殺死奶奶被判12年 今年6月15日17時,張某因為瑣事與奶奶發(fā)生爭吵負氣離家,隨即產生殺死奶奶的念頭。晚8時,張某回到家中,告訴奶奶晚上要領兩個男孩回家住宿,奶奶不同意,二人再次發(fā)生爭吵。爭吵過程中,張某上前將奶奶按倒在炕上,用左手掐住奶奶的頸部,右手拉過一床褥子捂住奶奶的口鼻,直至奶奶窒息死亡。之后,張某將奶奶的尸體移至院內西側涼房里的椅子上,并將涼房門鎖住,隨后外出找到兩個男孩兒回家住宿。次日9時,張某被警方抓獲。〈〈〈
天津安康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理門診的案例 案例一 小明(化名),男,15歲 用拳頭讓媽媽閉嘴 “我是在爸爸媽媽拳腳下長大的。小時候淘氣,媽媽竟然在大街上打我,當時的情景我到現在都記得。她從不考慮我的自尊,經常當著別人的面打我。我上小學6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她打我,我順手擋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驚,還后退了。”15歲的男孩小明說,“從那兒以后我發(fā)現有能力反抗了,他們再來打我我就打他們。我讓他們給我買什么他們就得給我買,不買我就打他們。媽媽再對我嘮叨,我就讓她‘閉嘴’,她果然挺害怕地閉了嘴。” 案例二 小高(化名),男,15歲 媽媽被打得不敢回家 蔡女士15歲的兒子沉迷于上網打游戲,學習興趣不高。他平時寄宿在學校,周六周日一回家,就發(fā)脾氣要錢,然后讓媽媽滾出去。最近一個周末,他回來要錢,媽媽沒答應,他竟掄著拖把追著打媽媽。現在蔡女士只能睡在親戚家,不敢回家。 案例三 小麗(化名),女,13歲 連抽外婆幾個耳光
◆親情調查:“你會主動為父母揉肩或捶背嗎”?60%以上大一新生答“否” ◆父親阻止女兒上網被女兒朋友尖刀扎傷 女兒竟不露面 王先生是長春市綠園區(qū)城西鎮(zhèn)人,15歲的女兒小麗(化名)不久前結識了齊某。“那小子總來找她出去上網,有時候三更半夜還打電話讓她出去。”王先生和妻子為此沒少說女兒,但沒有起作用,王先生也因此打過齊某。10月16日晚上,王先生和妻子發(fā)現女兒不在家,還拿走200元錢。夫妻倆開著“摩的”在鎮(zhèn)里的網吧找女兒。21時許,在一家網吧,他們發(fā)現了女兒正和齊某一起上網。王先生揪起女兒就往外走,齊某沖了過來,掏出一把十余厘米的刀,刺中了王先生的胸部。 ◆上海父母“控訴”兒子:為何不知感恩?
◆單親家庭問題多 殺奶奶少女 據了解,張某是包頭市的一名初三學生,今年5月輟學在家。因為父母離異,當時7歲的張某就跟隨奶奶一起生活。輟學后,網吧、臺球廳、旱冰場等游樂場所便成為張某經常光顧的樂園。由于缺少關愛和教育,張某還習染了不少社會上的壞風氣。有關法律人士指出,這一奇案的發(fā)生再次警醒人們,現階段對于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子女教育和性格培養(yǎng)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軾母少年 據了解,李超的家庭是一個單親家庭,父母還在李超不懂事時就離異了。母親由于要承擔生活的重擔,平時放松了對李超的教育,在生活條件好轉的情況下,又迷戀上打麻將、唱卡拉OK,一聽說小孩成績不好,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往往是簡單粗暴的打罵。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打罵孩子招致孩子打罵 “在門診看到滿臉傷痕、痛哭流涕的父母談起自己孩子的時候,我們醫(yī)生也跟著難過,他們的內心有多痛苦我們可以理解,但還是得告訴他們,他們對孩子教育方式的不當正是引發(fā)這種新型家庭暴力的根源之一。”安康醫(yī)院的曹金發(fā)大夫告訴記者。曹大夫認為,有的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殊不知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慢慢長大的孩子就很可能模仿家長,反過來施暴于家長。有的家長對孩子管得過嚴,孩子長期壓抑,情緒沒有出口,積攢到一定程度就以暴力的形式爆發(fā)出來。〈〈〈 ◆對子女期望過高或過度溺愛要不得
有的家長過于溺愛孩子,為了讓孩子成才不惜一切代價,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除了學習,與人交往、自立能力等其他各方面均不如別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可能出現心理問題。有的孩子認為自己的“無能”及所有的缺點都是父母造成的,于是就仇恨父母,進而對父母拳腳相加。〈〈〈 ◆只重考分不重情感道德教育培養(yǎng)出“單面人” 上海格致中學副校長費秀壯說:我們的傳統教育一直存在某種偏差。學校把教育的重心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考分上,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結果培養(yǎng)出“品”、“學”并不兼優(yōu)的“跛腳學生”。道德、倫理教育在中小學處于邊緣化的地位,許多人成為頭腦發(fā)達、道德平庸的“單面人”。〈〈〈
及時求助,不要讓面子成為阻礙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