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原理
太極為無極所生,先天一氣。老子有一氣化三清,羲皇一本散萬殊,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彌,六彌生七宿,七宿生八卦,八卦生九宮,九宮至十圓。十又生陽,陰即合,陰陽合成十二周天。因此太極化和萬物,生生息息周而復(fù)始。變化無常之陰陽理數(shù),永恒于真空自然母體之中。太極為無極所化,無極真空純至靜,內(nèi)在蘊藏著有機之動。真空有看不到摸不著的妙有,叫做藏性。佛說真空非空;老子說真空妙有;儒說無聲無嗅不睹不聞之理天,有隱有顯。總而言之,告之人們:真空理源,是產(chǎn)生自然萬物的基礎(chǔ)、源泉、圣地。既不是空,也不是無。空無是對母體本源的論理。用物質(zhì)做比喻:一張紙如把它點燃,有火、煙、光、味,這些都是那張紙內(nèi)在的藏性。再如,一粒米內(nèi)有看見的蟲,米是死的,蟲是活的,死物為什么能生活物呢?米的香味是氣體,米的香味化成蟲后,米香也就不存在了。萬物都有靈氣。轉(zhuǎn)化而生出來的昆蟲,爬蟲又都有靈感。物質(zhì)受地點,空間的不同氣的影響也能轉(zhuǎn)化為他物。因為氣屬于變化,物屬于交易,所以大自然三種體系:一是真空不易,即不變化永恒之意;二是變易,即變化無常的陰陽五行之氣;三是交易,即交配而生的動物及物質(zhì)。這不易、變易和交易,簡而言之即是空、氣、物三種。黃帝將其分為四種,其實還是三種。多分出一種來是為了更易于理解。無極真空——黃帝稱之為太易。太易產(chǎn)生氣,稱之為太初,即渾元一氣,也即太極。太初產(chǎn)生之太始,即有形有質(zhì)之兩儀,即天地。太素即天地交泰所產(chǎn)生的有素質(zhì)的萬物,包括人與動物。一太易;二太初;三太始;四太素。也即真空;渾元太極;有形有質(zhì)之天地;有素有質(zhì)的天地中之萬物。所以,太極源于無極,是為先天氣。氣的生命有數(shù)所以叫陰陽五行變易之氣。因為它不是永恒不滅的,它是真空所生。有生就有滅,有始就有終。無生才無滅,無始才無終。這是自然規(guī)律的定律。太極終了,真空還生太極。真空所生的萬物,是生滅變化的永恒存在著的。因太極本身就蘊藏萬物,所以為渾元氣體,包羅萬象。伏羲畫卦,一畫開天始,萬物始生成。故太極是產(chǎn)生萬物之源。
三.太極與人的關(guān)系
人的心靈,就是真空所化之靈氣,稱為心靈。人的陰陽五行之氣,是心靈所化。人的呼吸調(diào)息之氣,是五行之氣所化,人的身軀,五臟,六腑,是陰陽五行之氣化合而成。身軀源于父母,心靈源于真空。人身也是三種體系:一真空,二氣質(zhì),三物質(zhì)。人類原始祖的軀體為天地交泰而生,天地為人類的直系父母。原始祖是天地所生,為兩界生人,自然進化,人生人,由此而傳宗接代。真空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萬物。人的心靈是真空化生,因此心是小真空,氣是小太極,軀體是小天地。這三個體系合在一起就是人的小自然,小宇宙,小天地。人是萬靈之長。心靈與真空同體,為小真空。人的陰陽五行之氣與太極同源,為小太極。人的身體與天地同體,為小天地。人不能獨立存在與生存。心靈與真空;呼吸調(diào)息與太極;人體與天地都息息相通,人與自然為一整體。因此人有通向自然之功能。人是自然生,天地長。人與自然,就象毫毛與人體。一根毫毛不要稱王稱霸,人的一切功能之能源是自然所賦。人是一小真空;小太極;小天地。天地如樹,人如果實,一果能種若干樹。真空之能人有之;太極之能人有之;天地之能人有之。天有日月,人有二目;天有三百六十度,人有三百六十骨節(jié);天有八萬四千星宿,人有八萬四千汗毛孔竅;天有日月星,地有水火風(fēng),人有精氣神,天有天干地支,人有周天經(jīng)絡(luò),天有雨電風(fēng)雷,人有聲息血液流遍全身??傊?,人之小宇宙與大宇宙同源,所以人與太極同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