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育化天、地、人之后,天命伏羲立世,述自然至極真理,宣自然至上之德。伏羲第一位拿起筆來,繪制自然育化天地人萬類萬物的演化規(guī)律:一畫開天顯無極○。無極是不生不滅,無形無相,無始無終,無大無小的大自然真空,是不易之氣?!鸹粴馍珮O 。
太極是無極真空至純至靜化生先天混元一氣,是分陰陽、判天地、一元周而復始的變易之氣。太極一動分兩儀 ,即混元一氣靜到極點清濁陰陽分,重濁者屬陰、成塵凝聚為大地;輕清者屬陽、成氣上升為青天。陰陽分天地成,天地交泰育皇極 。天之陰氣下降,地之陽氣上升,即是天地交泰,陰陽五行之氣顛倒化人倫、生動物、育萬物,它有形象、有質變,屬交易之氣。如日、月、星、火、水、風、山川海河、人類、動植物等等統(tǒng)屬暫存體、幻化身。
總之,大自然真空育化萬物萬類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無極生太極,太極化兩儀,兩儀立叁才,叁才定四相,四相分五行,五行通六彌,六彌分七宿,七宿分八卦,八卦定九宮,九宮滿十又歸圓。一本散于萬殊,萬殊仍歸于一本。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伏羲對大自然一元復始的演化規(guī)律了然貫通,《易經》用高度概括的符號和名稱(無極、太極、兩儀、皇極)來教化后人明白大自然的演化規(guī)律,遵從規(guī)律辦事,奠定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根基。承伏羲之后,炎帝黃帝發(fā)明叁分吃藥、七分養(yǎng)神的養(yǎng)生之道,《黃帝內經》即是教導我們養(yǎng)天賦精神,通自然萬化的法典。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有道明君引導萬民正心修身養(yǎng)神安天下。老子、孔子、釋迦、叁教圣人繼往開來續(xù)心傳。道感應,儒忠恕,佛慈悲,六字都不離心。道叁清五行,儒叁綱五常,佛叁皈五戒,說法雖不同,歸宗同是一個養(yǎng)神功,即是人人自身本有之叁寶精、氣、神、五官、五臟、五氣都在心性中。'性'、'命'兩字都依此叁、五之理數(shù)定八筆。
老子說大道無形,育地生天;孔子說理天真空純至靜,真空非空生有形;釋迦說天地日、月、河海湖沼、一草一木都在人人自我如來性海之中。這些與伏羲所說的無極生太極都是同一理。因為中華始祖、有道明君、叁教圣人都同對大自然演化的規(guī)律通達明了,他們在不同時期針對人類不同的思想覺悟,用不同的語言共同述說這一真理。
無極無所不極,無所不用其極。無極是萬圣真宗,萬理真源,萬象盡包羅。太極是先于天地的混元一氣,簡稱一元化,一元復始。天地萬物生生息息,永無了期,因而太極是天地萬物萬類之根,無極則是太極之源。太極是無極育化萬類萬象、即一本散于萬殊的一個必經過程,也是萬類萬象復歸無極真源的必由之路,即所謂一本散于萬殊,萬殊歸于一本。這樣理解就不會被名相和文字所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