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中醫(yī)稱糖尿病為消渴癥,分為上消、中消、下消。煩渴多飲、口干舌燥、舌邊尖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尿量頻多,為肺熱津傷所致,屬上消;多食善饑、形體消痩、口渴、尿多、大便干燥、苔黃,為胃熱熾盛所致,屬中消;尿頻尿多、渾濁如膏脂或味甜,頭暈耳鳴,口干唇燥,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腰膝酸軟,乏力,為腎陰虧虛所致,屬下消。
按摩療法
點揉太溪穴
〔操作方法〕按摩者用手握住被按摩者踝部,用拇指點壓太溪穴約1分鐘,然后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主治〕按摩太溪穴在補腎陰的同時也能補肺陰,可改善糖尿病所致的并發(fā)癥,如高血壓、失眠、月經(jīng)不調(diào)、遺精、陽痿、小便頻數(shù)等。
按揉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取坐位,用雙手拇指按于兩側(cè)足三里穴,其余四指附于小腿后側(cè),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
〔功效主治〕經(jīng)常按摩可改善糖尿病所致的腹瀉、食欲不振、貧血、低血壓等癥。
按揉商丘穴
〔操作方法〕取坐位,拇指按于商丘穴(其余四指附于足背卜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主治〕對糖尿病所致的感染十分有效。
按揉豐隆穴
〔操作方法〕取坐位,用雙手拇指指腹按揉兩側(cè)豐隆穴2分鐘,以酸脹感為度。
〔功效主治〕本穴為胃經(jīng)的重要穴位,經(jīng)常按摩可促進脂質(zhì)和糖分代謝,對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按摩足部反射區(qū)
〔操作方法〕依次食指扣拳法頂壓胰腺、胃、垂體、腎、腎上腺、腹腔神經(jīng)叢反射區(qū)各50次,頂壓力度以患者稍覺疼痛為最佳。隔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20?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