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yīng)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提出了這樣的追問:“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使我覺得幸福??墒俏乙彩莻€需要極大的內(nèi)在空間的個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沒有它空曠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
“母親”與“個人”究竟怎樣才能達到平衡?
1
有沒有被陳可辛導(dǎo)演的短片《三分鐘》感動哭了……
媽媽是一位列車員,兒子已經(jīng)好幾年沒跟媽媽一起過年了。
今天,他終于有機會在??空九_見媽媽,雖然只有三分鐘。
車停穩(wěn)了,她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即奔向兒子,而是維護秩序,招呼乘客安全下車。
在孩子的視角:熙熙攘攘的人流,努力鉆過去。
當他終于到達媽媽身邊,這個時候,時間只剩下2分鐘。
列車長在催促她,她匆匆抱緊一下孩子,趕緊上車。
媽媽和孩子隔窗相望,揮手致意,車緩緩啟動,就此告別。
窗外,是因為團聚而面生喜悅的眾生相。整個車站,因為“團聚”而充滿溫暖。
看著短片中那個流著淚遠去的列車員媽媽,大概每一位母親都能深深地體會到她的內(nèi)疚和無奈吧。
誰不想時時刻刻陪在孩子的身邊,白天帶他去游樂場玩耍,夜晚給他講睡前故事。
在孩子開心的時候、難過的時候、害怕的時候、孤獨的時候,都能陪在他的身邊,看著他一點點長大?
可是,生活在繼續(xù),正如姜文所說,
中年的我們上有老,下有小,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地周旋。
2
這些年,我聽過的最勵志的謊言就是:你可以兼顧事業(yè)和家庭。
搞得好像事業(yè)和家庭不雙豐收,就是你努力不夠能力不行似的,特別是對于女人而言。
美國普林斯頓的女院長安妮-瑪麗·斯勞特的《為什么我們不能擁有一切》。安妮以前也認為事業(yè)和家庭是可以達到平衡的。
但是,當她接受了希拉里給她的offer——美國國務(wù)院政策規(guī)劃司司長,不得不在周一到周五離開家庭去華盛頓工作后,她遇上了麻煩: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少得可憐,而大兒子又進入了青春期叛逆。于是,在完成一個任期后,她中止了繼續(xù)在政壇發(fā)展,選擇回到學(xué)校回到家里。
她的結(jié)論是,事實上我們無法兼顧事業(yè)和家庭。我們無法擁有一切。
她原先一直認為她可以做到,只是因為她幸運:在大學(xué)工作,有彈性時間,又有個同樣在大學(xué)任教,愿意無條件付出照顧孩子的丈夫。
在事業(yè)和家庭之間玩著危險的平衡游戲的女人,就像用手拋球雜耍的小丑,一旦出現(xiàn)意外,生活沒有按照自己計劃進行(其實這是個大概率事件),比如老人生病,孩子學(xué)習或成長出問題,和丈夫感情有了裂痕,或者是去外地工作,就會馬上到了一個失去平衡的臨界點。
過度地鼓吹可以完美兼顧事業(yè)和家庭,這不是男女平等,也不是婦女解放,這是把女人從一個牢籠,推到一個陷阱。
真相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又有高階事業(yè)又有可愛孩子和穩(wěn)固家庭的女人,往往是犧牲了丈夫的事業(yè),或者壓根就把孩子扔給父母,或者是外表光鮮身心焦慮疲憊。
3
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是天上超凡脫俗的仙女,生了孩子以后,便成為了跌入凡間受到孩子牽絆的母親。?
全心全意地做全職媽媽,我們丟掉的不僅是個人理想,也有可能是我們自己。?
一心一意的追尋自己的夢想,作為母親的我們是無法見證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喜悅與痛苦,亦是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愛與幸福的。?
左手孩子右手理想,作為母親的我們不但可以追尋夢想亦可以陪伴孩子。這無疑是平衡“母親”和“個人”之間的良策。可是這樣的完美的方法不是誰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協(xié)調(diào)得當、承受得住的。?
因此,在面對“母親”和“個人”的問題上,沒有完美的答案,只有取舍。終其一生,我們都要背負這個甜蜜的包袱,負重前行。
4
比如,市場營銷要求的長期方法、戰(zhàn)略思維、優(yōu)劣勢分析,運用于家庭,就是未來需要什么、此時該培養(yǎng)孩子怎樣的品質(zhì)/能力,能夠在未來成就更多!
又比如,媒體行業(yè)對社會人情的洞察,運用于家庭,就是發(fā)現(xiàn)每個人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引導(dǎo)孩子理解他人、勇于突破、發(fā)展共情力。
而且,家庭不僅需要能力,還需要海量的情感澆灌!
情感是家庭安全的基石,可是,被犧牲感環(huán)繞的母親,又怎能給出百分百的安全與愛呢?
所以,當你踏出家門、向外邁一步,回頭一望,會發(fā)現(xiàn)母親的意義、家庭的復(fù)雜,會明白,原來你一直做著世界上最有意義的工作!
拋卻抱怨與辛苦,沒有什么帶來的成就感,能與成為父母相提并論!
家庭中的每個人,不該成為對方的對手,而是隊友。
不該相互競爭,而應(yīng)該通力合作。
均勢,不是我戰(zhàn)勝你,也不是你憐憫我。而是我們站在同樣的高度上,擁有對等的格局、看到一致的目標!
現(xiàn)在,男人得到了一個不抱怨、更努力的妻子;孩子們得到了一個正能量、更樂觀的母親。而你自己呢?不念從前,不畏將來。
5
一個母親,如果想要自己同時教育好孩子又要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這在孩子三歲以前,是很難做得到的。我們所要承受的辛酸與無奈,也是無法言傳的。
孩子的成長,是最需要關(guān)注的。生命需要有一種階段性概念,生育的媽媽可能有5年的時間需要盡心陪伴孩子。
孩子5歲以后,女性可以慢慢把心神轉(zhuǎn)向自我的發(fā)展,謀求人生的社會價值,孩子會在引領(lǐng)下也開始建立社會興趣和廣泛的人際交往,這是一種發(fā)展同步性。
如果女人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分心去做別的事情,那么5年之后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教育他,補償他未曾滿足的情感與依戀,結(jié)果自己被孩子困住,孩子也被自己耽誤,這樣想內(nèi)心就會平和多了。
《平衡的奧妙:反思工作與生活之平衡》一書的作者曾說過
無論多忙,“都要把家庭生活放在首位,” “如果你的個人生活一團糟,你永遠不會在工作中做到最好……你不能將職業(yè)女性的母親角色剝離,也不能剝離母親的職業(yè)女性角色,不妨運用好這兩種角色?!?/strong>
重要的是,不要認為你的生活是零和游戲,也不要認為它是一個必須平衡的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