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其亡,必讓其狂 From 有書 00:00 12:16 文 | 有書云寶兒 · 主播 | 宸聲
《淮南子·原道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擅長游泳的人容易溺水, 擅長騎馬的人容易掉下來,都是因為自恃所長,反而給自己帶來了禍害。人生處在逆境時,最容易高歌猛進;人生處在順境時,最容易得意忘形。戰(zhàn)國時期的秦武王嬴蕩,就是這樣一位奇葩的皇帝。他長得人高馬大,而且還天生神力,父親給他起名為蕩,就是希望他能夠蕩平天下一統(tǒng)中原,事實上嬴蕩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雖然他僅僅在位四年,但是依然南征北戰(zhàn),取得不少戰(zhàn)功。但是還沒等到統(tǒng)一中原,就突然駕崩了,駕崩的理由也是蠻奇葩的。后來就借著伐韓的名義,帶著任鄙、孟賁等一班力士到東周洛陽,說是要看九龍神鼎,其實有據(jù)九鼎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這不就是代表我們秦國的寶鼎嗎?應該把它搬到咸陽才對。“小吏說:“這鼎從來沒人舉起來過,它太重了,大概有一千多斤吧?!?/span>任鄙很有自知之明,就說:“我的力氣只能舉個幾百斤,這鼎太重了,我舉不起來。”但孟賁先生太沒腦子了,直接說:“讓我來試試吧,如果舉不起來,你也不要怪罪?!?/span>結(jié)果如大家所料,孟賁先生用盡全力,才被抬起了半尺,但還沒幾秒鐘,寶鼎重重地砸在地上,他的眼珠都蹦出來了,滿臉是血。秦武王一看,氣得不行,什么鼎,連我們的大力士都舉不起來?說著就要親自舉鼎。任鄙又勸他說:“大王你是一國之君,身體寶貴,不可妄動啊?!?/span>可秦武王對任鄙說:“你自己舉不起來,還不讓我舉,是不是因為嫉妒我?。俊?/span>于是秦武王費盡所有力氣,大喊一聲“起”,真的舉起來了,大家一個勁喊:“大王威武,大秦威武。”秦武王一看自己舉起來了,還不滿足,還要往前走兩步,才能證明自己很厲害。最終,寶鼎重重砸在他的右腳上,內(nèi)臟也嚴重受損,當天夜里一命嗚呼,年僅21歲。秦武王曾說:“得游鞏,洛,生死無憾?!?/span>如果能到周朝的京都洛陽去玩玩,就是死也值了。沒成想一語成讖,真的死在了洛陽。在《史記》中,司馬遷曾說:“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意思是說,一個人或一個國家,憑借高尚的道德做事,可以讓事業(yè)興盛;要是憑借暴力去征服,那么最終會走向滅亡。但凡秦武王謹慎一些,也不至于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局。但秦武王自信天生神力,妄想天下無可匹敵,妄圖舉鼎,而不顧實際,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局面,乃至死亡。眾所周知,曹操殺人如麻,但有一人,當眾擊鼓罵曹,害得曹操臉面盡失,卻依舊沒有殺掉他?
禰衡年少時就有文采和辯才,著有《鸚鵡賦》,《吊張衡文》等作品,但他太過于恃才傲物,看不上任何人,經(jīng)常懟天懟地懟眾人。他唯一能看得上的朋友就是孔融和楊修,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一來就各種懟人,見荀彧長得比他帥,就噴他是個小白臉;見趙融肚子比較大,就噴他是個酒囊飯袋。甚至連最好的朋友都懟,他笑稱孔融是大兒,楊修是小兒,其他的人當兒子都不配。曹操為此氣得半死,決定親自教育一下他,故意讓禰衡在眾目睽睽之下去擊鼓,別人在上面飲酒作樂。禰衡哪能受得了這般侮辱,于是做了個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舉動,他竟然脫得一絲不掛,光不溜秋地敲鼓,眾人紛紛掩面。曹操恨得牙癢癢,真想一刀把這家伙宰了,但又不想落得個殺“賢”的惡名,于是就把禰衡攆到了劉表那。后來劉表越來越受不了禰衡的目中無人,便將其打發(fā)到了黃祖那。
黃祖終于爆發(fā)了,一怒之下,叫人砍死了禰衡。曹操聽到禰衡死在黃祖的刀下后,笑著對眾人說:“這個只會逞口舌之快的呆子,哪用我來親自殺他?”是呀,像禰衡這樣的人,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即便是才高八斗,都不會有大前途的,做人還是要謙虛謹慎一點的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忍受你,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包容你。
殊不知得意忘形便為禍不遠,有因必有果,這樣的人終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不管說話還是做事,都別狂妄自大,別目中無人,別不可一世,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然而扁鵲卻堅決不同意,還說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兩個哥哥醫(yī)術(shù)都比他更高明。國王不解:既然他們的醫(yī)術(shù)更高明,為什么從來沒聽過他們的名聲?
“我二哥總是在那些重大疾病只出現(xiàn)微小癥狀之時,就能加以診斷并及時根治,所以村里人都知道小病找二哥就可以解決;而我大哥更厲害,能夠防病于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斷出這個人可能得什么毛病,然后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時治療,所以只有家人才知道大哥的醫(yī)術(shù),連村里人都不知道;只有我扁鵲,既不能治大病于小恙,又不能防病于未然,等到我妙手回春時,病人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了,所以我的兩個沒有名氣的哥哥才是神醫(yī),而我只是名滿天下的名醫(yī)?!?/span>
當時人把扁鵲當作神醫(yī)來看待,但扁鵲卻是一個很務實和實事求是的人,他沒有因為自己的一點成績而自滿,也從不炫耀自己的本領(lǐng)。反而是很長的時間,都是背著藥袋子,帶著徒弟,在各處行走,為人們治病。甚至為了婦女,兒童,老人專門從頭研習針灸、按摩等技術(shù),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最后他以自己的實踐首創(chuàng)中醫(yī)“四診法(望、聞、問、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診斷體系,被尊稱為醫(yī)祖。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寫了扁鵲傳記。可以說扁鵲還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被寫入正史的醫(yī)生。智者和愚者的區(qū)別就在于:智者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而愚者總是發(fā)現(xiàn)自己很偉大。秦武王和禰衡就屬于那種只看得到自己很偉大,卻看不到自己渺小的人,最后卻死得很慘,而扁鵲即便成為婦孺皆知的醫(yī)生,卻依然謙虛謹慎,名留青史,不無道理。“善游者溺,善騎者墮”這種情況,不管是在古代歷史,還是如今現(xiàn)實生活中,都是頻繁發(fā)生的事情。因為自己的優(yōu)勢無人能敵,便驕傲自滿,粗心大意,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最容易犯的錯。所以,對于自己所擅長的領(lǐng)域,更是應該謙虛謹慎,活到老,學到老。所謂生命不息,精進不止!
這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更是做事的態(tài)度。
莎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人,結(jié)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span>最后想說,一個懂得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還能夠謙虛謹慎的人,必然是個虛懷若谷的人,也必定不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