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說的是“風痹”之證的發(fā)病機理,全在于人體感邪的陰陽所在!這種陰陽所在概括起來有四個部位,即“陰之陰者”、“陽之陽者”、“陽之陰者”、“陰之陽者”。
相關經文還是“少師”的回答:“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輸;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州。故曰病在陽者命日風,病在陰者命曰痹,陰陽俱病命曰風痹?!鄙賻熛瓤傉f人體的陰陽規(guī)律,即人體不僅身體內部有陰陽之分,身體外部同樣也有陰陽之分。在體內,五臟屬陰,六腑屬陽;在體表,筋骨屬陰,皮膚屬陽。根據(jù)這種內外陰陽的關系,再由病候所發(fā)生的部位,醫(yī)者就可以初步選定針刺治療所需的穴位了。
接著少師詳細說明了人體中邪的四大部位:第一是“陰之陰者”,即人體內的五臟屬陰,故如果五臟有病,即所謂的病在陰中之陰;臨證就應當針刺陰經的滎穴和輸穴。第二“陽之陽者”,即外為陽,體表的皮膚亦屬陽,所以如果人體皮膚有病,就是所謂的病在陽中之陽;此時臨證施針就應當針刺陽經的合穴。第三“陽之陰者”,又因為外為陽,而體表的筋骨卻屬于陰,所以如果人體筋骨有病,此即所謂的病在陽中之陰;這時醫(yī)者臨證就應當針刺陰經的經穴了。第四乃“陰之陽者”,即內為陰,而體內的六腑卻屬陽,故如果六腑有病,這就是所謂的病在陰中之陽;此時醫(yī)者臨證施治時就應當針刺陽經的絡穴。
最后少師解釋了“風痹”的概念:說明疾病的證候及其發(fā)病的部位,這些都是可以用陰陽來分類的。比如病邪在體表陽分的疾患叫做“風”;病邪在體表陰分的疾患叫做“痹”;體表的陰分和陽分如果都有病,此即叫做“風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