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把皇帝稱為真龍?zhí)熳?,?500年歷史的太原是因為出了多個皇帝被稱為龍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晉陽叫做“龍城”,他們認為系舟山為“龍角”,龍山、天龍山為“龍尾”,晉陽正當蟠龍的中心,故常有“真龍?zhí)熳印钡某霈F(xiàn):北齊的高歡、唐代的李淵、后唐的李存勖、后晉的石敬瑭、后漢的劉知遠,都是從晉陽起家奪取天下的。趙宋王朝怕再有人起來與他們爭天下,于太平興國四年(979)五月十八日放火焚燒了晉陽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水、晉水灌了晉陽城的廢墟。
傳說中的:
帝堯曾建都晉陽
大禹曾建都晉陽
周成王桐葉封弟把叔虞封到太原建立唐
史實:
趙簡子,趙襄子以太原為基地成就戰(zhàn)國七雄。
漢文帝劉恒八歲來到太原為代王,16年后即位并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成就西漢盛世。
漢景帝劉啟出生在晉陽。
司馬氏先被封為晉公,封于并州,晉封為晉王,因此立國號為晉。
劉淵以晉陽為據(jù)點建立前漢。
前秦苻丕在晉陽稱帝。
北齊高歡、高洋父子以晉陽為基地,建立東魏、北齊。
隋煬帝楊廣即位前為晉王,封晉陽。
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李世民,從晉陽起兵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號稱“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為晉王,封晉陽。
武則天為并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從太原起兵建立后唐。
李存勖也號稱“太原公子”。
石敬瑭從太原起兵建立后晉
劉知遠從太原起兵建立后漢
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
孟知祥為太原尹、北都留守后入蜀建立后蜀
孟昶出生在晉陽城。
太原簡稱“并”這你知道吧,大營盤那的并州路~~太原古稱晉陽,創(chuàng)建于公元前479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西漢時期,晉陽就成了全國13個州部治所之一,隋朝時晉陽在全國是僅次于長安、洛陽的第三大城市了!
唐王朝發(fā)祥于晉陽,唐初先后封其為“北都”“北京”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并稱“三都”。五代十國時的后唐后晉后漢等都以晉陽為都,因此太原素有龍城之別稱!
太原歷史上出的皇帝數(shù)不勝數(shù)
趙簡子,趙襄子以太原為基地成就戰(zhàn)國七雄
漢文帝劉恒八歲來到太原成為晉王,16年后即位, 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成就西漢盛世
北齊高歡、高洋父子以晉陽為基地,建立北齊
隋煬帝楊廣即位也為晉王
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李世民,從晉陽起兵,攻入長安,奪取了隋朝政權(quán),于 618年建立了唐朝。
武則天為并州文水人
五代十國,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和劉崇兄弟憑借晉陽爭奪天下,走馬稱帝分別建立了后唐、后晉、后漢、北漢。
正是因為這些,所以太原才被稱為:“龍城”。
太原老城區(qū)呈南北走向,狹長蜿蜒,據(jù)說乃龍相,后李世民晉陽起兵,未防止龍城再起風(fēng)聲,故將街巷十字路口悉數(shù)該做丁字路口,以求“斷了龍脈”。此外,太原市內(nèi)有一大湖,湖水深而廣闊,名曰:龍?zhí)逗?。傳說棲息蛟龍在此,又有城西北二龍山為故。
龍城太原公元 979 年宋太宗趙光義以潘美為北路都招討使 , 分兵四路再次向北漢發(fā)動進攻 , 宋軍冒死登城 , 晝夜攻擊 , 矢集太原城如猾毛。北漢主劉繼元在援盡糧絕的情況下 , 出城投降。劉繼元投降后 , 太原人民以磚瓦為武器 , 繼續(xù)襲擊宋軍。趙光義面對憤怒的人民 , 既痛恨太原城的堅 困難攻 , 又痛恨太原人民的頑強斗志 , 再聯(lián)想起高歡、李淵及五代時三主起自太原的歷史 , 便認定太原是出真龍?zhí)熳拥摹褒埑恰? 系舟山是龍角 , 太原的存在不利于他的統(tǒng)治。因此下令鏟平系舟山的龍角 , 焚毀太原古城 , 晉陽城煙焰熏天 , 葬身火海的老弱婦女不計其數(shù)。而后又引汾水灌城 , 把經(jīng)營千年的晉陽古城徹底毀掉 , 廣大人民無家可歸 , 充分暴露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者為了自己的統(tǒng)治而不惜破壞古文化以及無視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殘忍和元道。北宋滅北漢 , 毀太原舊城之后 , 宋太平興國初 , 在榆次縣置并州。
宋太平興國七年 (982), 陽曲縣移治唐明鎮(zhèn) ( 即今大南門之西 ), 我們今天的太原城 , 是潘美在唐明鎮(zhèn)一帶修建的 , 當時為了釘破“龍脈”使之永世不得翻身 , 全城只修丁字街 , 不修十字 路。金元詩人元好間在金亡以后 , 懷著國破家亡的悲憤心情 , 登懸甕山望見晉陽故城 , 深深感慨于北宋統(tǒng)治者毀滅晉陽城在防御外患上的失策 , 譴責(zé)其破壞行徑帶給人民的災(zāi)難 , 作《過晉 陽故城書事》一首:
惠遠祠前晉溪水,翠葉銀花清見底。
水上西山如臥屏,郁郁蒼蒼三百里。
中原北門影勢雄,想見城闕之煙中。
望江亭上閱今古,但有麥浪搖春風(fēng)。
君不見系舟山頭龍角禿,白塔一催城覆沒。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亂飛如箭鏃。
汾流決入大夏門,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從巨屏失光彩,河洛幾度風(fēng)煙昏!
東闕蒼龍西玉虎,金雀爍棱上云雨。
不論民居與官府,仙佛所廬百余所。
鬼役天財千萬古,氣爭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來苦。
南人鬼巫好譏祥,萬夫參鍤開連崗。
官街十字改丁字 , 釘破并州渠亦亡。
幾時卻到承平了, 重著官家筑晉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