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糧票古塔(3)
丹陽市萬壽塔
       萬壽塔位于江蘇丹陽市東云陽鎮(zhèn)寶塔灣。原名萬善塔,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1987年修塔頂時發(fā)現(xiàn)明崇禎十年(1637年)鑄文,刻有“萬善塔”字祥。后改名萬壽塔。是一座木檐樓閣式磚塔。平面八角形,7級,塔總高46.65米。塔身外八形,室內(nèi)為方形,上下交錯。塔內(nèi)方室四面各開一門,外八面間隔一面開一門。第五層八面各開兩個長方形龕洞,第六層塔室下中豎立一根塔心木柱,經(jīng)第七層,直至屋頂。1985—1987年進行全面修繕,恢復(fù)了該塔明代風貌,成為目前古城丹陽最高標志。
吳縣寶帶橋石塔
        寶帶橋石塔,系南宋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重建寶帶橋時而建,在姑蘇眾多的塔群中,無論是所用材料,還是其雕刻造型,都是獨樹一幟。該塔由整塊青石雕成。塔分塔座、塔身和塔剎三部分。塔座高出地面88公分,長寬各為120公分,呈正方形。塔身和塔座相邊,高3米,共五層,每層各八面,稱作“七級八面”。
  此塔一層上部為重檐雕刻,二至五層為單檐;每層的腰檐、斗木共 和戧角,雕刻得十分逼真。塔座上雕飾有海浪云龍紋;一至五層的“面”上,雕有佛龕、佛像,形象古拙,栩栩如生。頂端剎高約40公分,四面出檐,平座、斗木共 依稀可見,造型粗獷。縱觀整座石塔,高4米許,塔身上下粗細尺度相當,不愧為古代石塔的佳作。
吳縣的 多寶佛塔,
       多寶佛塔,又稱靈巖塔,位于江蘇吳縣木瀆鎮(zhèn)附近的靈巖山上的靈巖山寺內(nèi)。又稱靈巖塔,始建于南朝梁代。七級八面,高34米,為靈巖山的突出標志。 
無錫妙光塔
         南門古運河水道轉(zhuǎn)彎處,有一塔拔地而起,巍峨雄峙,這就是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間的南禪寺妙光塔。妙光塔立在南門羊腰灣運河交匯處,由邑人朱承福捐資募建。北宋崇寧三年,徽宗趙佶將南禪寺塔命名為妙光塔?,F(xiàn)存的妙光塔,為明朝正統(tǒng)年間建筑,分別在萬歷、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間修葺。1926年,由榮宗敬、榮德生出資大修,用水泥建絕頂、復(fù)檐、回廊并鋪地。
  塔系樓閣式磚塔,八面七層,翹角飛檐,每角懸風鈴共56只,風吹鈴響,素有“十里傳聞金鐸響,半天飛下玉龍來”之譽。塔高43.3米。塔基為青石雕鑿的須彌座,有雕刻精細的文飾,塔底層轉(zhuǎn)角均為磚砌倚柱。塔心中空,每層有磚砌樓梯盤旋而上,建有平臺環(huán)廊、護欄和屋檐。塔前置有修塔時出土的明嘉靖十四年和萬歷十一年的石香爐各一只。

糧票上的古塔文化(二)

   廣東廣州六榕花塔
        花塔在廣東省廣州市六榕寺內(nèi)。塔建于粱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毀于火。北寧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重建。以后又多次修繕。1980年全面修葺時,于塔壁發(fā)現(xiàn)印有北宋年號的磚銘。磚木結(jié)構(gòu),平面八角形,外觀九層,內(nèi)部連同暗層共十七層,高57.6米,樓閣式。塔身為井筒式結(jié)構(gòu),第一層直徑12 米,并有副階。塔內(nèi)樓梯作穿塔壁繞平座式,各層塔身外層都有回廊圍繞,各層層檐以綠色琉璃瓦覆滅頂,檐頂微翹,形如飛鳥展翅,在陽光下彩釉生輝,朱欄碧瓦,丹柱粉壁。整座塔身鋒如九朵雕花迭成,燦爛鮮艷。塔頂為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鑄造的9.14米高千佛銅柱,柱身密布1023尊浮雕小佛,還有九霄寶盤、九層九霄寶輪、一層雙龍寶盤及八根鐵鏈等整串構(gòu)件共重5 噸。此塔壯觀華麗,鋒如沖霄花柱,挺拔俊秀?;ㄋA⒂趶V州市中心,為廣州市增色不少,登塔可鳥瞰全市風光。六榕寺內(nèi)的巨型銅佛像、銅觀音像,都是具有藝術(shù)價值的古文物。
廣東惠州泗洲塔
  泗洲塔又稱玉塔,俗稱寶塔。位于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中宗年間,為紀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學家蘇軾謫居惠州時稱之為大圣塔。明代嘉靖42年(公元1584年)塔毀,明萬歷初改建為亭。萬歷46年(公元1618年)又重建為塔。當明月升起,涼風拂湖逐波而過,湖光燦閃,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誘得坡仙頌出:“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佳句,構(gòu)成西湖游客贊不絕口的“玉塔微瀾”一景。
 塔外為7層,內(nèi)13層,磚木結(jié)構(gòu),為樓閣式佛塔。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塔毀,萬歷初年改建亭,四十六年(1618年)復(fù)建塔。建國后增建了步級扶梯。
 此塔重建至今,已有360余年歷史,是惠州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清朝光緒年間,塔頂遭雷擊,損壞一角,直至1955年才得以修復(fù)。爾后,又幾經(jīng)修葺,加固外墻,粉刷塔身,修補塔頂,加鋪樓面,使這一古老的建筑物煥發(fā)青春。登塔賞景,意境清新,每登一層,視野開闊一些,東、南、西、北,景色各異。登上絕頂,惠州全景美不勝收,“玉塔鳥瞰”不失為西湖一景。

南??馑?br>        奎光塔:位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白云云洞口白云湖畔。始建于明代(1368~1644年)。磚結(jié)構(gòu),平面呈方形,三層,高19余米,樓閣式,上下塔沒有收分,二、三層均有飛檐,塔頂為四方攢尖。游人可以穿過塔式起重機下方形門,進入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西樵山。此塔青磚砌筑,塔檐覆蓋綠色琉璃瓦,秀麗雅致,富有南方建筑藝術(shù)特色。
永豐報恩寺塔
      報恩寺塔位于且城西郊的恩江河畔。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為全縣古塔之首。該塔為青磚結(jié)構(gòu),9級4面,塔頂為圓柱形鐵剎,塔體為正方形。底層每邊長6.45米,每層向上遞減,比例適度,造型優(yōu)美。塔身通高29.285米。塔身東面二至七層,其余三面只有二三層券龕內(nèi)原有紅石雕像和供奉物,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59年列入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省文化廳撥款進行了維修。
龍蟠洲  位于恩江大橋下游約500米處的江心,洲長數(shù)百米,寬數(shù)十米,其形如蛋。洲上原來木竹繁茂,百鳥啼鳴,為縣城名勝之區(qū)。明嘉靖壬子年(1552年),知縣孫睿建閣于洲上,額曰:“群英”。閣之楣標有明朝以來中進士的六十位縣人姓名,以追懷先賢,激勵后人。清康熙丙申年,洪水泛濫,洲上房屋盡毀。戊子七月縣人建文昌閣于上,次年二月落成。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國民黨軍隊為在縣城筑土城墻以阻紅軍,將洲上房屋拆光。二十三年(1934年)縣人在洲上重建磨盤庵,“文革”期間破“四舊”時被毀,洲上樹木皆被砍。1994年10月,民間集資數(shù)十萬元,在洲上建龍蟠寺。共有二棟,前棟為天王殿,二層;后棟為大雄寶殿,三層。洲岸塊石壘砌,寺前四周空地,水泥鋪面,且有水泥臺階登洲。1999年12月,動工興建觀音殿,擬三層。全寺占地面積460多平方米。洲上建筑皆為磚混結(jié)構(gòu),上蓋金黃色琉璃瓦,每層房頂飛檐翹角,金碧輝煌。

河南許昌文峰塔
  文峰塔位又稱文明寺塔于河南省許昌博物館內(nèi),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由許州太守鄭振光創(chuàng)建。該塔位于東徑113°49′52.4″,北緯34°01′076″,許昌市博物館院內(nèi)。十三層,高五十二米,呈平面八角形,造型精美、結(jié)構(gòu)謹嚴,為河南省二百座明代磚塔之冠。"文峰聳秀"為許昌十景之一 。
  2006年05月25日,許昌文峰塔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文峰聳秀許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49.536米,由基臺、基座、塔身、塔剎等部分組成。基臺為八角形,用條磚平臥順砌而成。基座為石質(zhì)八角形束腰須彌座,表面浮雕出連續(xù)性的仰覆瓣蓮和卷草花紋,玲瓏秀麗?;掀鲋邪雸A形如意踏跺。除第一層外,其他各層之面闊自下而上逐層稍有收斂,諸層高度均勻遞減。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柱或塔心室等部分組成,內(nèi)外壁皆用青灰條磚三順一丁壘砌而成。塔檐用仿木結(jié)構(gòu)磚質(zhì)斗拱挑出,斗拱為七踩出三翹,巧妙地分配相領(lǐng)各攢斗拱所施之正心瓜拱、廂拱及外拽瓜拱,形成規(guī)整有序的的布局。角科自坐斗斜出七踩三翹斗拱一縫。各翼角伸出石雕龍頭角梁,并用條磚砌出生頭木,使翼角翹起,各角懸掛風鐸。塔身四面均辟有半圓拱券門窗,塔身第一層南面辟半圓拱券門,門上嵌一長方形石塔銘,正中陰刻“文筆聳秀”四字,左上方豎刻有陰文“萬歷四十二年”字樣,第一層塔心室的藻井采用疊澀磚層,菱角牙子磚和磚制小拱頭相間砌筑。塔內(nèi)筑盤旋的環(huán)形梯道,可登塔頂。塔身之上置寶瓶狀塔剎,塔頂天宮處置放有銅鏡一面,銅劍一把,于1994年8月維修時發(fā)現(xiàn)。該塔結(jié)構(gòu)謹嚴,造型古樸,外形與開封宋祐國寺塔相似。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磚塔之冠,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價值。該塔于清康熙、嘉慶,同治年間多次維修。1991年8月,國家投資25萬元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對該塔進行測繪、維修。



 江西九江文峰塔
     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時任九江的知府吳秀既為鎖江鎮(zhèn)水,也為祈求文風昌盛,興建了鎖江樓塔。鎖江樓塔是九江的風水寶塔,又叫文峰塔,回龍塔,
  當時建塔的消息一傳出,百姓踴躍捐款,數(shù)額最大的有欽差員外郎柯有裴,鄉(xiāng)宦蔡延臣。傳說知府吳秀站在城東北鎖江樓旁的回龍磯上告訴同僚,建塔所需的圓木尚未解決,如象東林寺般有個神運殿就好。果不其然,數(shù)日后,即有200多根圓木順江浮來,解決了燃眉之急。正所謂修塔鎖江,神靈相助。是年秋天,塔落成,市人奔走相告,謂之江洲巨觀。
  鎖江樓塔為樓閣式磚石空筒仿木結(jié)構(gòu),高25.6米。塔體六面七級,六角尖頂。底層青石砌筑,塔門向西。石拼腰檐,檐口平直,石鑿斗拱,磚砌牙檐,翼角微翹。翼角第六層?xùn)|南外,皆鑿有一孔,以系鈴鐸,時而江風吹來,玲聲叮鈴悅耳。塔頂為磚疊澀攢尖頂,塔剎乃鐵鑄就,由覆缽、露盤三重及水煙相串而成。塔內(nèi)有木樓梯盤旋而上,登塔頂可眺望長江、湖北黃梅。
  鎖江樓塔作為九江的風水寶塔,已屹立了400多年,飽經(jīng)歷史的磨難和風雨的侵蝕。據(jù)載,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九江發(fā)生了地震,鎖江樓和江岸一側(cè)的四尊鐵牛的兩尊墜入江中,而鎖江樓塔卻完好無損。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當時的官府重建了鎖江樓,并增建了看魚軒。咸豐年間,太平軍與清軍激戰(zhàn)九江,鎖江樓毀于戰(zhàn)火,剩下的兩尊鐵牛也不知去向,唯鎖江樓塔幸存。
  對鎖江樓塔殘害最深的是侵華日軍。1938年,他們逆江西上,重炮轟擊九江,鎖江樓塔多處中彈,塔體三處被擊穿,有的彈洞洞徑達5米,塔體的斗拱、腰檐、平座均遭不同程度的損傷,塔體歪斜。但她仍然頑強地屹立在回龍磯上。
  解放以來,人民政府多次撥款維修鎖江樓塔,對瀕臨崩塌的回龍磯岸進行了護坡加固,古老的鎖江樓塔又重煥生機、活力。1987年,該塔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贛州玉虹塔:
      白塔,其正名為玉虹塔,因塔的外墻均粉有白灰,位江西省贛州市城北水西鄉(xiāng)贛江西岸。塔于明萬歷年間(1575~1620)由都御史謝杰所建。塔下原有玉虹橋,故名。磚結(jié)構(gòu),平面六角形,九層,高約30米,樓閣式。塔身中空,有磚梯可以盤旋至頂層。各層外墻設(shè)主角門,內(nèi)壁設(shè)佛龕,階梯通道與外墻門洞相對,使光線自然射入通道和塔室,設(shè)計非常巧妙。塔基為紅石須彌座,磚砌塔身間有“萬歷寶塔”銘文。頂層頂部以迭澀收成八角形藻井。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田縣吉祥塔
        吉祥塔位于古田縣城關(guān)新城鎮(zhèn)南郊松臺山上。原塔立在舊城吉祥寺門前。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經(jīng)元大德九年(1305年)、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兩次重修。后因年代曠久,風雨侵蝕,雷電撼擊,致使塔身傾斜。民國24年(1935年),由雷峰寺主持圓瑛法師募資重修。1958年因建水電站,吉祥塔照原形遷建。塔為樓閣式實心石塔,造型獨特,是國內(nèi)古塔建筑重要類型之一。塔座直徑7.7米,八角九級,塔高25米。須彌底座呈八角形雕有八尊武士,塔身自二層至九層均有佛龕,龕內(nèi)浮雕坐佛像,佛龕兩旁雕刻花卉禽獸等圖紋,塔頂飾小型九層石塔剎,剎尖八條鐵鏈鉤連檐角。
福清瑞云塔
         瑞云塔在龍江北岸有一座號稱南天玉柱的瑞云塔。該塔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竣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費時10年。當時由葉向高之子、符丞葉成學與知縣凌漢聊募捐鳩工,名匠李邦達負責設(shè)計施工。傳說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來覆其上,爛漫輝映,故塔成后名為瑞云塔。  
瑞云塔用雕琢精致的花崗石砌建,塔高34.6米,七層八角,外形仿木構(gòu)樓閣式,底基為單層八角須彌座,周長24米。第一層北面開門,塔門額豎匾上鐫刻“凌霄玉柱” 四個道勁有力大字,其余七面設(shè)佛龕。第二至第七層兩面開門,六面設(shè)佛龕。塔內(nèi)為八角空心室,各層轉(zhuǎn)角倚柱成海棠狀,并有曲尺形登臨石階,供游人拾級而上。柱頂斗拱二層,疊澀出層檐,檐面浮雕瓦攏,頂為葫蘆塔剎。塔身內(nèi)外每層皆有浮雕,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武士、比丘、羅漢、菩薩、力士、佛像等浮雕和佛教故事圖案。還刻有花卉、龍、賺膨。獅子、鹿、鳳凰、奔馬、兔、猴、鶴等飛禽走獸浮雕共400多幅,大小不一,大的高達1.5米,小的只有20厘米,這些浮雕千姿百態(tài),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每層進出口處左右有兩尊精雕細鑿的守門神,現(xiàn)僅存12尊,其中,塔的第一層人口處兩尊守門神最為高大,披堅執(zhí)銳,奮髯怒目,威武雄壯。更為別致的是,每層八角檐端各坐鎮(zhèn)一尊鎮(zhèn)塔將軍,共48尊,大小、披樣、神情都相似,端莊肅穆,俯視下界,平添了幾分神秘氣氛。  
  瑞云塔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196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龍巖市龍門塔
         龍門塔地處龍門鎮(zhèn)湖洋村,又名魁星塔。塔始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1985年重修,為6角3層空心磚木樓式塔,高10米。塔之南北兩座大山雄峙,獅象鎮(zhèn)關(guān),成為古時龍巖的一道重要門戶。龍門橋以塔基為中心,橫跨南北,與龍門塔相依相襯,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位于龍巖市西北7公里的龍門潭中。建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高9米,直徑約3米,三層八角,小巧玲瓏。底層開拱形門3個,圓窗3個,塔壁上繪有八仙過海等圖畫,第二、三層各開4個圓窗,窗欞上浮雕群龍飛騰、金鳳朝陽等圖案,彩繪精致。塔的東北原有木橋與兩岸相通,現(xiàn)已廢。南岸有兩筒水泥制成的倒虹吸水管通到潭中,在吸水管上面鋪有水泥板供游人來往。 龍門潭北依溪尾山,南瀕龍靈山,其形似鉗,在軍事上為攻守必爭之地。1985年重修。
六安市雙塔
        六安城內(nèi),一北一南巍然屹立著兩座古塔,它是古老的六安城的標志和象征,人們通常稱之為南、北門錐子。南門錐子在南大街西側(cè),舊觀音寺內(nèi),又叫觀音寺塔。北門錐子在北外街東側(cè)舊多寶庵廟內(nèi),又叫多寶庵塔。
  提起“雙塔”,老年人就津津樂道:“六安是個‘船’地,古城是一只大船,南北兩座寶塔,就如‘船’的兩根桅桿,‘水漲船高’。六安城雖然緊靠老淠河,但從未被淹過。”
  多寶庵塔,為平面六角形,樓閣式造型,大磚結(jié)構(gòu)的空心塔。原為九級現(xiàn)存七級,殘高21.6米?;鶎用窟厡?.4,高3.9米。以上各級寬、高逐級縮小呈角錐形。
  觀音寺塔共九級,殘高27米,上一座平面六角形樓閣造型、磚石結(jié)構(gòu)的空心塔?;鶎用窟厡?.9米,高4.3米。以上各級按一定比例逐級收縮呈角錐形。塔身正面向南,基部有高1.5米寬0.85米的圓拱塔門。塔門旁邊有大明萬歷八年(1585)修補塔門碑一塊。踏進塔門便是一個每邊長1.5米的正方形地面,穹窿頂?shù)乃?,室?nèi)原設(shè)有佛龕早已毀去。塔身各級的裝飾斗拱以及假門、花窗等磚雕精致逼真。
  六安雙塔,經(jīng)歷了千百年來漫長歲月,雖然遍體鱗傷瘡痍疤痕,卻仍不減當年那崢嶸突兀和峻峭的雄姿。今天兩座古塔,為新樓林立的現(xiàn)代皋城,增添了幾分古老的風采。

蒙城萬佛塔
      蒙城萬佛塔位于安徽省蒙城縣城中心,是蒙城縣的標志性建筑。因塔身內(nèi)外嵌砌琉璃小佛近萬軀而得名。塔內(nèi)現(xiàn)存兩塊建塔的碑刻:一塊在第四層,為宋崇寧元年(1102年)所刻;一塊在第十一層,為崇寧五年(1106年)所刻。從兩塊碑記的相隔時間推斷,從五層到十一層即已相隔四年,全塔共十三層,加上基礎(chǔ)和塔剎的施工,全塔約修了十年左右。萬佛塔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高42.6米。萬佛塔體型不很大,但造型秀麗,結(jié)構(gòu)富于變化,保存亦較完整。它使用北方磚塔構(gòu)造方法建造,為我國南北方造塔技術(shù)融合的作品,是一處重要的宋塔實物。一九六一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2006年,萬佛塔被國務(wù)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雷峰塔
【古塔】云居寺北塔(北京房山)
中國佛塔之演變(48)
中國古塔(二)【圖文】
太原永祚寺(雙塔寺)
龍巖風光———挺秀塔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