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完全不似平時人們印象里納蘭詞的清婉哀麗,纏綿悱惻,而是一氣呵成。頗有豪氣之說。此詞一出頓時傳遍京城。人人爭相傳頌。也就是因為這首詞,納蘭在清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屬于他的位置。甚至有人把這首詞看成不輸蘇東坡和辛棄疾等豪放派詞人的作品了。對納蘭當時評價之高。而顧貞觀收到這幅畫后,又是欣慰又是愧疚。他愧疚的是,當初他想借納蘭是明珠之子的身份來營救他的好友吳兆騫。如今的納蘭容若全無保留地信任自己,把自己當做知音和朋友。更用這首(金縷曲)來表白自己的心聲。顧貞觀回想起自己并非抱著完全單純的目的來結(jié)識納蘭容若。正像有很多人所說,顧貞觀與納蘭結(jié)識是另有目的。納蘭在這首詞中是說(我納蘭容若也不過是一介狂生,只不過我生長在京城權(quán)貴之家。你別把我當成是皇族貴胄,其實我也想和你平原君那樣,與性情相投之人成為朋友。成為知己。不論出身,不論貴賤,但是我有這樣的心意。又有誰能理解呢?好在我終于遇到了你,而且又和你一見投機,一見如故。不妨我們今夜就一起痛飲一番吧。不醉不歸吧。我知道梁汾兄你才學高博,也知道你以前遇到的那些不公的待遇。不過世事向來如此,嫉妒賢能,造謠中傷,向來就是那些宵小之徙的卑鄙手段。梁汾兄你也沒必要放在心上,冷笑置之不理便好。更何況去徒勞的解釋呢?我與你相見如故,結(jié)為知音,即使是橫遭千劫我們的友情也定然會永恒長存的,即使來世我們的信義也定然永遠不會忘記。
后來他們成了至交。再到后來,納蘭對顧貞觀說給他幾年的時間,因為你朋友的這個案件不是普通的案件。是順治十四年時順治皇帝親自定的案件??滴趸实鄄]有翻案的念頭。雖說,顧貞觀當時奔走多時但依舊沒有辦法。最終他終于知道人情冷暖,顧貞觀這時也徹底的知道了人走茶涼的滋味了??墒呛髞磉€是納蘭救出了他的朋友--吳兆騫。而救出吳的這一年,明珠因為仰慕顧貞觀的才學,于是他聘請顧貞觀為兒子納蘭授課。這對忘年的朋友還有了一層師生之誼。在納蘭的心目中,他和顧貞觀既是朋友又是師生......對顧貞觀來說,納蘭就是那種胸懷坦蕩卻能用真誠的心去感染別人的人,也是那種患難見真情,泥濘知馬的朋友。用一句老話來說就是,珍寶的價值可以估量,而朋友的忠言忠信卻無法估價。因為益的忠言是無價的.......對于納蘭來說,金錢,地位,也許只是過眼云煙。得與失或許只在旦夕之間,而朋友的感情與真摯是一點一滴積淀而成的永恒。也是你處在逆境時,給你精神支撐
的朋友。說實在的,當顧貞觀沮喪無助時,納蘭的確是給了他精神上的支撐.....
京城的冬天很冷,這時的明府花園的梅花爭相綻放。康熙皇帝給明珠的長子納蘭賜婚。而這一年納蘭容若20歲,盧氏則是17歲.據(jù)史書記載納蘭的妻子盧氏,乃是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論家世,兩人門當戶對,也是權(quán)貴與權(quán)貴的結(jié)合。論相貌,據(jù)說,盧氏美麗且端莊賢慧。頗有才情。與納蘭真像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大婚當日,明府花園里是一派花燈錦繡。就這樣納蘭在忐忑不安中揭開了喜帕......自從和盧氏結(jié)婚后,納蘭發(fā)現(xiàn)妻子在很多方面與自己都很相似.例如對事物的見解和有著同樣一份難得的純真.也許是因為新婚的美滿,讓納蘭在這段時間所寫的詞,也是同樣的帶著難掩的幸福與旖旎.據(jù)史料記載,納蘭在盧氏之外還有一位小妾顏氏。顏氏的家世不詳并沒記載是哪家的女兒,也沒像盧氏一樣,有人專門贊她的美麗端莊和賢良淑德。這大概就是普通的旗人女兒吧。有關納顏氏為妾的有兩面種說法。一種說是顏氏入門是在納蘭容若與盧氏大婚之前,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在納蘭新婚不久。不管是哪一種,顏氏進明珠府的目的就是趕緊傳宗接代,擴大門楣。自從納蘭和盧氏結(jié)婚后,前幾年一至沒有小孩??墒潜R氏的性格溫厚,她并未因為自己是正室而處處刁難顏氏。反而對她像親姐妹一樣地相處。在顏氏的眼里,她在平靜中看著納蘭與盧氏天天撫琴念詩。她也知道納蘭是深愛著盧氏......后來顏氏給納蘭生了第一個孩子,明珠給他取名叫富格。妻子盧氏更是歡喜不已,對待這個孩子就像親生的一樣。不但對富格疼愛有加,對產(chǎn)后身體虛弱的顏氏照顧得也是無微不至。而納蘭對顏氏更多的是敬重,對盧氏則是大多的愛。顏氏并沒有因納蘭對盧氏有寵愛而心生怨恨。反而更多的是大度和一家人的和睦相處......
冬天沒有跟任何人揮別,春天就悄悄的來到.讓所有的草木都來趕一場春的盛宴。雖說歲月無聲,可日子有痕,每一天都是真實地存在。情到深處時,最怕的就是離別。又是一年,納蘭隨駕南巡,作為皇帝的御前侍衛(wèi),納蘭容若跟著南巡的隊伍一路南下。終于見到了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當他走在(烏衣巷)那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時,納蘭仿佛感覺到千年的時光都凝聚在這里,(烏衣巷)的翠綠楊柳,剎那間這風景憶起當年。他想起詩句中的昔日王謝堂前燕,想起東晉時期的的那些文人名士。好像有種錯覺,那些文人墨客好像緩緩地向他走來......通過(烏衣巷)畢竟讓納蘭抒發(fā)了一通心中的懷古之意......
康熙皇帝一生有過六次南巡,但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為了考察黃河水患,體察民情籠絡民心,和整頓吏治的。據(jù)史料記載,康熙皇帝這六次南巡基本控制了黃河水患和對江南局勢的穩(wěn)定起了重大的作用。
這次江南的途中納蘭寫了一系列的(憶江南)最讓讀者記住的憶江南是這幾首
(憶江南)
江南好,懷古意誰傳,燕子礬頭紅蓼月,烏衣巷口綠楊煙。風景憶當年。
(憶江南)
江南好,城闕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馬,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夜深歌。
(憶江南)
江南好,佳麗數(shù)維揚。自是瓊花偏得月,那應金粉不兼香。誰與話清涼。
據(jù)說,憶江南系列當時傳唱甚廣......納蘭每一次出遠門,特別是到了晚上,白天忙了一天當寂夜無聲時,納蘭終于可以洗去一身的疲憊.在他自己文字的世界里便提筆寫詞。大多都是思念他的愛妻。
(鷓鴣天)
別緒如絲睡不成,那堪孤枕夢邊城。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
書鄭重,恨分明,天將愁味釀多情。起來呵手封題處,偏到鴛鴦兩字冰。
(清平樂)
塞鴻去矣,錦字何時寄?記得燈前,佯忍淚,卻問明朝行未。
別來幾度如珪,飄零落葉成堆。一種曉寒殘夢,凄涼畢竟因誰?
有的時候,納蘭自己也不明白,為什么要讓自己這樣凄涼。心里總會莫名其妙地產(chǎn)生一種情緒。但也毫無辦法。
當他長途跋涉地風雨歸來時,平時讓他厭惡的富貴鄉(xiāng)之家,頓時又是最美的人間天堂。因為在這個大家庭里不僅有他的父母,有的妻子和他家仆人對他的關懷與尊敬.....或許,一個人活在世上,背負的不只是情感,還有責任之心。其實在納蘭心里也想過要從軍,金戈鐵馬的縱橫疆場,必定他從小就善騎射。也想演繹一段黃沙碧血的壯志凌云吧??墒?,有的時候命運不會首肯你的選擇,歲月也不肯輕易鑒定你的歷程。然而就算納蘭多么不情愿但他還是留在皇帝身邊保護皇帝的生命安全.....
康熙十六年,他的妻子盧氏懷有身孕了,這個即將誕生的小生命雖說不是納蘭的長子,但必定和盧氏結(jié)婚也有幾年了好不容易懷孕了,這對納蘭夫婦來說是天大的喜事.這時的明珠府里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在盼望這個孩子的出世.過了一段時間后,盧氏順利產(chǎn)下一子,取名叫海亮...正當府里的人都還沉浸在小生命誕生的喜悅之中時,噩運卻降臨到盧氏身上.一個月后,由于她產(chǎn)后受了風寒,一病不起,永遠地閉上了雙眼.離開了她剛剛出生的孩子。也離開了深愛的她的丈夫。轉(zhuǎn)眼間便芳華已去。納蘭和盧氏只過了幸福的短短的三年生活。當幸福遠去,以前曾經(jīng)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卻涌上心頭,揮之不去。盧氏的死給納蘭沉重的一擊。在他心里留下了永生無法磨去的傷痕。
后來,納蘭為盧氏寫了多首悼亡詞。最悲傷的就是那兩首(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和(青衫濕,悼亡)過了幾天,納蘭每日支撐著瘦弱的身體,在梵音經(jīng)卷里尋找平靜,愛妻死了,表妹走了...據(jù)史料記載,盧氏的靈柩并未馬上葬入祖墳,而被納蘭停在了北京郊外的雙林禪院,納蘭為何要妻子的靈柩停在這里,他的用意是想再和妻子盧氏再多一段時間。盧氏的靈柩在雙林禪院停了一年有余,而這段時間,納蘭幾乎都住在雙林禪院,禪院之中所藏的經(jīng)書很多。納蘭就這樣一邊陪著妻子一邊看佛經(jīng)。再到后來,興好有些(淥水亭)的朋友們在他身邊陪伴,才讓納蘭漸漸地從痛哭中走出來.....
康熙十九年,26歲的納蘭容若是明珠的長子,家族的繼承人.這天父母一再提議讓他續(xù)弦??墒撬麩o法再有推辭了,他已經(jīng)推了三年如今已經(jīng)是沒有推脫的借口了。在家人的操辦下,納蘭續(xù)娶了官氏。如果說盧氏是出身(名門)那么官氏便是出身(豪門)了??墒沁@段婚姻就像一個謎,匆匆地來過又悄悄地走了。史書記載,在納蘭家族的祖墳里,找不到有關官氏的墓碑.....
康熙二十一年,皇帝因為平定了三藩之亂后,祭告奉天祖陵,納蘭身為大內(nèi)侍衛(wèi)護駕隨行。隨駕皇帝北巡。一路上走永陵,福陵和昭陵,最后出了山海關。這對于習慣居住在京城里的納蘭來說,是一次很難得的體驗。他第一次見到鵝毛大雪,第一次領略了塞外呼嘯的凜冽寒風。那雄厚的北國風光讓他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心動與觸動。一向?qū)懬妍惏裨~風的納蘭也隨機一變就寫了這首壯觀之境的(長相思)來抒發(fā)他內(nèi)心的涌動。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跟隨皇帝北巡期間,寫了不少描寫塞上風光的詩詞。在這就不多說了。據(jù)史料記載,有一年的八月,納蘭奉皇帝的命令再次北上。行進途中經(jīng)常很多天都沒有糧食和水草,只能吃預先準備的干糧來充機。當一行人取道松花江時,江面上早已結(jié)了厚厚的冰,他們在冰面上走了好幾天。才勉強渡過了松花江。一到目的地,眾人就分頭進行自己的任務,把敵人的情況調(diào)查得一清二楚?;貋矸A告康熙皇帝,皇帝十分歡喜。納蘭雖然跋涉艱險困難重重,但回來的時候,從隨身的皮囊內(nèi)掏出只有方寸大小的數(shù)十張紙條來。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細小的文字。都是納蘭在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風土方物,都填成了詞。寫成了詩。經(jīng)過這一次危險的任務后足以能看出納蘭不僅會在詩詞中吟風弄月,也會提劍跨騎,上陣殺敵為國建功呀!雖說他一生至情和多情,但也同樣有著不輸給任何人的熱血與豪邁。清朝大儒徐乾學曾經(jīng)贊他“有文有武,每從獵射,鳥獸必命中”。而對納蘭來說,武功騎射并不是他得以自夸的資本。詩詞才是他的最愛。
日子就這樣被一頁頁在不經(jīng)意中翻過,而人們總喜歡在平淡的日子里去閱讀昨天.總以為逝去的永遠都值得回味.卻忽略了明天的也會變成昨天。
在納蘭短暫的三十一年人生歲月中,這一年三十歲的納蘭容若在最后的歲月中。出現(xiàn)了一位女人,而這位女子便是江南才女沈宛。
秋季之時,顧貞觀從江南再度回到京城。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位與納蘭從未見過面的才女沈宛。在沈宛上京之前,納蘭就從好友的的描述中知道了這位才女沈宛。據(jù)說,沈宛十八歲時便有(選夢詞)展現(xiàn)于世。然而被納蘭看到了(選夢詞)并引為知己。沈宛也知書達理,才學也不輸納蘭容若。后來在好友顧貞觀等朋友的介紹下見了面,彼此之間也相互屬意。兩人在文學上也頗有共同的語言。過了一段時間后,納蘭容若正式納了沈宛為妾。他們住在德勝門的別墅。沈宛與盧氏,官氏和顏氏有所不同的是,她是個名副其實的漢人,當時滿漢不能通婚,這就讓她無法踏進明珠府。再加上她的身份并非良家出身,就像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那樣的身份。也只能讓她和納蘭保持著是一種沒有名分的關系。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有幾次沈宛卻發(fā)現(xiàn)她身旁的男人不知什么時候總是會面露愁容。特別是他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那孤零零的身影像是寫滿了悲傷。有的時候沈宛也想忍不住地去問問,你又是為誰嘆息?后來她才發(fā)現(xiàn),他的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他已故的妻子盧氏。那個早逝的女子早已刻在他的心里。最后,沈宛還是走了回到了江南。讓她萬萬想不到的是她這一走,便是永別......
自從沈宛走后,這段時間內(nèi)納蘭從三等侍衛(wèi)升為一等.在這七年的御前侍衛(wèi)生涯中,納蘭也深得皇帝的信任正是前途似錦的時候??墒菍{蘭來說,當侍衛(wèi)不如當詩人。他在心里面想,要什么時候才肯讓我離開呀!春天的時候納蘭曾給好友梁佩蘭寫過信,(梁佩蘭,清代時著名的詩人和畫家)納蘭在信中說,他想編撰一部自己最滿意的詞選,邀請梁佩蘭來京幫助自己完成這個心愿。梁佩蘭接到信后,千里來京了......
對于梁佩蘭的到來,納蘭也十分的驚喜.于是他在(淥水亭)設宴,邀請了素日的一些文學好友和詩人。都相聚在(淥水亭)。然而和以前相比,(淥水亭)畔多了兩株小的花樹,就是夜合花也叫合歡花。是納蘭自己種下的。那會兒夜合花枝繁葉茂,正是花期時,眾人便以(夜合花)為題各自詩賦。納蘭還寫了一首(夜合花)
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
對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但在場的人誰也沒有想到,這首(夜合花)竟成了納蘭容若最后的絕筆。就在這場相聚(淥水亭)的第二天,納蘭卻一病不起。據(jù)史料記載,在納蘭生病后,康熙皇帝十分關心,于是,派來宮中的御醫(yī)給納蘭診治。但是仍不見好轉(zhuǎn),據(jù)說納蘭得的是“寒疾”就這樣從發(fā)病到死整整的七天??滴醵哪晡逶氯?納蘭容若走完了他人生短暫的三十一年歲月。留下了這璀璨奪目的(納蘭詞)從此翩然遠去。而他過世的那一天也正是他的妻子盧氏的祭日五月三十日......
家家爭唱納蘭詞,正如當年柳永,有井水處,皆唱柳永詞一樣的凄美.
納蘭容若這位不朽的詞人,將會奪目千古。
(納蘭短暫的一生<一,二,三>一部分是參考史料所寫)
作者,黎小佛,楓林小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