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和別人聊天時,經常會說:哎,這不是我的菜!
意思是:這個物品、這種食物,或者這個人,不是我想要的。
這是一種表達自己想法的,委婉拒絕的方式。
在茶圈,同樣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這不是我想要的那杯茶”。
可能你產生這個想法的時候,正是別人向你推薦一款很好的茶的時候。當你滿懷期待的喝下去,卻發(fā)覺這個茶有點沖頭,喉嚨發(fā)緊、發(fā)澀,甚至覺得胃部發(fā)寒,要去找個廁所等出現(xiàn)這些不適的反應。
這說明,也許這杯茶適合正在向你推薦的人,他喝下去覺得如飲仙露,甘之如飴,而你喝下去,則好似讓喉嚨受到了“虐待”,讓胃部受到了“鞭笞”,沒有半點愉悅之感。
故,這杯茶,是適合他的,卻不一定是適合你的。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質,比如是偏熱性體質,或者是偏寒性體質,或者天生脾胃都不怎么好,因此在選擇品飲的茶類上,要根據(jù)自己的屬性,找到那款適合自己的茶。
在我們經常飲用的幾大茶類中:烏龍茶、紅茶、普洱茶、白茶、黃茶、綠茶。有些茶偏寒性,有些茶偏溫性,有些茶能經過時間的沉淀從寒性轉為溫性再轉為中性,對于不同階段的茶,它的屬性不同,因此對應的,喝茶之人要找準茶類,找準各個階段的茶,這樣才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同時也能享受到品飲帶來的樂趣。
《1》
綠茶
原則上來說,綠茶剛剛制作完成時,它的茶性是偏寒和偏燥性的,如果有胃寒、體虛、腸胃不好的體質的人建議將綠茶放三個月以上再喝,將它的燥性稍微散一散。
在喝的時候,如果我們的體質很寒涼,在晚上8,乃至于8點以后都盡量不要去喝綠茶了。
《2》
烏龍茶
烏龍茶的茶性是中性的,比較適合不是體質特別弱的人,而且它屬于高香型的茶,它之中的很多茶種都適合剛剛開始去喝的,或者是對于茶味苦澀接受度不是很高的人,烏龍茶是個很好的選擇。
對于喝烏龍茶的年份,存放一年以上是我們去喝它的比較適合的一個年份。
一年多的時間,通過焙火給烏龍茶所帶來的燥氣已經退化得差不多,它的香甜韻也沉淀得差不多了,這是品飲它的最好的時機。
另外,烏龍茶是中性茶,品飲的時間幾乎初夏秋冬都可以。
《3》
白茶
白茶,是六大茶類中,人工的參與度和對它的影響是最少的。
白茶在制作前期,只需要通過一定的萎凋和干燥后,更多的是交給時間,它的發(fā)酵過程不需要借助太多的外力。
因此當我們在喝一款白茶或者在沖泡一款白茶的時候,它其實是讓我們審視或者自我沉淀,和自我反省的過程。
它的難得就是時間帶來的,于是才有了“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钡恼f法。
對于白茶,在選擇的時候,盡量選擇3年以上的白茶。
《4》
紅茶
有人稱紅茶為女性茶。
其實這不是說它只適合女性喝,而是它比較溫潤,適合去養(yǎng)脾胃,對于脾胃不是很好的人來說,紅茶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由于紅茶是溫性的,于是有人疑問:紅茶是不是只適合冬天喝?
其實不是,正因為它是溫性的,所以從早到晚都可以品飲,但也不要太晚。
無論什么樣的體質都適合喝紅茶,但要注意的是,剛制作出來的紅茶要放一放,把燥性去一去。
《5》
普洱茶
與白茶相反,普洱茶是人工干預,發(fā)酵程度最高的茶。
普洱的生茶,也就是生普,剛制作出來時,茶性是偏寒性的,對胃部有一定的刺激,體質偏寒的茶友們不建議飲用。
而其他茶友,如果要喝普洱,建議存放一定的年限再喝。
普洱屬于后期不斷轉化的茶類,存放的時間足夠,它的寒性漸漸轉換,滋味越加爽口。
《6》
黃茶
黃茶也是中性茶,對于體質不是特別弱或者對苦澀接受程度不高的人,適用人群參考烏龍茶。
在這里,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什么體質的人,在喝茶的時候都不要去選擇喝過于辛辣的茶,或者是剛制作完成的茶,也就是新茶。
因為茶的本身的屬性是寒涼的,剛制作完成的新茶的茶性還沒得到完全的更改,需要人工的參與或時間的存化才能進行改變。
你是什么樣的體質,最好對應什么屬性的茶類,切不可貪口腹之欲,覺得普洱茶好喝,就經常飲用普洱,但又體質偏寒,長久下來讓健康受到損害,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各位茶友們,喝茶時要根據(jù)自己的體質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