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水腫是指體內水液潴留,泛濫肌膚,引起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嚴重者還可伴有胸水、腹水等.本證主要為風邪外襲,濕毒漫淫.飲食不節(jié),勞倦內傷.及房勞過度.或生育不節(jié)所致。其主要病機特點為肺,脾、腎三臟功能障礙,三焦決瀆無權,膀胱氣化不利,而發(fā)生水腫。水腫的治療主要有宣肺利水,健脾利水、補腎利水、行氣利水,活血利水、攻逐水飲等法。本病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變,內分泌失調等疾病所出現(xiàn)的水腫。
【辨證治療】
1.風水泛濫
臨床表現(xiàn):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來勢迅速,肢節(jié)羧重,小便不利,多有惡寒、惡風、發(fā)熱等證,或伴咳嗽而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緊,或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紅,脈浮滑數(shù),浮腫重時,可見沉脈。
立法:疏風清熱,宣肺利水,
主方:越婢加術湯(《金匱要略》)合五皮飲(《華氏中藏經》,簡稱《中藏經》)。
加減:熱重尿少色黃,加鮮茅根、石葦、白花蛇舌草:咽喉紅腫疼痛.加板藍根、銀花、連蔥;表邪甚、偏寒者,去石膏,加羌活、防風:兼咳喘,加杏仁、前胡、導藶子等。
2.濕毒浸淫
臨床表現(xiàn):眼瞼浮腫.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發(fā)瘡痍.甚者漬爛,惡風發(fā)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滑數(shù),立法:宣肺解表,利濕消腫。
主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合五味消毒飲(《醫(yī)宗金鑒》).加減:風盛瘙癢者,加白鮮皮、地膚子;瘡癤紅腫者,加丹皮、赤芍等:若大便不通者,加大黃、芒硝。
3.水濕浸滿
臨床表現(xiàn):全身浮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重而困倦,胸悶,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起病多較隱匿.病程較長。
立法:健脾化濕,通陽利水,
主方:青苓湯(《丹溪心法》)合五皮飲(4中藏經》)。
加減:上半身腫甚而瑞者,加麻黃、杏仁,或合用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舌蓄白厚.0淡脘脹,便濾者.加專仁、白蔻仁、木香等.4.濕熱壅盛臨床表現(xiàn):遍體浮腫,皮色潤澤光亮,胸腹痞悶,煩熱口渴,小便取赤.或大便干結,苔黃膩.脈沉數(shù)。
立法:分利濕熱。
主方:疏鑿鈦子(《世醫(yī)得效方》。
加藏:腹脹不減.大便秘結者,可合用己椒藶黃丸;若水在胸中.兼說氣粗喘滿、倚息不得臥,可合用五皮飲及葶藶大棗瀉肺湯。
5.脾陽不振
臨床表現(xiàn):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悶腹脹,納減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菩白滑·脈沉緩。
立法:溫運脾陽,以利水濕。
主方:實脾飲(《濟生方》)。
加減:水濕過重者,可加桂枝、豬著、澤瀉;氣虛息短者,可加生黃芪、黨參,6.肝腎陰虛
臨床表現(xiàn):腰以下浮腫為主,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口干咽燥,目睛干澀,或視物模糊,腰瘦,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
立法:滋養(yǎng)肝腎,清熱利水。
主方: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合二至丸(《醫(yī)方集解》)。
加減:浮腫明顯者,加石葦、車前子、益母草,防己;咽痛面赤者,可加半枝蓮、銀花、白花蛇舌草。
7.氣陰兩虛
臨床表現(xiàn):多以腰以下浮腫為主,面色無華,少氣乏力,午后低熱,或手足心熱,口干咽燥,舌質偏紅,脈弦細或細數(shù)。
立法:益氣養(yǎng)陰利水,
主方:參芪地黃湯(《沈氏尊生書》)。
加減:易感冒者,合玉屏風散((丹溪心法》);水腫加重者,加石葦、白茅根、車前子、益母草,或合五皮飲(《中藏經》).
8.腎陽衰微
臨床表現(xiàn):面浮身腫,腰以下為甚,氣促心悸,腰膝冷痛疫重,四肢厥冷,尿少,面色觥白或灰?guī)?,舌質淡腫,菩白·脈沉細或沉遲,立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主方:真武湯(《傷寒論2)合腎氣丸(《濟生方》)。
加減:咳喘氣促,加爽甘草、黨參、五味子;心悸,唇舌紫紺,脈虛數(shù)者,為水邪上逆,心陽被遏,瘀血阻滯,宜重用附子,加炙甘草、丹參、紅花;若惡心,口中尿味,大便偏千者,宜加制大黃,黃連,竹茹。
【其它療法】
1.針刺
取穴:風水刺列缺、合谷偏歷、陰陵泉,委陽、皮水、正水;石水刺脾俞、腎俞、水分、關元、足三里。
2.灸法
取穴:水道、水分、三焦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陰交。
3.食療
黃芪鯉魚湯:黃芪15~30克·赤小豆30克,蓮子肉15~30克,砂仁3~6克,蔥白1莖,生姜3片,鯉魚250~400克1條。藥魚同煎,不放鹽·煮30~40分鐘,吃魚喝湯。該方腎性水腫患者有效、不適用于心性及肝性水腫。
【文獻參考】
1.*平治于權衡,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
開鬼門、潔凈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藏…”.(《素問·湯液釀醴論篇》)2.*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胃;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景岳全書·腫脹》).
【調護、禁忌】
1.一般宜采取低鹽或無鹽飲食。每日食鹽1~2克為宜。如果限鹽過于嚴格,可致食敬減退,而限制適當,有利干水腫消退。忌肥甘厚昧及辛辣之品。
2.注意休息,適當活動,水腫明顯的患者,宜臥床休息。水腫逐漸消退后,可適當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3.避風寒,防感冒。感染往往是水腫加重或復發(fā)的重要誘發(fā)因素。4.調情志,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西醫(yī)診斷參考】
急性腎炎:
本病多在鏈球菌感染后1~3周,發(fā)生蛋白尿、血尿、尿少、水腫、高血壓等典型臨床表現(xiàn)。其中血尿為診斷急性腎炎的必備條件。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時,須連續(xù)多次査尿常規(guī),必要時需腎穿活檢.才能做出診斷。慢性腎炎:
本病起病緩慢,病程遷延,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等表現(xiàn)。病情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而致急性發(fā)作。臨床上本病可分為:普通型、高血壓型和急生發(fā)作型。
腎病綜合征:
臨床上凡具有大量蛋白尿(≥3.5克/24小時)、低蛋白血癥(白蛋白≤35克/L)、水腫、高脂血癥者,即可診斷為該病。
肝硬變,充血性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的西醫(yī)診斷參考,分別參見于臌脹、心悸、關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