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平舉訓練是多針對三角肌中束的最有效動作之一。然而在訓練中,很多朋友并不會正確地練習側平舉這個動作。有人練完側平舉后斜方肌疼,有人嫌重量太輕哪兒都沒感覺,還有人問側平舉如何上大重量…
搞肌君要告訴肌友們的是:舉的方式不對,不如不舉。
今天我們?nèi)媪私庖幌氯绾握_練習側平舉。
動作幅度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三角肌中束起于肩蜂,止于肱骨粗隆。作用是讓肩外展,也就是將手臂從身體下方向兩側抬高。
當手臂抬高,導致肩外展超過30°時,肩胛骨將會開始上回旋(肩肱節(jié)律)。三角肌是沒有肩胛骨上回旋的功能的,支持這部分關節(jié)活動的是斜方肌上部,也就是你脖子兩側凸起的肌肉。
也就是說,我們做側平舉這個動作,是一定會“借力”到斜方肌的。并沒有辦法完全將三角肌和斜方肌分離開來。
需要注意的是,肩胛骨上回旋活動的占比越大,“借力”斜方肌的比例就越高。一般來說,在手臂抬高到接近肩部水平位時,我們已經(jīng)可以感受到三角肌收縮的挺充分了。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當然我們手臂可以繼續(xù)往上抬,高于肩部水平位。
越是高于肩部水平位,你可以感覺到斜方肌上部收縮越充分,也就是斜方肌“借力”的占比越高。雖然無法完全避免斜方肌借力,但我們可以盡量降低這個比例。
如果你訓練側平舉,發(fā)現(xiàn)斜方肌比三角肌還累,可以注意是否舉的太高了。這里可以以手肘作為參考點,手肘不要高于肩部,明顯低于肩部也是沒問題的。
有的同學明明手臂并沒有高于肩部水平面,但一做側平舉,斜方肌就開始主動收縮借力,怎么辦?
不要主動聳肩。聳肩可能是大部分新手的通病。我們可以先將一只手放在斜方肌上,感受是否能在盡量不聳肩的情況下做側平舉。
但注意的是,不需要全程過分下壓肩胛骨。這樣會無法讓肱骨頭壓在盂肱關節(jié)窩里,長年累月有可能造成盂肱關節(jié)上囊結構變形。我們只需要放松肩胛骨,做到不主動聳肩即可。
還是忍不住要聳肩怎么辦?
這里有個小技巧,不要想著將你的手肘往上抬,想象你的手肘往兩側遠方拉開。感受一下斜方肌是否沒那么緊張了。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手臂位置
如果做側平舉時,手臂完全打直,發(fā)力會感覺很別扭。我們可以讓手肘向前微屈,前臂與上臂夾角大約160°左右,并且保持這個角度不變。這個角度會讓你感覺更好地控制發(fā)力。
有一種說法是,做側平舉時應該讓肩關節(jié)旋內(nèi),即拇指朝下,做“倒水”的姿勢。這樣能讓三角肌中后束參與比例更高。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實際上這樣的做法,非常磨損肩關節(jié)。
比較安全的方法應該是讓肩關節(jié)旋外,也就是讓拇指朝上去做肩外展。但這么做又會感覺前束參與較多,后束參與少了。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微調一下姿勢改善。
首先我們將肩旋外30°左右,即拇指從朝前轉動到朝斜上方,這是一個做肩外展比較安全的角度。
然后通過輕微屈髖,將身體往前俯。也就是做杠鈴劃船的那個姿勢,不過幅度不需要這么大,輕微前俯即可。幅度太大就變成針對三角肌后束的俯身側平舉了。
由于身體前俯的角度和肩旋外的角度恰好抵消,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拇指又變成朝前的了,甚至可以有點偏下。這么做能在不磨損肩關節(jié)的同時給中束帶來相對于整個三角肌中最集中的刺激。
最后上臂往前稍微移動5~10cm。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這樣為了減少肩關節(jié)壓力。啞鈴往下放時,恰好落在身體前側。
并且這么做有個好處,就是能通過肩袖(其中的岡下肌和小圓?。┑氖湛s使大臂外旋從而達到幫助抬高整個手臂的效果,以削弱上斜方的一些發(fā)力。
俯身的做法對核心的要求比較高,尤其是上重量后,所以上重量后你會發(fā)現(xiàn)很難全程保證微俯身,但沒關系,有這個發(fā)力意識就好,然后盡量去避免內(nèi)旋你的肩關節(jié)就行。
負重選擇
三角肌中束是一塊很小很小的肌肉。有多???可以看看和胸肌的對比。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臥推能推很重,是因為胸肌是很大的一塊肌肉,而且肱三頭肌和三角肌前束共同發(fā)力的復合動作,很適合不斷沖擊更大的重量。
而三角肌中束是非常小的一塊肌肉,還是孤立發(fā)力的動作,能有多大的力量?
側平舉根本就不適合大重量訓練。這個動作不要總想著舉起多大的重量,也不要拿著10kg的啞鈴甩起來做飛仙側平舉。
三角肌作為羽狀肌,本身耐力就比較差。加上三角肌中束這塊肌肉太小,還做孤立動作,我們就應該用輕重量、高次數(shù)的方式去做這個動作。對于不適合上重量的動作來說,想方法找到肌肉的訓練感覺會更適合。
對大部分人來說,選擇2kg、4kg,最高不要超過6kg的啞鈴去做側平舉就可以了。你也可以直接拿起1.25、2.5和5kg的杠鈴片做這個動作。
一吃生冷油膩就胃痛?胃炎到胃癌只有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