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常用中藥系列之——肉蓯蓉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學部鄭婕藥師
肉蓯蓉,別名肉松蓉、黑司令、縱蓉、地精、馬足、馬芝、大蕓、寸蕓,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的干燥帶鱗葉的肉質莖。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干。
性狀:本品呈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通常鱗葉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huán)紋。氣微,味甜、微苦。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咸,溫。歸腎、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于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注意事項: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推薦食譜:
1.肉蓯蓉羊肉粥:肉蓯蓉、羊肉、大米煮粥,調味空腹進食。用于陽虛精虧所致諸病。
2.肉蓯蓉酒:肉蓯蓉用白酒煮爛燉食,用于老人便燥閉結;或以肉蓯蓉用白酒浸泡后煮湯服,用于老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結,胸中作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