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時要念文章
不光是“看”,要“念”,就是要把全篇稿子放到口頭說說看。
不上口,不順耳,就得改
學生能站在旁人的地位,把自己的語言念一念,聽一聽,要是不怎么上口,不怎么順耳,必然是語言有毛病,就得修改。
改文要學生曉其故
教師改文,業(yè)至辛勤,學生弗曉其故,工夫如同虛擲。
自 改 其 文
批改固教者之要務,然須進一步想,必使學生能自改其文,其文成而竟不須改,乃有濟也。果臻文理通順,習作課即為成功。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關系于學養(yǎng),習作課所不克任也。
養(yǎng)成修改習慣
寫完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數,這是好習慣。工作認真的人,寫東西寫得比較好的人,大都有這種習慣。語文老師訓練學生作文,也要在這一點上注意,教學生在實踐中養(yǎng)成這種好習慣。
說自己的話,不要鸚鵡學舌
給學生改作文,只要對學生有益就行,大概沒有一定的辦法。我想,最要緊的是要學生說自己的話,不要鸚鵡學舌。其次要他們養(yǎng)成先想清楚然后動手寫的習慣。做到了這兩點,我以為老師只要看一看,指出某幾處還要學生自己去想想,就可以了。
學生自改作文處于主動地位
我想,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tǒng)變一變,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呢?假如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yǎng)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髁宋挠帜茏约焊模挥谜垊e人改,這就經常處于主動地位,豈不是好?
改作文,讓學生探索
為學生改易文稿,令探索所以改易之故,此一舉尤堪稱美。教師改文,業(yè)至辛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今責令探索,彼必將用心而自得之矣。
讓學生自己改作文
精批細改這句話不知從哪里來的!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語文教師是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神,可以在作文本上做一些符號,讓學生自己修改嘛!也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交換修改,老師可以適當地講一講。
師 生 共 改
如以某一學生之文為材料,書于黑板,師生共改,而教師于此際起主導作用。全班學生如真能人人用心,其受益必不鮮矣。
面批作文最好
給學生改文,最有效的辦法是當面改?!@個不對那個對由他自己悟出,印象當然最深刻。二是他動過腦筋還是不明白,不知道教師為什么要在這兒向他提問題。這時候他感到異常困惑,在這異常困惑的時候聽老師的改正,也將會終身忘不了。
當面批改學生作文
給學生改作文最有效的辦法是當面改。當面改可以提起筆來就改,也可以跟學生共同念文稿,遇到改的地方就頓住,向學生提出問題,如:“這兒怎么樣”,“這兒說清楚了沒有”之類,讓學生自己去考慮。
修改是思想過程
無論寫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看作一種思想過程。
老師要能讀能作
現在絕大多數語文老師最要緊的是自己能讀能作,不至于讀而不懂,作而不通。
要 寫 好 字
所謂端正的字,說得具體些無非個個字筆畫清楚,間架勻稱,整幅字行款整齊而已。工作上和交際上有這樣的需要,所以人人要寫這樣的字。
(本文選自張?zhí)锶粝壬x編的《葉圣陶關于小學自主讀寫教學論述》,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