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是晚清著名的“紅頂商人”,他官居二品,富可敵國,堪稱傳奇人物。歷來研究胡雪巖的人很多,大家都想知道,一個出身貧寒、既沒學問又沒背景的人,為何能累積起那樣令人咋舌的財富?
關于胡雪巖的“生意經”,總結起來得有數十條,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生意經,才是問題的真正答案。
讓我們從胡雪巖做的一筆生意說起。有一次,一個人來到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求見胡雪巖。此人自稱是個商人,因為生意失敗,急需周轉資金,所以他愿意以極低的價格,將所有產業(yè)轉讓給胡雪巖。
胡雪巖不敢大意,他請商人先回去,然后派人前去打聽,得知商人所述屬實。于是胡雪巖把商人請來,表示他愿意收購他名下的產業(yè),但不是按之前的報價,而是按市場價來收購。商人大驚,一時間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胡雪巖微微一笑,他對來人承諾:“你的這些產業(yè)我也只是暫時替你保管,今后你可以照原價贖回,付一些利息就可以了?!?/p>
商人走后,胡雪巖手下的掌柜們大惑不解:有錢不賺,豈不是傻?
胡雪巖跟這些精明的掌柜談起了往事:“當年我還是阜康錢莊的一個小伙計時,碰到下雨天,發(fā)現街上總有些人沒有帶傘,我就拿把傘過去給人打傘,時間一長,街上的人都認識我了。偶爾我有淋雨的時候,總會有一個人跑來給我打傘。所以,只有你肯為別人打傘,別人才肯為你打傘……”
胡雪巖說到做到,幫商人度過難關之后,任由他把產業(yè)贖了回去。這件事,既為胡雪巖帶來了一生的合作伙伴,也為他贏得了做生意講誠信、講義氣的美名,對他的事業(yè)幫助很大。
終其一生,胡雪巖把為別人“打傘”這件事做到了極致。效力阜康錢莊時,他就把錢莊當自己的事業(yè)來做,兢兢業(yè)業(yè),盡力竭心,深得老板信賴,最后老板把錢莊交給胡雪巖經營,這也成了其一生事業(yè)的開端。但胡雪巖的飛黃騰達,還是因為結交了兩位貴人。
第一位是王有齡。據說兩人相識的時候,王有齡還只是一名候補官員,前途渺茫。胡雪巖發(fā)現王有齡是個大才,果斷花500兩銀子為他補了實缺,王有齡從此官運亨通,一路做到了浙江巡撫。在他的關照下,胡雪巖的生意像滾雪球一般越做越大。不過好景不長,王有齡在與太平軍的交戰(zhàn)中兵敗自殺,胡雪巖一下子失去了靠山。
這個時候,胡雪巖一生最重要的貴人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撫,內憂外患,焦頭爛額,特別是缺錢缺得厲害。胡雪巖發(fā)揮所長,為左宗棠籌款組建洋槍隊“常捷軍”,又襄助左宗棠創(chuàng)辦福州船政局。當左宗棠身負收復新疆的重任時,近2000萬的軍餉沒有著落,又是胡雪巖千方百計四處籌措。所以左宗棠也感嘆,收復新疆的首功,當歸胡雪巖。
可見,無論是素不相識的路人、落難的商人、阜康錢莊老板,還是王有齡、左宗棠,胡雪巖都一心為他們“打傘”,而回報也十分驚人。這,才是胡雪巖最重要的生意經!因為,所謂的商業(yè)手腕,都只是術的層面,而在做大事的人眼里,道是第一位的。
這給我們所有人一個啟示,我們不要總是問:為什么我還沒有成功?為什么在我困難的時候沒有人幫我?我們該問一問自己,在別人淋雨的時候,想過給他(她)打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