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肩是一個形態(tài)學上的概念,是指肩胛骨前伸并伴隨著肩關節(jié)肱骨頭旋前的體態(tài)
圓肩體態(tài)常出現于上交叉綜合征中
也就是說,擁有圓肩體態(tài)的人,同時也有頭前引,頸椎曲度變直,胸椎僵硬等改變
一些病理改變,如胸廓肩部的外傷、副神經損傷、肩袖損傷、肩部關節(jié)炎慢性期等
也可出現圓肩體態(tài),在進行體態(tài)矯正的同時,應首先處理病理改變
理想狀態(tài)下,從側方看,耳垂-肩峰-橈骨小頭-股骨轉子-腓骨小頭-外踝,在同一豎直線上
在上交叉體態(tài)中,我們可以看到耳垂或者肩峰偏離身體中線
肩胛骨位置異常
肱骨頭旋前
胸椎后凸增加
一、 肩胛骨位置異常
胸小肌緊張 (矢狀面)
斜方肌菱形肌無力&肩胛提肌緊張 (冠狀面)
前鋸肌緊張且無力 (矢狀面&水平面)
肩胛骨與胸壁形成肩胛胸壁關節(jié)
不同于其他關節(jié)運動,肩胛胸壁關節(jié)沒有關節(jié)囊和韌帶
依靠肩胛和胸壁周圍的肌肉協同控制,來完成肩胛骨和胸壁之間的相對運動
同時,肩胛骨的位置也是影響肩關節(jié)(盂肱關節(jié))運動的基礎
臨床上,大部分肩關節(jié)癥狀源于肩胛骨位置異常
1. 胸小肌緊張 (矢狀面)
胸小肌緊張不僅引起肩胛骨向身體的前下方移動
還會導致肩胛骨下角向上翹起,增加回到中立位的阻力
2. 斜方肌菱形肌無力&肩胛提肌緊張 (冠狀面)
聳肩--斜方肌上束&肩胛提肌
胸小肌的緊張導致肩胛骨前移,使得肩胛提肌無法得到牽伸
從而肩胛提肌緊張,緊張的肩胛提肌會加重肩胛骨下角的上翹以及外旋外移
肩胛內收不足--斜方肌中束&菱形肌無力
肩胛內收下沉不足--斜方肌下束&菱形肌無力--前鋸肌無力
3. 前鋸肌緊張且無力 (矢狀面&水平面)
前鋸肌的功能比較復雜
(1) 近固定時,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拉肩胛骨向前和緊貼胸廓
前鋸肌的上部和中部把肩部往前拉,輔助如俯臥撐、臥推之類的運動
因此前鋸肌無力時肩胛骨無法緊貼胸壁,導致翼狀肩胛
(2) 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舉。
(3) 也幫助抬起上體,如側身起坐。
二、 肱骨頭旋前
1. 肩胛骨位置前引
由于肩胛骨位置的改變,盂肱關節(jié)無法處于中立位,導致肱骨旋前
2. 胸大肌&肩胛下肌緊張
3. 背闊肌&大圓肌無力且緊張
4. 外旋肌群無力 (岡下肌/岡上肌/小圓肌)
三、 胸椎后凸增加
一、 放松緊張肌肉
1. 胸小肌 &胸大肌
2. 肩胛提肌&斜方肌
3. 肩胛下肌&背闊肌&大圓肌
二、 強化無力肌肉
1. 強化菱形肌 (YTWL之T)
2. 強化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 (YTWL之W)
3. 強化前鋸肌
4. 強化肩外旋肌群
三、 改善胸椎靈活度
上&下交叉體態(tài) (UCS治療策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933265
四、 強化核心穩(wěn)定性
核心鍛煉最需要關注的肌肉是我們的腹橫機和脊柱的多裂肌
爬梯中的膝關節(jié)運動力學 (功能儲備提高)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804965
1. 脊柱旁小肌肉激活
借助懸吊設備,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進行
2. 腹橫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