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成功后,次年就被針對死了。
張柬之的死可以說是簡直太憋屈了,張柬之就只比武則天小了一歲,而且發(fā)動政變的時候已經(jīng)80歲了,本來成功后還封了王,但是沒料到栽在武三思的手里了。
其實神龍政變是大家都預(yù)料不到的,包括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袁恕、敬暉這五個主要的策劃人,也就是后來的五王,他們都沒想到。
公元704年,武則天已經(jīng)老態(tài)盡顯了,而且有病在身,一副隨時走的樣子。雖然已經(jīng)定下了太子之位給李顯,但問題是,武則天的兩個小白臉還在蹦跶。武則天病重期間,只允許張易之、張宗昌服侍,而事實上,武則天到底去沒去世大家都不知道。
秦代始皇帝就是這樣被李斯、趙高鉆了空子改了圣旨,然后大秦就這樣廢了。如果武則天死掉了,被二張篡改遺囑,那李唐就真的完了。因此,五王就和李顯說了這個事,李顯同意進宮一探虛實,就這樣本來是想砍死二張就算了,誰知道弄成了政變。
張柬之這個人,很傳奇。
早年是個人才,甚至說是難得的人才,年紀輕輕便中了進士,去了清源縣當二把手,當了個縣丞。在他那個年紀,能當上二把手可以說是前途一片光明。
但問題就出在這里,李唐早期關(guān)隴世族、貴族根深蒂固,幾乎把控了人才上升的渠道,這個問題,連李世民在世都沒辦法解決。
所以老張在清源縣一干,就干了幾十年,而且都還是二把手,縣令都熬死好幾茬了,估計縣民都換了三代了。直到武則天攝政,這種現(xiàn)象才開始改變。
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最高的一個角度莫過于武則天打破貴族壟斷,任用民間人才。其實是的,因為后來的第一丞相張柬之,就是得了武則天的政治紅利才能出頭。
公元689年,武則天開啟“制舉”考試,這個制舉,和科舉不一樣。當年李世民就搞過幾次,制舉就是在官員的基礎(chǔ)上,再次選拔有用的人才,再次提拔重用,或者放進中央。
就這樣,已經(jīng)六十四歲的老張去赴考了,還考了第一,武則天都懵了,怎么還有這樣的人才,居然蹲在清源縣干了幾十年二把手??梢姶筇频墓賵鲈缙谑呛芎诎档?。
永昌元年,以賢良召,時年七十余矣。對策者千余,柬之為第一。授監(jiān)察御史,遷鳳閣舍人。
就這樣,一片忠心和滿腹才華的老張?zhí)ど狭伺d唐之路,這就是說他大器晚成的原因。
而張柬之也開始走進了狄仁杰、姚崇等人的視線,兩位武則天時期的大臣實名推薦,這個張柬之就是個天生做丞相的,為人老成持重,有才華有思維。
張柬之表示:你干幾十年縣丞你也老成!
就這樣,在張柬之被貶去四川一次后,因為狄仁杰的實力推薦,張柬之再次回到中央,當了個副宰相。
最后直到姚崇離職調(diào)任,這個姚崇就是被譽為“四大賢相”(杜如晦、房玄齡、姚崇、宋璟)之一的那個姚崇。
他離職之前再次推薦,把張柬之說出了花,而且提醒武則天說張柬之已經(jīng)老了,你要趕緊重用,搞得好像老張的保質(zhì)期快過了,要搞促銷一樣。
而武則天作為皇帝,自然會聽宰相的話,把張柬之提拔為宰相,而且還是第一序列那種。
老張上位后,他這個人對于當時朝堂來講是牛掰的,幾十年蟄伏,就問你們怕不怕!
但老張是個忠臣,一片忠心向大唐。他成為宰相后,武則天立馬就病倒了,這弄得老張很尷尬啊,而且武則天還把張易之、張宗昌兩個面首當作代言人,老張一上臺就要和這兩個小白臉針鋒相對,太無奈了。
于是,張柬之聯(lián)合崔玄暐等五人,開始計劃去“看望”一下武則天。
公元705年,這一年老張80歲。
這一年他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與他一起的崔玄暐、桓彥范、袁恕、敬暉都是大唐的忠臣,都是心向李家,為了避免傳位出幺蛾子,幾個人聯(lián)系禁軍,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就要把張易之、張宗昌兩個小白臉砍死。
大家一拍即合。
而這個時候,姚崇也回來了,他回來就是為了配合神龍政變。而張柬之聯(lián)合了李多祚,不久便發(fā)動了這場政變。
當時的速度很快,張易之、張宗昌無法閃躲,當場被砍頭。很懷疑神龍政變是不是一群老男人為了砍這兩個小白臉泄憤才弄出來的,當然,這是開玩笑的。
大家一沖進宮里去,把武則天嚇壞了,她想不出來有誰要造反,后來一問,太子、宰相、禁軍都在,就是為了進來砍她的兩個小白臉而已。武則天說完就讓大家砍完了就回去吧,就是這個時候,政變真的成為了政變。
桓彥范這時候跳出來,對著武則天說:
“太子還要去哪里,這皇位本來就是先帝以及陛下為太子準備的,要不陛下你提前禪讓吧,讓太子登基”
桓彥范這一出或許把老張和大家都搞蒙了,但大家都是久經(jīng)官場的人物,仔細一想想,好像也是這么回事。
于是,二張的黨羽全部被殺、被抓。第三天,武則天宣布禪位,李顯再次登基為帝。
之所以說稀里糊涂,那就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立即逼武則天下位。神龍政變其實就是二張與李唐君臣之間的矛盾,大家看兩個小白臉不順眼,也為了防止武則天靜悄悄去世,于是才有了這場政變。
大概是桓彥范看出來了,這樣政變之后,干脆一步到位,保護太子也保護自己,干脆讓武則天禪位。
而李顯自然也很驚喜,沒想到還把皇帝提前混到手了,于是他封了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袁恕、敬暉五人為王。
一切看起來都那么順利,但其實有一個天大的隱患沒有解決,那就是武家集團。
神龍政變后,被封王的老張其實都已經(jīng)是耄耋之年了。
不過他還是很意氣風發(fā),準備大展拳腳。
可惜的是,老天又抓弄了他一次,不給他機會。
武則天以巧妙的方式保住了武家,而且李顯稱帝后,與武家的關(guān)系極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李顯的老婆韋后在后來和武三思有一腿,李顯都對此無動于衷。而韋后是李顯最愛的人,陪他度過患難,所以武三思的攻擊方向很簡單,以韋后引起李顯和五王的矛盾。
最后,五王全部被貶,老張一把年齡了先是給弄去了管襄州,最后又被貶到瀧州,發(fā)配到廣東去。
老張就這樣郁郁而終了。
不過老張算是好命的了,比如桓彥范,還被武三思派人折磨而死,其他三王也并不好過。
歸根結(jié)底,李顯登基后并沒有滅掉武家,就因此造成了后患,五王被除掉,再過不久自己也要被弄死。李顯也好,張柬之也好,始終都還是對武家仁慈了,可惜心狠手辣的武三思并沒有打算放過他們。
公元710年,雖然武三思已經(jīng)死了,但是韋后和膨脹了起來,她與自己的小女兒一起毒死了唐中宗李顯,李顯最終也嘗下這份仁慈的苦果。
而不久后,李旦一家子才閃光式登場,在李唐傾覆前剎住了車。
本文原創(chuàng)自“紀元的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