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墻數(shù)仞堂堂在,頭白誰收入室功——雷陽書院和文廟,是望江縣城最值得玩味的風景
文廟和書院是中國古代儒學教育的殿堂,假如一個城市既沒有文廟,又沒有書院,那么她的文化底蘊是會大打折扣的。文廟就是孔廟,是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筑,全國各地都有。最著名的就是曲阜孔廟,地方文廟基本上都是仿照曲阜孔廟的樣式來建的,與學宮同址,所以又叫學廟。安徽不少縣城也都有縣學文廟,如太和,如蕭縣,如泗縣,如霍邱,如蒙城,如旌德,如績溪。在我國古代建筑中,文廟不僅僅是儒家文化的載體,她還能反映一個地方的建筑工藝特色和藝術水準,所以是極其重要的古代文化遺產(chǎn)。望江文廟位于望江縣城中心,據(jù)《望江縣志》記載,望江文廟初建于宋代,元、明時期屢遭兵毀?,F(xiàn)存文廟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建的。據(jù)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縣城街道規(guī)劃和文化館建設時,文廟前面的附屬建筑又被拆除,僅存主體大成殿?,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大門內的東西兩廡以及中軸線上的石牌坊、泮池、狀元橋、黌墻等都是現(xiàn)在修復時重建的。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是重檐歇山式木質結構的建筑。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壯觀挺秀。這里是供奉哲人牌位的地方,非常神圣。泮橋(狀元橋)和泮池也是文廟建筑群必不可少的元素??鬃右簧滞瞥缰芏Y,泮池和泮橋就是仿照周天子的學宮來建造的。入口處為欞星門,左邊是圣城,右邊是賢關。欞星是天鎮(zhèn)星,以此命名意味著孔子是天上星宿下凡?!百t關”典出《漢書》,比喻這里是進入仕途的必經(jīng)之所。“圣城”,顧名思義,是圣人所在的地方,神圣不可侵犯。古時的書院,是知識分子讀書治學的地方,一般都是由私人創(chuàng)辦和管理的,很多也得到了朝廷和地方官府的資助和支持。清代晚期,很多書院都改成了學堂,所以我們能看到的書院很少。文廟我們尚能在很多地方看到,如果在小縣城能看到書院,那一定是省保單位了。望江縣城的雷陽書院開始叫“來仙書院”,清康熙十九年由知縣陳柿祚籌資興建,后來知縣狄寬加以修葺,改名為“雷陽書院”。咸豐八年因為兵荒水患書院倒塌。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雷陽書院”是光緒八年重建的,大門內左右兩側的廊廡和教室與中間的大講堂組成了一個四合院。這是有130多年歷史的老建筑了。大門上“雷陽書院”四個顏體大字匾額是知縣林調陽題寫的。講堂中懸掛著一塊“多士歡顏”的大匾,這與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同一種樂趣。久聞雷陽書院大講堂里還有知縣林調陽撰寫的一副長聯(lián),非常有名,可惜未見修復。名教中樂地無涯,對山色湖光,足以蕩滌胸襟,放開眼界;善學者會心不遠,看鳶飛魚躍,便是精微道理,活潑文章。是的,讀書人貴在做活潑文章,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耳目得之,心靈感之,方可得筆頭爛漫?!皩m墻萬仞堂堂在,頭白誰收入室功”,大成還得靠悟性。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文化大國的形象越來越重要,文廟和書院的的功能也遠遠超出了她本身祭祀和教育的意義,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帶著孩子去文廟感受先賢的治學態(tài)度,去書院傾聽古人的瑯瑯讀書聲,你一定能聽得見書香種子在孩子心田里扎根和拔節(jié)的聲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