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越來越冷,現(xiàn)代的人穿的也越來越薄,除了各種面料上佳的保暖衣,舒適的羽絨服外,水熱毯、電熱毯、暖氣、空調(diào)也是過冬必備,特別是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家里和室外一樣冷,據(jù)說被子都是濕的,那么在寒冷的古代古人都是怎么過冬呢?
(古代氣溫變化圖)
據(jù)馬王堆漢墓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漢代,人們已經(jīng)發(fā)明了露指頭的手套,而且還帶繡花。除了燒柴之外,人們已經(jīng)能夠制作動物的皮來保暖。氈褥也就是用動物的毛來做的,不過這些還都是貴族的奢侈品。
(漢代護手)
明朝之前,人們在衣服里塞絲綿,也就是蠶繅絲的下腳料,不重又保暖,還有保暖用的帽子,民間多用塞了絲綿的布扎在額頭上,比如“臥兔兒”和“昭君套”?!芭P兔兒”就是富家女子戴著用動物皮做像頭上窩了一個兔子的帽子,“昭君套”就是沒有頂?shù)钠っ?。最著名的就是《天龍八部》中喬峰戴的“風帽”了,不但可以保暖還可以抵擋風沙,到了明朝,連耳朵套都有了。
(昭君套)
那么皇宮貴族們怎么御寒呢,除了有碳火之外,貴族們睡覺之前還讓婢女暖床,這樣效果確實不錯。那么皇帝又靠什么來御寒呢,其實皇宮的墻都很厚,這樣可以防止暖氣溢散出去,除此之外,古時候還有炕,將炕燒得暖烘烘的,晚上就可以安然入睡了。除了炕以外,還有手爐和腳爐、熏爐,就是太昂貴,一般貧民家根本就用不起,所以也有許多人冬天晚上會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