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要進行選擇,他也總是必須在他的生活范圍里面、在絕不由他的獨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間去進行選擇的—— 馬克思
從古至今,從南至北,中國不僅僅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還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我國的山川河流眾多,條件也十分復(fù)雜。而不同的地區(qū),存在的不同的風俗,當然,區(qū)域不同,各地的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
一、氣候的差異
單單從氣候條件上來說,我國的南方和北方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南方的氣候相對溫暖,無論春夏秋冬,寒風凜冽的感覺基本不存在。
因為南方多雨,所以即便溫度較低,也保持著一種濕冷的狀態(tài),而水的比熱容較大,不論是升溫還是降溫,南方的體感溫度都十分溫和,溫差也較小,因為南方?jīng)]有暖氣,所以屋內(nèi)屋外的溫差也不大。
可是北方就截然相反。北方的緯度較高,又接近寒冷的地區(qū),冬季溫度普遍較低。再加上冬季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經(jīng)常南下,北方的冬天總是又干又冷,大風如小刀般凜冽,刀刀割在裸露的皮膚之上,整個人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在北方,為了抵御嚴寒,基本都處于供暖的狀態(tài),因此屋內(nèi)屋外的溫差也比較大。為了御寒,人們出門的時候會把自己裹成一個粽子,什么毛衣、羽絨服、手套,通通穿在身上,在如此寒冷的天氣里,保暖是第一重要的任務(wù)。
當北方的人們辛苦一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在外面接受了天寒地凍的洗禮之后,迅速鉆進厚厚的大棉被里,那種感覺,簡直是人間樂事。
其實,棉被之所以能夠御寒,里面的棉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墒窍氲竭@里,我們不禁疑問,在沒有棉花的古代,人們都是如何御寒的呢?
二、富人的御寒
宋朝的時候,我國引進了棉花并且開始了廣泛的種植,從那時候開始,人們才開始用棉花制作棉被,以此來達到抵御嚴寒的目的。在宋朝之前,沒有棉花來制作棉被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我國的勞動人民從來都是充滿智慧的,所以,他們總是能夠想到辦法解決問題。對于棉被的問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對于富人來說,他們擁有足夠的錢財,自然也擁有著更加優(yōu)越的生活。在沒有棉被的日子里,富人們普遍用獵物的毛來御寒,其中包括駝絨、兔毛、羊毛、鴨毛或者雞毛。其實,抓捕眾多有皮毛的動物,將他們身上的皮毛扒下來為人類所用,這是人們從開始狩獵的時候就用到的方法。
相比于現(xiàn)在的棉被,動物的皮毛產(chǎn)生的熱量似乎更多。但是,盡管動物皮毛十分優(yōu)渥,它們也只是富人的專屬品。
首先,既然動物的皮毛御寒效果好,那動物也一定十分珍貴。而珍貴的動物,并不是可以輕易得到的,既然動物的皮毛十分珍貴,它們必將成為人們顯赫身份的見證,于是,自然而然的,這些動物的皮毛就成為了達官顯貴爭奪的對象,在這樣的爭奪過程中,窮人是無論如何也插不得手的。
其次,珍貴的動物皮毛價格必然十分高昂。在如今,小小的一件動物皮毛的衣服都價格昂貴,更別提古代需要很多的皮毛來制作一張面積很大的棉被了。如此高昂的價格,只有富人才能夠負擔。對于窮人來說,這樣一張價值千金的被子,幾乎是望塵莫及。
盡管昂貴,可是動物皮毛的舒適度可是毋庸置疑的。順滑的皮毛,既賞心悅目又十分保暖,實在是富人彰顯身份的最好選擇了。
三、窮人的御寒
相比較富人那般奢侈的御寒方式,窮人的御寒方法就十分常見了。
對于窮人來說,吃飽飯,穿上保暖的衣服已經(jīng)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在他們看來,能在凜冽的冬天存活下來,這是他們最高的期望。
為了抵御嚴寒,他們必須在被子里填充一些草垛子。說起草垛子,它幾乎是漫山遍野的存在,因為價格低廉,在窮人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見。面對這些應(yīng)有盡有的原材料,窮人們自然十分歡喜。而這些草垛子通過覆蓋也會阻止熱量的散發(fā),這樣一來,也就起到了保暖的作用。既能保暖又廉價易得,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同那些富貴人家的奢侈的皮草相比,窮人家的草垛子的保暖作用,是小巫見大巫了。
四、古今對比
但是,盡管富人的皮草保暖性很好,卻十分沉重,每當冬天蓋在身上,保暖的作用不假,被重量壓迫到渾身不自在也是真的。而這,相比于我們現(xiàn)在的御寒方法,無疑是落后且不舒服的。
現(xiàn)在的棉被大多數(shù)是用棉花填充的,棉花的保暖效果很好,更重要的是,棉花的重量很小,冬天將棉花制成的棉被蓋在身上,輕巧又保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有人質(zhì)疑,棉花的體積過大,其實,這也并不困擾。棉花的伸展性是很強的,這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隨便壓縮,這樣,我們就能達到節(jié)省空間的目的了。
不僅僅是棉花,在現(xiàn)代,我們還有很多的保暖材料,例如蠶絲等天然材料,還有不少的人工材料,他們都是人們制作棉被、制作御寒衣物最好的選擇。
在御寒的工具上,相較于古代,如今也有了巨大的進步。從前人們御寒的東西只有火爐,在外面天寒地凍的時候,人們會在屋內(nèi)放置一個火爐,通過燃燒炭火的方式來讓火爐一直工作。這種方法產(chǎn)生的煙霧和粉塵對人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而如今,我們大多采用暖氣的形式。這樣的暖氣通過水循環(huán)的方式來供熱,除了供暖的開端,其余有暖氣的用戶既能享受到溫度,又不會為衛(wèi)生和健康問題而擔憂。如今,空調(diào)走進千家萬戶之后,通過電來制冷制暖,更是大大增加了便利程度。
從古代至今,我們,一直在發(fā)展。
文/枕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