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這首《錦瑟》,恐怕是最受當代文藝小青年歡迎的一首詩了。一直以來,被人們認為是李商隱最難理解的一首詩,有人說是李商隱感傷自己遭遇,有人說是一曲愛情的悲歌。但這不重要,讀詩,最重要的用心去感受。當你把全身心投入到詩中去,你感受到了什么,那就是這首詩跟你的緣。
《錦瑟》這首詩中,有很多動人的典故,我們就把全詩,結(jié)合其中典故一一說來,先看詩: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詩題為《錦瑟》,其實就是取用了第一句的開頭兩個字,所以這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首“無題詩”,李商隱的無題詩,大家都知道,那是一絕。
很多人說,都說這首詩有四個典故,分別是“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其實不然,他們忘了,“錦瑟”本身就是一個典。
錦瑟無端五十弦:瑟是一種樂器,錦瑟就是裝飾華麗的樂器。無端,無緣無故的意思。這句詩是說,錦瑟啊,你怎么無緣無故就有了五十根弦呢?
這個是個上古神話的典故,講的是泰帝和素女彈琴的故事,泰帝就是太昊伏羲氏,據(jù)《史記·孝武本紀》載:
“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p>
說少昊讓素女彈奏有五十根弦的瑟,聽完后,少昊哭泣不止,于是就讓把瑟改為了二十五根弦。
只有知道了這個典故,我們才能明白,這首詩起句就奠定了一個悲傷的調(diào)調(diào)。
莊生曉夢迷蝴蝶:“莊生夢蝶”這個典故是出自《莊子·齊物論》的一則寓言故事,說莊周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偏偏而飛,竟然忘記了自己原本是“莊周”這個人。待他夢醒后,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還是莊周。他就問自己,到底是莊周夢到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夢到了莊周呢?就是說,現(xiàn)在醒來的莊周,很可能只是蝴蝶的一個夢罷了。
這是一個哲學(xué)問題,我就沒辦法說清了。
望帝春心托杜鵑:杜鵑鳥,又叫子規(guī),其叫聲聽起來像在叫“布谷”,故又稱為杜鵑。杜鵑鳥每到春夏季節(jié),就叫個不停,它的口腔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以為是它啼叫得太用力,都叫得滿嘴流血了。正巧,杜鵑鳥叫時,正是杜鵑花開時,杜鵑花為紅色,人們就說那是杜鵑鳥的血染紅的杜鵑花。
周朝末年,蜀地有個君主,名叫杜宇,人們成他為望帝。他退位后,國家就滅亡了,他也死了,傳說他死后,靈魂化為了杜鵑鳥,每到春夏之際就開始悲啼,以至于口中流血,他的叫聲凄慘悲哀,讓人聽之流淚。
這個故事還有很多版本,《史記·蜀王本紀》和《華陽國志·蜀志》都有相關(guān)記載,故事的內(nèi)容各有不同,有的說是望帝把王位讓給了叢帝,然后化身成了杜鵑。
但是不管故事內(nèi)容是怎樣的,總之都是講了一件事,望帝化身成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句當中實際上是兩個典故。
第一個是,根據(jù)《博物志》記載,南海有鮫人,他們像魚一樣生活,哭的時候眼淚會變成珍珠。
“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p>
類似的傳說有很多,古代很多神話鬼怪類的故事都不可避免提到鮫人的眼淚這個故事,蒲松齡《聊齋志異》就有相關(guān)的故事。
不僅中國如此,在西方神話和通話中,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美人魚的眼淚是夜明珠這樣的故事。西方的美人魚就是中國的鮫人,不知道是巧合呢,還是確有其事呢?
另外還有就是,珍珠是從蚌里面長出來的,蚌又生活在海中,每當月明之夜,蚌就會張開殼,吸收月光的精華來滋潤珍珠,這樣的珍珠才會極度晶瑩。
藍田日暖玉生煙:唐朝詩人戴叔倫有言:“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p>
藍田因產(chǎn)美玉而聞名,這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誰有一塊正宗的極品藍田玉,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中國人愛玉,以玉比君子,君子如玉、溫潤如玉等,玉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一種神圣的物質(zhì)。一塊極品美玉,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投射出一股晶瑩之氣,故稱為良玉生煙。
在古代志怪小說《搜神記》中有一篇《吳王小女》,說吳王的小女兒紫玉愛慕韓重,但是吳王不同意他們的愛情,于是紫玉就氣結(jié)而亡,俗稱氣死。
后來韓重去紫玉的墓地哀悼,紫玉忽然出現(xiàn),并把陪葬的送明珠給他。韓重回來后,向吳王報告了這件事,吳王很生氣,說你肯定是個盜墓賊。于是便要殺了韓重。
這時候,紫玉又出現(xiàn)了,說父王別鬧,韓重沒騙你。
紫玉的母親聽到女兒的聲音,從屋中跑出來,想要抱住女兒,豈料紫玉化作一縷青煙飛走了:
夫人聞之,出而抱之,玉如煙然。
吶,以上就是《錦瑟》這首詩的幾個典故,你感不感動?反正我是不敢動,一動也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