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課堂教學結構流程解讀:
“三”即三個步驟,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后提升”;四、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檢測”四環(huán)節(jié),五、即五課型:新知探索課、復習訓練課、監(jiān)測點評課,閱讀寫作課,實驗探究課,具體的課型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來定,如進行單元教學的可以設置預習課,合作探究課,小組展示課、訓練矯正課、單元糾錯課等等。
【一】、【課前延伸】:即以導學案為引導,引領學生自主地預習的過程,預習的內容包括舊知識、舊方法的回顧和新知識的學習兩部分,知識回顧目的是為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做好知識、方法的鋪墊,為新知的學習掃清障礙;新內容的設計分粗讀課本和精度課本,自主學習部分和小組合作部分,在問題的設計上要有針對性和時效性。體現(xiàn)即基礎性、即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規(guī)律的設計,適度性即同時兼顧認知結構不同、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標承認差異、讓絕大部分學生通過預習就能解決學案上70%以上的內容。適量性即設計的內容要精,不能多而雜。
設計比努力更重要,
教學設計就像蓋一座大樓先挖地基,地基的面積決定了樓的廣度,地基的深度決定著建樓高度,建筑設計師掙錢比建筑工人多的多。因此“設計比努力更重要”,教師的職責不只是上課,而是教著學生如何會學、如何學好,成功的教學設計奠定了一節(jié)課成功的基礎。
導學案設計:
包括內容設計(任務)和學法設計(技能):內容設計即“設點布面打基礎”,設點:即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新知識的生長點,新方法、新規(guī)律的出現(xiàn)點,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學生的疑惑點、新舊知識的綜合點以問題串的形式串聯(lián)起來,形成貫穿于整節(jié)教學內容的暗線,以自學—合作---點撥---訓練---總結反饋等外顯的操作行為作為明線,布面挖掘每一個問題的內涵、外延,使知識的點、點連接,形成知識面。
學法設計:“多維互動重理解”
知識的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要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積極操作、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才可能有效。在學法設計中要引導學生圍繞自學內容與教材互動、與參考用書的互動、與現(xiàn)實生活中同類實例的聯(lián)想對比的互動,與網絡的互動,進行必要的課前調查,實驗探究,以此建立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思考將永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獨立思考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學生的學習能力依賴于學生對知識的自覺主動的建構,只有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在自學過程理解的偏頗才能使知識轉化為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之上的是小組合作討論和教師精講點撥才能真實有效。
導學案的設計步驟:
1、學海導航——包括學習目標(包括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法指導。
2、學習探究。包括教師引導、提出、設置問題和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解決問題兩部分。 教師把教學內容問題化,設置生活情景,穿插形成性練習,同時提供必要的資料鏈接,形成導學提綱,學生根據(jù)導學提綱自主學習、思考、解決問題。
3、知識建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構建不同類型的知識結構。
4、課堂訓練。解決學生的相異構想。
5、反思。提出疑問、困惑、質疑或本課所思所得。
【二】、【課內探究】
課內探究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檢測”四個環(huán)節(jié),即345中的4。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壘墻封頂建主體”階段鞏固檢測環(huán)節(jié)即“泥墻裝門搞驗收”階段 1、首先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測反饋,以保證學生預習工作的有效落實和了解學生預習的真實情況,并根據(jù)預習的真實情況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檢測的方式可以是教師公布預習題目答案,學生自我對照或同組學生交換批閱的方式,并引導進行自我的反思和自主的再學習。2、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學生進行組間交流,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小組成員可以將自己獨立思考得到的成果進行交流展示,對小組不能解決和仍存疑惑的問題提交教師,教師引導不同的小組進行交流,進行大范圍的組際合作,并組織能解答的小組進行展示。在此應正確處理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關系,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在學習中的生成目標,而生成目標來源于學生對知識的充分和深入地思考,只有學生有價值獨立思考,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充分接觸事物的機會,將外在的問題變?yōu)樽陨戆l(fā)展所需要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進行合作交流的內在驅動力,促使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才會使合作變成學生自身發(fā)展的一種需要,才會有有價值的合作,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后形成的問題是小組合作之源,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之本,小組合作是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獨立思考的需要和途徑,是學生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的外因。合作學習離開了學生獨立思考,如同無源之水,會逐漸枯竭,也就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3、對學生仍舊不會、仍舊不易理解,學生講解不完整的內容,教師進行精講點撥,即教師的將是解疑答難,講方法規(guī)律,講知識的結構提升。4、第四環(huán)節(jié)即鞏固檢測環(huán)節(jié),即體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檢測,課堂反饋,課堂矯正,目標達成和鞏固提高,促進知識正向遷移,實際應用,故去我們是中學生訓練而輕學生理解,學生會機械的操作,缺乏靈活性變通性,導致高成績低能力的現(xiàn)象,當前的教學在重理解、重過程以后我們將重點落在了學生的理解上,即使學生學會,但忽視了學生做對這一環(huán)節(jié),從期中期末檢測的情況來看,學生答題步驟不完整,會的東西寫不全,甚至是會寫不出、不會寫的現(xiàn)象成為一個面上的問題,這就是缺乏嚴格的訓練,原來的教學是以知識為本文,今天的教學是以能力為本位,但能力不僅僅是學生對知識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操作能力,同時學生對知識的應用的過度訓練也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發(fā)生正向遷移的必須條件,正如缺了兩手的一個人,有“能”而無“力”,能是力的基礎,有能才有力,力是能的外顯,有力才能表現(xiàn)能,兩者不能偏廢,所有的教改無外乎既要學生“學會”又要學生“做對”離開了這兩條的教改注定是要失敗。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課堂的小結一定要有,小結實際上是一節(jié)課的畫龍點睛之筆,要總結學生的預習情況,總結學生的合作探究情況,及時的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教師的激勵性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頓精神的大餐,要引導學生對一節(jié)的內容進行總結,引導學生修正偏差,尋找方法規(guī)律,引導學生將一節(jié)的知識內化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當堂檢測題目難度要定位在中下等學生,得分要使學生達到保7掙3,就像給孩子喂一樣,三份饑7份飽,以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求知欲。
【三】、【課后提升】
課后提升,即課后的復習,課后的作業(yè),課后的知識應用,1、注重知識結構,認真歸納總結。學完一個單元后,要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筆記,比較、歸納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的知識結構完整化、系統(tǒng)化。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完一些章節(jié)后,可適當安排一些課外小實驗或小制作,讓學生觀察生活,閱讀科普讀物,組織調查、參觀等活動,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感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
?。?、指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以及課外讀物,可逐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础⒆⒅匦问降亩鄻有?,充分利用討論、比較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不僅要精心選題,而且還應善于對習題進行變換,這樣可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5、分層要求,因材施教。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習慣等各有差異,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對基礎不教學評價分為教學目標的評價,教學內容的評價,教師行為評價,學生行為評價,教學效果評價,教學特色評價等六個方面,書上已經闡述的比較明確,
在此補充兩點:一是學習目標重視目標的調控作用。
二、 關于評價解讀;
1、教學目標的實施
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組織體系,教學目標是貫穿教學全過程的一根“紅線”,每一個教學要素和環(huán)節(jié)都在教學目標的統(tǒng)領下優(yōu)化組合、協(xié)調運作,形成課堂教學特有的動態(tài)結構。以往我們都是在導學案中即授課前提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的任務和要求,現(xiàn)在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授課過程中逐步滲透教學目標, 用目標調控學生的學習,分段要求,形成波次,層層推進,在有些整體性較強的課節(jié)采取授課結束后再揭示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反思自已的課堂學習,找出和目標間的差距與不足,及時補救或矯正;可直接展示,也可間接展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視不同的學科內容和學生特點而靈活掌握和運用,不必拘泥、僵化于某一固定的格式與套路。
2、目標評價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師生不斷達成目標的過程。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必須達到的預期結果,也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客觀標準。教學結束前可參照教學目標全面檢查和評價教學效果,對于不能達標的部分內容,從教學雙方進行歸因與分析,通過補償訓練,提高目標達成的合格率;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適當提高學習要求,通過補充訓練,提高目標達成的優(yōu)秀率,這樣促進不同類型的學生圓滿、充分、順利地完成學
二是重視媒體手段的運用
原來我們的上課是3個1,一本教案,一只粉筆,一塊黑板,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1個一兩個多學生一份學案,多只粉筆,多塊黑板,杜郎口,濰坊五中都是這種情況,在教學手段的利用上是一種倒退,實驗表明學生的感知上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擅聽,有的學生善看,有的學生善說,有的學生善于動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感官,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維爾特?雷文,講課水平很高,他的課堂視頻被傳到網上,馬上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他的課堂中從來沒有過只使用單一的教學手段,而是很多手段的結合,其中有幻燈片投影,有PowerPoint講稿,有演示實驗,有傳統(tǒng)的粉筆板書,有音頻視頻資料等等??傊惶谜n下來,
20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