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間萬物皆有起因,也必有其果。行善會有善報;作惡會有惡報。行善者,福澤子孫;作惡者,殃及后代。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下面我們就以歷史為鑒,來看看到底是不是“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一
陳平六出奇計,終定漢朝,處驚濤駭浪之中,猶弄潮如初,其全身而退的謀略令人感慨不已。此人多次處于危困之境,卻總能化險為夷,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他最成功的就是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但他深知天命 ,最后說:我多陰謀 ,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 ,亦已矣 ,終不能復起 ,以吾多陰禍也。”這一句帶有明顯的宿命色彩,在他臨終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時,發(fā)出了由衷地感嘆:“我這個人好陰謀,犯了道家的大忌。我的子孫必定不能興旺,都是因為我的陰禍?!?/span>
不過后來的事實正如陳平臨終而言。根據(jù)史書記載,陳平的后人沒過幾代爵位就被削掉了。孝文帝二年,丞相陳平卒,謚為獻侯。子共侯買代侯。二年卒,子簡侯恢代侯。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二十三年,何坐略人妻,棄市,國除。意思就是陳平的后代世襲了三代諸侯,后來由于子何欺辱人家妻子而家族被貶為平民,之后再也沒有記載了。
二
《史記》記載,項羽因為害怕已經(jīng)投降的秦軍發(fā)生叛亂,于是夜晚突然襲擊秦軍營帳,將二十萬秦軍降卒擊殺,坑埋于新安縣城的南部。新安坑殺降卒,使項羽失去了秦國人心,斷絕了項羽入關以后在關中立足的可能。新安坑殺降卒,埋下秦國人民仇恨項羽的種子,使秦國軍民從此敵對于項羽。
在爾后的楚漢戰(zhàn)爭中,秦國軍民死心塌地跟隨劉邦與項羽血戰(zhàn)死斗,關中成為劉邦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秦人秦軍成為漢軍的主力部隊,歸附劉邦的秦軍將士們最后追擊項羽至烏江岸邊,將項羽分尸斬首。像項羽這般英雄人物卻死于非命,那年他才三十一歲。
三
中國古代史上統(tǒng)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罰,莫過于對女性施以裸刑了。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觀形成后,中國人便開始以裸體為恥了,裸刑處決在奪去犯人生命的同時也在貶低他的身份,侮辱了他的人格。
晚清的俞樾記述過這樣一件事:某縣令年方少壯,為人輕浮,最喜歡談論桃色新聞,他審理案件,發(fā)現(xiàn)有涉及婦女閨閫方面內(nèi)容的,就故意牽扯,定為奸情,然后將婦女裸體行杖。后來他因貪污罪被處死,家產(chǎn)被籍沒,妻女流落為娼,有人說這是他裸杖婦女的報應。
四
俗話說,損人一千自損八百,損人害己的招數(shù)終究會落下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后果??偠灾?,歷史的因果,種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span>